許衡麾下張遼、高順,
正率軍虎視城外。
郭嘉沉聲道:
"種輯、吳子蘭、王子服、吳碩各部,
皆可調動。"
"太尉無兵,
皇叔汝南兵馬又遠..."
劉備猛然醒悟:
汝南萬餘將士,
關羽張飛可帶數千精銳。
剩餘兵力...
不如交由郭嘉!
"接印!"
劉備解下將印:
"如何出城?"
郭嘉躬身行禮:
"車馬已備,
趁亂從北門走——
那兒還是許衡舊部。"
"他日重逢,
必倒履相迎!"
劉備緊握郭嘉雙手:
"若救出逸風...
定要他來尋我!"
車輪碾過青石路,
許都的亂局,
此刻才真正掀起。
劉備脫身出了城門,和簡雍二人皆是汗流浹背。
"自那日赴曹操宴席,我便察覺必須儘快離開許都,隻是沒想到事態竟急轉直下。"
"若不是許衡相助,恐怕連那場宴會都難以脫身。"
"眼下局麵,顯然是二人設下的圈套。"
"但這次曹操竟下達七日斬殺之令,看來是動了真格!"
劉備攥緊拳頭,深知此番能順利出城,全賴許衡執掌執金吾的要職。若非許衡甘願以身犯險布局周旋,自己恐怕插翅難逃。
"主公,此刻無暇顧念他人。待我將您送出城外,便立即趕往汝南召集雲長、翼德前來接應。"
"您北上與袁紹會晤時,最好先聯絡其謀士許攸。"
"子遠與我有舊交,自當尋他相助。"
劉備緊握簡雍雙手,出城後分了一匹戰馬給他。自己僅帶著十三名親衛向北進發,隊伍顯得異常冷清。
誰能想到,最終竟要以逃亡的方式離開許都。終究未能獲得天子垂青——如今漢室權柄已牢牢掌握在曹操手中,再難撼動。
......
與此同時,許都各營陸續傳來消息。
"許衡的部隊了!"
這則情報讓朝野震動。公卿大臣們都意識到,這場內亂一旦爆發,就難以輕易平息。
曹操欲誅許衡,但其麾下精銳豈會坐以待斃?許衡在皇城駐守的上萬兵馬皆是百戰精銳。而曹軍分散各地,短時間內難以集結。
"反了!許衡當真反了!"
"我早說此子必有異心!大哥,速速發兵吧!"
"立即派兵封鎖各處城門,切斷許衡部隊的進出通道!"
"隻要守住要衝,同時快馬傳令東郡的元讓將軍......"
群將彙聚一堂,於禁、李典等皆在列,眾人義憤填膺,卻遲遲等不來曹操的軍令。
"壽春急報!速召子孝將軍回援,務必在皇城誅殺許衡!"
"軍令未至,不如直接率兵入城!"
曹洪猛然抬手:"且慢!子孝與元讓尚未歸來,不可擅動。"
"此刻進城隻會徒增混亂。"
他目光陰鷙地掃過眾人:"區區許衡,難道他麾下士卒真敢犯上作亂不成?"
......
董府內,噩耗驟至。
"金吾衛掌控皇城,曹軍圍困外城..."
董承如遭雷擊,手中茶盞砰然落地。
這與他預想的截然不同!
原本以為自己才是受苦之人,豈料許衡竟...
"荒謬!"
他正自驚疑,吳子蘭與王子服已疾步闖入。二人身著勁裝,神色亢奮。
"大人!天賜良機!"王子服虯髯顫動,"許都暗探儘出,正往金吾衛營地集結!"
"賈詡已持我將印調兵,大理寺戰事已起!"
董承攥緊拳頭:"可校事府耳目..."
"給我令信!"王子服按劍上前,須發皆張,"由我親往!"
伸手向董承索要兵符。
若能取得兵符,便可調遣城外駐軍。董承麾下五千精兵就在近郊。
這些年來不斷擴充軍備,日夜操練。原本是皇城外圍的戍衛部隊。
但眾人都心知肚明,董承一直在暗中訓練部屬,準備伺機攻占許都,迎奉天子遷往他處。
隻要見到兵符,這支軍隊定會立即響應。
不僅如此,長水和越騎兩校尉麾下還有三千內衛軍。
雖缺乏戰馬,但武器裝備極為精良。徒步進城隻需片刻,此刻已開始集結部隊。
"再等等!"
董承斷然拒絕。此事關係重大,來得太過突然。一旦起兵便再無退路。
"還等什麼?!"
"再觀望片刻!"
董承喝止二人,拒絕交出兵權,反而命人備宴,在家中飲酒等候。
即便校事府察覺有異,發現家中來了這兩位不速之客,他也能自圓其說。
就這樣一直等到夜幕低垂。
時間流逝許久,城內暗潮洶湧,但金吾衛大營依舊緊閉,無人知曉曹純生死。
典韋令全軍整裝待發,備足糧草,外圍布置強弓硬弩,嚴守各處街巷。
城外通道已被曹軍全麵控製,虎豹騎將往來要道圍得水泄不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