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般人物合作,若僅單方麵逢迎討好,許衡料定難有善果。
以其在荊州的所作所為,強吞荊州軍亦未可知。
故許衡設下連環計策,欲將孫堅強行綁上戰車,令其不得不共禦西涼。
以蔡瑁書信為引,將曹操、袁紹、袁術等人悉數卷入。
當此時局,唯袁術能令孫堅俯首聽命。
許衡所求,正是借袁術之名,與孫堅共駐兵馬。
再說孫堅背靠袁家兄弟暗中角力、彼此拆台,他想單乾不聯手,恐怕也由不得他。
有孫堅這頭猛虎在側,區區西涼軍又算得了什麼?
……
酸棗軍營中,張邈正在帳內閒坐。
"孟卓兄?"
帳簾突然被掀開,代理奮武將軍曹操風風火火闖了進來,氣息急促,額角見汗,顯然有急事稟報。
張邈正無聊地翻看竹簡,聞聲抬頭。他與孟德是過命的交情,雖說是暫時收留這位老友,卻從不以主從相待——以曹家的底蘊、曹操的才乾,再加上跟袁本初的交情,寄居陳留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整個大營也就這位能不通傳直入帥帳。
"瞧你這火燒眉毛的樣兒。"張邈故意板起臉,"莫不是又想來殺兩盤解悶?"
曹操快步上前行禮,搖頭苦笑:"今日可沒這閒情。實不相瞞,操特來向兄長辭行。"
"辭行?"張邈啪地合上竹簡,"我這裡委屈你了不成?還是覺得陳留養不起你曹孟德的兵?"
"兄長說這話就見外了。"曹操連忙擺手,從袖中取出兩卷竹簡,"請看這兩封信就明白了。"
張邈展開一看,臉色漸漸凝重。一封是袁紹手筆,另一封落款竟是當年跟著曹操攔過梁府大門的襄陽蔡瑁。
"蔡德珪要你替許文休搭線袁本初,袁本初又讓你去聯絡劉氏宗親......"張邈冷笑,"公事私誼湊一塊,你這趟差倒是非跑不可了?真是難為賢弟。"
曹操撫須輕笑道:“操勞些也無妨,皆是為天下大義。況且本初兄此刻處境艱難,曹某非封疆大吏,徒有奮武將軍虛銜,不如替他奔走效力,助本初一臂之力。"
張邈斂去笑意,凝視曹操良久,歎息道:"十數載光陰,孟德仍是這般重情重義...唉,本初擁立劉虞為帝實乃敗筆,一著錯漏竟讓袁術搶得先機...當初他來信商議此事時,你便曾修書勸阻莫立劉虞,當靜觀其變,可惜他執意不聽。"
曹操隨意揮手道:"陳年舊事何必再提!劉虞之事亦非本初之過...吾最初思量,縱使擁立不成亦無大礙,故未極力勸阻。誰料公路竟會擁戴陳王為儲,著實出人意料...看來我等當初都低估了他。"
見曹操如此豁達,張邈不禁頷首。
雖年長於曹操,但論胸襟氣度,張邈自愧不如。
他深切感受到,曹孟德確確實實是心係天下,遠勝他們這些地方太守。
"也罷,既然關乎本初聲譽,孟德便走這一遭,權當為故交分憂。某在後方為你籌措糧秣,你率本部兵馬去見荊州使者便是...對了,那些荊州人馬現今駐於何處?"
"傳聞在霍陽山一帶安營。"
張邈聞言神色微凝。
"距陽人縣頗近。"
"正是,孫文台屯兵於此。"
張邈撚須勸誡:"若僅見許衡倒無妨,倘若不巧遇上孫堅,孟德須得多加提防。"
曹操鄭重抱拳:"孟卓且寬心,曹某自會謹言慎行。"
......
彼時魯陽城中,袁術亦收到許衡遣人送來的密函。
"事已至此,袁本初猶不死心,尚欲與某一較高下?若非許子將修書相告,袁某還不知本初竟暗藏這等心思。"
袁術閱畢密函,當即召集帳下謀士共商大計。
掾史楊弘上前請教:"後將軍,許衡信中作何說辭?"
袁術嗤笑道:"本初擁立劉虞不成,又遭宗室指斥謀逆,聲望大損。見某勢起便心有不甘,欲遣那曹阿瞞與許衡密談...幸而劉子揚主動修書相告,倒是頗為仗義。"
"曹操?"閻象若有所思,"此人擔任代理奮武將軍,負責監督聯軍事務,竟要放下諸多公務親自去見許衡,看來袁紹對這事很上心。"
袁術不以為然"這宦官之子當年不過是本初的跟班,每次有事都急著替主子打前站。如今被本初驅使也不稀奇...可笑他們竟不知,荊州劉氏早已與我有交情。"
閻象見主公得意,連忙提醒"後將軍莫要懈怠,宗親聯盟本為勤王中立,先前因借道之事與我方交好,難保不會倒向袁紹,需多加防範。"
袁術笑道"閻主簿不是一直勸我與本初和睦嗎?"
閻象暗自歎息若袁氏兄弟同心,什麼宗親、董卓、地方官吏...誰是對手?可你們偏要內鬥,我又能如何?隻得搖頭道"將軍既提議立陳王為儲,與袁紹已難調和。不如先穩住荊州勢力,彆讓袁紹得手。"
袁術沉吟片刻,點頭道"所言極是。那許衡可能見風使舵,再加上曹操詭計多端,若讓他們得逞確實麻煩...你可有對策?"
閻象獻策"孫堅現駐陽人縣,距宗親聯軍僅數十裡。將軍可修書邀許衡移兵陽人駐紮,暗中囑咐孫堅監視,限製其與曹操往來,如此可破袁紹圖謀。"
袁術欣然應允"好計!有孫堅坐鎮,任那曹阿瞞如何巧言令色也掀不起風浪。"
喜歡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