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_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7章(2 / 2)

許衡從容答道:"劉備胸懷大誌卻不得伸展。他雖自稱中山靖王後裔,但終究疏宗末裔。若大司馬以宗正身份為其正名,便是他的再造恩人。但凡明理之人,焉能恩將仇報?"

......

許衡對劉備並無成見,既不刻意打壓,也不特彆關注。他推薦劉備輔佐劉虞,純粹是認為劉虞需要這樣的人才。

在許衡看來,此時的劉備尚無逐鹿之心。畢竟人的野心總會隨境遇而變化。地位決定立場,自古皆然。若能令劉備為劉虞效力,必能使己方實力大增。

北方諸侯中,唯有劉虞能凝聚北地人心與袁紹分庭抗禮。

麵對袁氏四世三公的顯赫聲望,縱使劉備、公孫瓚等武將戰功赫赫,終究難攬士人之心。

他們尚未具備令一方賢才歸附的威望。

......

提及劉虞啟用趙雲之事,許衡不過是試探性地推薦。

他雖能以恩師張儉之名舉薦劉備,卻無法解釋如何識得趙雲。

所幸劉和修養甚佳,並未深究此事。

劉虞本非庸才,可惜強逞武將之能,親征公孫瓚反致敗局。

若不行此昏招,他與公孫瓚之爭未必沒有轉機。

這類人物與劉表相似——長於理政安民,拙於征戰殺伐。

治國當效袁術馭孫堅之法:委大將征伐,而後方以糧餉製衡即可。

......

"另有漁陽田豫,若得機緣,望大司馬收為臂助。"許衡最後又向劉和推舉一人。

劉和雖詫異許衡對幽州人才如數家珍,卻也不便多問,隻是默記於心。

若旁人舉薦,他必不屑一顧。但許衡之言,卻令他格外重視。

自荊州軍北上以來,許衡代表劉表進駐司隸的作為確實令人歎服。

更何況他方才剖析幽州局勢鞭辟入裡,為劉虞父子籌謀更顯赤誠。

麵對這般真摯少年,劉和豈能無動於衷?

長談徹夜後,劉和次日告辭離去。

......

見過許衡,劉和返回己方大營。

此時公孫瓚部尚駐弘農,而劉虞兵馬已撤回河南尹。

劉和麵見父親,將許衡所言之事一一詳述。

幽州牧劉虞因公孫瓚強逼出兵之事鬱鬱寡歡,恰逢許衡率部南撤荊州,更覺漢室前途晦暗不明,遂遣長子劉和前往探詢荊州方麵對護君盟約及朝廷的態度。

未料劉和此行不僅帶回荊楚士人的立場,更牽出關乎幽州存亡的要事。當劉和將所見所聞稟明後,這位白發蒼蒼的州牧竟閉目撚須,陷入長久沉默。以他這般年歲與地位,平素罕有人敢直陳其過,何況出自許衡這等少年之口。

然劉虞性情溫厚,雖缺梟雄膽略,卻勝在虛懷若穀。他將兒子所述之言在心頭反複掂量,終是睜眼發問:"我兒以為劉伯瑜這番評語,可算公允?"

劉和謹慎應道:"孩兒不敢妄斷,還請父親明鑒。"

見兒子如此老實,劉虞不由輕笑,隨即又問:"你可知為父平生最重哪部經典?"

"父親精研《五經》,尤擅《尚書》《禮記》。"

"正是..."老州牧長歎,"熟讀禮經之人,如何懂得統兵征戰?又怎能鎮得住那些沙場武夫?劉伯瑜所言,確是一語中的。"忽又問道:"那位劉玄德現在何處?"

劉和回稟:"據探馬回報,這位公孫瓚帳下的彆部司馬近日常在兩軍之間往來,每三五日便從我軍大營運糧至白馬義從營地。"

"哦?"劉虞挑眉,"既是公孫伯圭同窗,又任彆部司馬,卻甘做押糧之職...若非明珠蒙塵,便是謙遜之人。"略作沉吟後吩咐:"下次此人再來,引他入帳相見。"

兩日後,劉備如約來到劉虞軍營領取糧草,卻被劉和秘密引入主帳麵見劉虞。

這位來自涿郡的將領麵容俊朗,膚色白皙,生得一對顯耳,修長的身形透著不凡氣度。

"末將劉備,拜見大司馬。"劉備向劉虞恭敬行禮。

劉虞打量著眼前這位氣宇軒昂的將領,略帶驚訝地問道:"閣下可是涿縣劉玄德?"

"正是在下。"

"聽聞足下出自漢室宗親......是中山靖王後裔?"

劉備沒想到會被問及此事,連忙應是。

劉虞輕撫長須,緩緩說道:"且將你的籍貫,以及能記得的祖輩名諱......都報與老夫知曉。"

見劉備麵露困惑,劉虞繼續道:"老夫曾在京城擔任宗正一職,各郡皇族的戶籍名冊,都歸老夫掌管。你且將祖輩世係細細道來,容老夫為你查證......是否在京中皇族名冊留有記載。"

劉備先是怔住,旋即恍然大悟,心中頓生歡喜。

自西漢立國以來,曆經數百年繁衍,劉氏宗親遍布天下,支係旁出者不計其數。僅在涿縣一地,與劉備同稱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姓族人就不下數十。若放眼整個中山國,打著中山靖王旗號的宗親更是多如牛毛。

喜歡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塵世凡心之一路飛升 錦繡燼:關東寒霜 胎穿七零:帶著靈獸成家屬院團寵 假夫妻要真離婚,冷麵兵王貼臉追 他們那段交錯的愛 出獄前重生她靠獄中手藝發家致富 神印:都要當月魔神了,囂張億點 驚!末世來了,我靠快遞車苟活 雙生紀元:我,超能機械雙料大佬 開往1949的綠皮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