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一個下馬威,被分管最棘手的“信訪室”!
當“信訪室”三個字從孫明哲嘴裡輕飄飄地吐出來時,偌大的會議室裡,空氣仿佛在一瞬間凝固了。
那是一種奇特的安靜。
前一秒還因為孫書記的“高瞻遠矚”而嗡嗡作響的附和聲,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掐住了脖子,戛然而止。所有人的表情,都在這一刻,變得微妙起來。
坐在趙莉身旁的一位常委,剛剛端起茶杯準備喝水,手就那麼僵在了半空中,杯子裡的水麵因為手的輕微顫抖而泛起一圈圈漣漪。另一位年紀稍長的委員,下意識地推了推自己的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在孫明哲和林淵之間快速地來回掃動,像是在確認自己沒有聽錯。
趙莉的反應最為直接。她那原本因為林淵的巧妙回答而繃緊的嘴角,瞬間舒展開來,一抹難以掩飾的譏誚與快意,如同水墨在宣紙上暈開,迅速占據了她整個麵部表情。她甚至沒有刻意去掩飾,隻是微微低下頭,用手指拂過自己光滑的指甲,那姿態,像是在欣賞一出早已預知了結局的好戲。
【姓名:趙莉。職位:市紀委副書記。清廉值:28。官氣:灰氣盤繞,此刻正因幸災樂禍而歡快地扭動著。】
林淵的天眼之下,人心的變化,比最精彩的戲劇還要直白。
而那位從頭到尾都像入定老僧般的黃德功副書記,他那一直在文件上遊走的紅筆,終於停了下來。筆尖在紙上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殷紅的墨點,像一滴凝固的血。他沒有抬頭,但林淵能感覺到,有一道沉重而複雜的目光,從那副老花鏡後麵,投射了過來。那目光裡,有惋惜,有無奈,還有一絲……果然如此的了然。
整個會議室,成了一個無聲的舞台。孫明哲是導演,林淵是主角,而其他人,則是心照不宣的觀眾。
信訪室。
在江城市紀委,這三個字幾乎等同於“流放地”。
這裡是紀委的“下水道”,彙聚了整個江城市最原始、最駁雜、最尖銳的民怨。每天,雪片般的舉報信從四麵八方湧來,其中九成都是捕風捉影、鄰裡糾紛甚至是惡意報複。電話鈴聲從上班響到下班,電話那頭,有哭訴的,有咒罵的,有邏輯混亂顛三倒四的。門口的接待大廳裡,更是常年坐著幾個“老訪戶”,他們把上訪當成了職業,把紀委當成了家,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地方。你花十天半個月,安撫好了一個偏執的纏訪戶,沒人會給你記功,因為這是你的本職工作。可隻要有一個訪民在紀委門口鬨出點動靜,哪怕隻是拉個橫幅,都會立刻成為全市的焦點,分管領導輕則被批評,重則要寫檢查。
久而久之,信訪室就成了紀委內部公認的“養老院”和“懲戒所”。要麼是快退休的老同誌,在這裡混日子;要麼是犯了錯、得罪了領導的乾部,被發配到這裡消磨意誌。
把一個年僅二十六歲、由市委書記親自點將、前途無量的常務副書記,安排去分管信訪室?
這已經不是“下馬威”了。
這幾乎等同於直接宣告:你的政治生命,到此為止。
孫明哲看著林淵,臉上的笑容愈發和藹可親,像一個真心為晚輩前途著想的慈祥長者。
“林淵同誌,你可不要小看了信訪室的工作啊。”他的聲音溫和醇厚,充滿了關懷的意味,“信訪工作,是我們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紀檢監察機關聯係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們所有的案件線索,源頭都在哪裡?就在信訪室!可以說,信訪室就是我們紀委的‘第一道關口’,是‘晴雨表’,是‘信息總彙’!”
他把這個燙手山芋,包裝成了一頂金光閃閃的高帽。
“這個崗位,要求我們的領導乾部,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極強的責任心,和一顆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心!我思來想去,在座的各位,黃書記年紀大了,要專注於案件審理;趙書記她們,手頭上的工作也都很繁重。隻有你,林淵同誌,”孫明哲的目光灼灼地看著林淵,“你年輕,有活力,有知識,更有那份錢書記都讚不絕口的為民情懷!把這個最重要的陣地交給你,我放心,組織上更放心!”
一番話說完,他甚至帶頭鼓起了掌。
會議室裡,其他人也如夢初醒,紛紛跟著鼓掌。掌聲比剛才熱烈了一些,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一副“原來如此,高,實在是高”的表情。
趙莉也拍著手,嘴角含笑地補充道:“孫書記真是高瞻遠矚。信訪室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最是磨人,正需要林書記這樣有衝勁、有耐心的年輕人去梳理。我們這些老胳膊老腿啊,思想僵化,早就吃不消咯!”
這番話,明著是恭維,暗裡卻是蓋棺定論,直接把信訪室的工作定性為了“雞毛蒜皮的瑣事”,徹底堵死了林淵可能提出的任何異議。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淵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都在等。
等他或憤怒,或委屈,或據理力爭,或垂頭喪氣。無論哪一種反應,都將意味著,他輸了。輸給了孫明哲這隻笑麵虎滴水不漏的陽謀。
然而,林淵的反應,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他從始至終都靜靜地坐著,臉上那謙遜的表情沒有絲毫變化。仿佛孫明哲交給他的是一份無上的榮耀,而不是一個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火坑。
在他的腦海裡,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當孫明哲說出“信訪室”三個字時,他確實在一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全部意圖。
這不是“架空”,而是“困死”。
孫明哲看穿了他想深入業務核心的打算,所以反其道而行之,不讓他閒著,而是給他找一件能耗儘他所有時間和精力的苦差事。讓他淹沒在無儘的信訪件和扯皮中,讓他每天麵對各種非理性的哭訴和謾罵,用最瑣碎、最消磨人意誌的方式,將他這個“愣頭青”的銳氣和理想,一點點磨平。
等他被折磨得筋疲力儘,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時,自然就成了一個無害的擺設。
好一招釜底抽薪。
但是……
林淵的內心,非但沒有沮喪,反而湧起了一股莫名的興奮。
信訪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