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書房內的驚世發現,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巨石,漣漪迅速擴散至整個京城。未等淩雲鶴走出周府大門,"雙影屍"的詭異傳聞已然如同瘟疫般在街巷間蔓延。
"聽說了嗎?周學士府上出了兩個一模一樣的老爺!"
"何止啊,我二舅在順天府當差,說那根本不是什麼雙生子,是妖人作祟!"
"完了完了,這世道要亂了......"
茶樓酒肆中,往日的高談闊論被竊竊私語取代。說書先生拍下驚堂木,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前朝"畫皮"的典故,引得滿堂茶客毛骨悚然。就連最繁華的棋盤街上,行人也步履匆匆,眼神中透著難以掩飾的惶恐。
這恐慌很快蔓延至朝堂。
翌日清晨,奉天門緩緩開啟,文武百官魚貫而入。然而與往日的莊嚴肅穆不同,今日的朝會上彌漫著一股詭異的氣氛。大臣們不似往常般相互寒暄,而是各自保持著距離,眼神中帶著審視與猜疑。就連執戟的侍衛,也顯得格外警惕,目光在眾臣臉上來回掃視。
"陛下!"都察院左都禦史王璠率先出列,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周文淵一案,駭人聽聞!臣聽聞現場竟有兩具形貌完全相同的屍身,此等妖異之事,實乃開國以來所未有!臣懇請陛下立即下旨,徹查此案!"
話音剛落,兵部尚書李秉立即接口:"王大人所言極是!但臣以為,此案非同小可。若真是妖人作祟,恐怕不止周學士一人遭殃。臣建議,立即對朝中所有官員進行查驗,以防有人被......被替換!"
這話一出,滿朝嘩然。大臣們麵麵相覷,不少人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仿佛在確認什麼。
"李尚書此言差矣!"禮部尚書鄒乾立即反駁,"僅憑一樁懸案就要查驗滿朝文武,豈不是自亂陣腳?依臣看,此事多半是有人裝神弄鬼,意圖擾亂朝綱!"
"鄒大人說得輕巧!"李秉冷笑一聲,"若是裝神弄鬼,何以解釋那兩具完全相同的屍身?莫非鄒大人已經查明了真相?"
"你!"
朝堂之上,頓時吵作一團。往日裡道貌岸然的大臣們,此刻都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互相猜忌,互相攻訐。有人提議立即請高僧入宮做法,有人要求嚴查京城內的方士異人,更有人暗中打量同僚,似乎在確認對方是否還是本人。
龍椅上的憲宗皇帝朱見深,麵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這位在位已二十餘年的天子,此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他清楚地記得,昨日淩雲鶴密奏時那凝重的神情,以及那句"此非易容,實乃再造邪術"。
"夠了!"憲宗猛地一拍龍椅扶手,聲音中透著壓抑的怒火,"朝堂之上,如此喧嘩,成何體統!"
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眾臣紛紛低下頭,但眼神中的猜疑卻未消散。
憲宗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此案由淩雲鶴全權負責,各部需全力配合。退朝!"
然而,恐慌並未因皇帝的震怒而平息。
當日下午,通政司呈上數十封加急奏折,全是各地官員聽聞"雙影案"後的惶恐之言。更有甚者,某地知縣竟在奏折中隱晦地詢問,是否需要查驗入京官員的身份。
與此同時,京城內的各大衙門也陷入了半癱瘓狀態。官員們互相猜忌,公務往來銳減。某部侍郎因前日不小心劃傷手臂,今日上值時便被同僚以異樣眼光打量良久。就連宮中的太監宮女們,也都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彼此,生怕身邊人突然變成另一個模樣。
這種無處不在的猜疑,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整個京城籠罩其中。
"大人,情況不太妙。"裴遠快步走進淩雲鶴的書房,麵色凝重,"今日已有三位官員稱病不上朝,城北玄真觀突然香火鼎盛,都是去求符辟邪的官員家眷。還有,西城米價已經開始上漲,不少百姓在囤積糧食。"
淩雲鶴站在窗前,望著陰沉沉的天空,久久不語。窗外,秋風卷著落葉,在庭院中打著旋兒,仿佛也在為這詭異的氣氛所困擾。
他早就料到此事會引起震動,卻沒想到會如此劇烈。這背後,顯然有人在推波助瀾。
"周府那邊查得如何?"他轉過身,問道。書房內燭火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暫時還沒有突破性發現。"裴遠搖頭,"周學士為人謹慎,府中下人也都問詢過了,昨夜並未發現任何異常。不過......"
"不過什麼?"
"今早屬下在周府後院牆根下,發現了這個。"裴遠從懷中取出一個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
布包內是幾粒極細微的黑色顆粒,散發著若有若無的異香。
淩雲鶴拈起一粒,在指尖細細摩挲,又湊近鼻尖輕嗅,臉色陡然一變:"這是......西域迷魂香的殘渣。"
"迷魂香?"
"不錯。"淩雲鶴目光銳利,"此物產自西域,少量使用可安神助眠,過量則能致人昏迷。看來,昨夜周府並非沒有外人潛入,隻是手段太過高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踱步至書案前,鋪開紙張,提筆蘸墨。筆尖在硯台上輕輕轉動,墨跡在燈光下泛著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