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袁紹與公孫瓚已罷兵言和,各自遣使奔赴洛陽;徐州陶謙、平原劉備、北海孔融等亦紛紛調兵遣將,正於函穀關外虎視眈眈。"
"荊州劉表遣精兵進逼武關,益州劉焉發兵漢中,陳倉城外已見敵軍蹤跡。"
"更有西涼馬騰、韓遂合兵一處,正朝天水方向進發。"
"四路大軍來勢洶洶,不可小覷。"
"主公雖繼承了董卓舊部,但眼下之敵,較之當日董卓所處境況更為凶險。"
李儒此言一出,滿座皆神色凜然。
他所提及的這幾路兵馬,幾乎彙聚了當今天下最具實力的諸侯。
如今四麵皆敵,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怎能不令人憂心?
察覺到廳中凝重氣氛,林辰朗聲笑道:"這就被嚇住了?"
"自追隨我之日起,諸位便該料到會有今日。"
"欲取天下,自當與群雄爭鋒。"
這番話說得輕鬆,頓時令場上緊繃的氣氛為之一緩。
宇文成都撫掌大笑:"縱有千軍萬馬,也難擋主公神威!"
"末將願領一支勁旅殺出函穀關,讓那些盤踞洛陽的諸侯嘗嘗厲害。"嶽飛抱拳上前,眼中戰意灼灼:"關東諸侯久攻不下的董卓,在主公手裡不過數日便土崩瓦解。這些烏合之眾,何足掛齒?"
張遼撫掌大笑:"嶽將軍與宇文將軍所言極是。敵軍來犯,我們便迎頭痛擊!"
眾將群情激昂,唯有賈詡、李儒與狄仁傑三人默然佇立。
賈詡輕整衣冠上前道:"主公與諸位將軍勇略過人。關外聯軍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各懷異心。洛陽方麵雖聚眾二十萬,卻都是雜牌軍,絕無可能攻破函穀天險。"
"荊州劉表連江南四郡都未平定,哪有餘力北顧?益州劉焉老謀深算,必不肯當出頭鳥。"他話鋒一轉,"唯獨西涼馬騰須加倍警惕。此人素懷漢室,昔日便與董卓不睦。今聞董卓伏誅,已親率十萬鐵騎進駐天水。"
"隻要擊潰馬騰,奪取西涼,餘寇自會望風而逃。"
這番分析令滿座豁然開朗。李儒暗自驚歎:自己昨夜與主公反複推敲才定下的西征方略,賈詡竟能瞬息洞悉。當即笑道:"文和之見與主公昨日決策不謀而合,當真深謀遠慮。"
賈詡聞言眸光微閃,躬身謙道:"主公神機妙算,豈是微臣所能及。"
內心仍有不安,不知此計能否奏效。
主公亦有此意,此策必成。
林辰察覺二人言語交鋒,卻未阻攔,反而淺笑頷首。
文和之見正合我意。
唯有掌控雍涼二州,方能東出爭雄。
如今諸路兵馬按兵不動,我們當搶占先機,直取天水。
隻需擊破馬騰十萬雄師,西涼便如探囊取物。
話音未畢,嶽飛、張遼、宇文成都齊齊抱拳:末將出征天水,生擒馬騰獻於帳下!
林辰擺手道:此行意在降服馬騰,非為鏖戰。況雍州初定,需穩軍心。
狄仁傑留守長安總理政務。
李儒速往函穀關,偕徐榮嚴守關隘,毋得出戰,守關即是大功。
臧霸、高順領兵三萬鎮守武關。
張遼率五萬精兵進駐散關,防禦劉焉。
我親率燕雲十八騎與背嵬軍前往天水。
狄仁傑急步進言:主公三思!馬騰乃沙場老將,其子馬超勇冠三軍,西涼鐵騎久經戰陣......
林辰朗笑道:用兵之道,貴在奇正相生。若儘起大軍,馬騰豈會出戰?
諸侯雖虛張聲勢,實因輕視於我。待其騰出手來,虛招即成實禍。
此刻不除馬騰,後患無窮。
當年沈嶺舉兵時,不過千餘之眾猶能破董卓,何況今有背嵬鐵騎與燕雲十八騎?戰和皆可從容。
諸君依令行事。
賈詡上前拱手道:“狄大人,主公用兵如神,豈會貿然行事?”
"屬下願追隨主公,蕩平西涼叛軍,收複天水郡。"
宇文成都見林辰遲遲未點自己,急忙出列抱拳:"末將請纓出征!"
"管他什麼神威天將軍,末將定生擒馬超,獻於主公帳下!"
林辰撫掌大笑:"有宇文將軍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言罷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望向西北,周身殺氣凜然。
–––––––––
天水城雄踞渭水之濱,背倚秦嶺,乃絲綢之路咽喉所在。
自董卓伏誅,郡守倒戈迎馬騰、韓遂入主以來,這座邊陲重鎮更顯崢嶸。
太守府中軍議正酣。
馬騰與韓遂高坐上首。
堂下昂然肅立著馬超、馬鐵、馬岱、龐德等西涼驍將。
馬騰整衣而起,正色道:"天子詔令天下共討林辰,誅此賊者封異姓王。"
"然諸侯皆作壁上觀。"
"函穀關外二十萬盟軍逡巡不進。"
"荊益二州徒有虛張聲勢。"
"眾諸侯皆盼我軍自天水出兵。"
馬超按劍出列,傲然道:"當年董卓據險不出,方阻我西涼鐵騎東進。"
"今林辰初掌權柄,立足未穩,正是天賜良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縱無天子詔令,父親也該進取雍州。"
"更何況還有異姓王之賞?"
"兒請為先鋒,必取林辰首級獻於麾下!"
馬騰伸手輕拍馬超的臂膀:"孟起縱然勇冠三軍,也需謹記人外有人。"
"傳聞林辰僅用一招便取了呂布性命。"
"此人武藝,非同小可。"
馬超不以為然:"市井流言豈可儘信?"
"即便屬實,單槍匹馬怎敵我十萬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