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裡的光》聚焦底層生存、人性溫暖與意外救贖,風格偏現實主義但帶詩意:
垃圾堆裡的光
第一章:垃圾場的守夜人
老陳的窩棚搭在城郊垃圾場邊緣,用廢鐵皮和塑料布拚成,風一吹就嘩啦作響。
他總在淩晨三點起床,舉著自製的長柄夾,在垃圾堆裡翻找能換錢的物件:塑料瓶、舊報紙、生鏽的鐵罐。偶爾能撿到半包受潮的煙絲,或是沒拆封的過期餅乾,這便是他的“奢侈品”。
“老陳,今天收成咋樣?”隔壁窩棚的瘸腿李探出頭問。他腿是被酒駕司機撞斷的,賠款被兒子拿走買房,如今隻能靠撿垃圾為生。
“還行。”老陳把幾個塑料瓶塞進麻袋,“夠買兩斤米。”
瘸腿李啐了口唾沫:“這破地方,遲早把人逼瘋。”
老陳沒接話。他知道,瘋的不是地方,是生活本身。
第二章:垃圾堆裡的“寶藏”
深秋的雨夜,老陳在垃圾場深處發現了個破舊的行李箱。
箱蓋卡著,他用力一扯,一股腐臭味撲麵而來。借著手機電筒的光,他看見箱底蜷縮著個女孩——約莫五六歲,穿著臟兮兮的連衣裙,頭發打結,正用驚恐的眼神盯著他。
“彆怕……”老陳脫下外套裹住女孩,“爺爺不是壞人。”
女孩突然抓住他的衣角,聲音細弱:“媽媽……媽媽不見了……”
老陳的心一沉。他翻遍行李箱,隻找到張皺巴巴的紙條,上麵寫著:“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養不起了,求好心人收留。”
第三章:窩棚裡的“新成員”
老陳把女孩帶回了窩棚。
“你叫什麼名字?”他燒了壺熱水,用舊毛巾給她擦臉。
“小雨。”女孩咳嗽著說,“媽媽說,下雨天出生的……”
老陳的手頓了頓。他想起自己女兒——如果活著,今年該二十八了。十年前,妻子帶著女兒跟人跑了,隻留下一句“這日子過不下去”。
“小雨,以後跟爺爺住這兒,行嗎?”老陳問。
小雨點頭,突然從口袋裡摸出個玻璃彈珠:“爺爺,送給你。”
彈珠是藍色的,裡麵飄著幾縷銀粉,像縮小的星空。老陳把它放在枕邊,這是他十年來第一次收到“禮物”。
第四章:垃圾場的“醫生”
小雨的病越來越重。
她總捂著胸口說“疼”,臉色白得像紙。老陳背著她走了五裡路到診所,醫生皺著眉說:“先天性心臟病,得做手術,至少十萬。”
老陳的腿軟了。他撿十年垃圾也攢不夠一萬,十萬對他來說像天文數字。
“爺爺,我不治了。”小雨蜷縮在窩棚角落,“我不想你那麼累……”
老陳摸著她的頭,突然想起垃圾場西邊有片廢棄的工廠,聽說裡麵有些舊機器能拆銅賣錢。他決定去碰碰運氣。
第五章:工廠裡的秘密
廢棄工廠的鐵門掛著把生鏽的鎖。老陳用撿來的鋼筋撬開,鑽了進去。
機器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但牆角堆著幾個麻袋,上麵印著“xx醫院廢棄物資”。他打開一個,裡麵全是醫用器械:針管、紗布、甚至還有台老式心電圖機。
“這能賣錢……”老陳正要搬,突然聽見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