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九十六個小時。對於常規的航天工程而言,這時間或許隻夠完成一輪詳細的設計評審,或是為一次發射做最後的安全檢查。然而,在寰宇工業基地這片濃縮了未來科技的地方,四天時間足以完成一次令人瞠目結舌的魔法。
“開拓者一號”這艘剛剛從月球滿載榮譽歸來的功勳艦船,並未享受長時間的休整。它僅僅經過了一天的全麵係統檢測與必要的消耗品補充,便被巨大的牽引機器人引導著,緩緩駛入了基地內最為龐大的那座全封閉式超規格艦艇改造塢。
厚重的合金閘門在其身後合攏,將外界的視線隔絕。塢內,無數高功率照明燈瞬間點亮,將艦體每一個細節都照得毫發畢現。早已待命多時的智能工程機器人集群被激活,它們如同擁有集體意識的金屬蜂群,沿著預設的磁力軌道和空中索道,精準地撲向“開拓者一號”的各個作業點。
改裝工程的核心在於功能的重塑:原本用於承載鬆散月岩礦石的巨型貨艙迎來了徹底改造。強大的激光切割器精準地切除內部非承重的臨時固定結構,隨後,高強度的鈦合金複合桁架被機器人臂焊接組裝,構建起一個多層次、模塊化的精密支撐體係。數以千計的自適應液壓固定爪和電磁鎖扣被安裝在支架上,它們將由中央ai控製,確保那些形狀不規則、價值連城的空間站模塊在運輸過程中紋絲不動。環境控製係統全麵升級,精密的氣體成分調節、溫度與濕度控製模塊被加裝,確保艙內環境能模擬太空站條件,保護精密設備。2:艦體外部加裝了多個標準化的重型通用工程接口硬點),為未來加裝大型空間機械臂、外部作業平台預留了物理和能源連接。原有的光學和雷達傳感係統旁,增配了更高精度的激光掃描陣列和三維成像係統,使其在未來的建設作業中能充當臨時的“空間之眼”,進行毫米級的精密測量和監控。3:艦載計算機係統接入了最新的工程控製算法包,使其能更好地協調未來可能加裝的工程設備。最重要的升級來自通訊係統——一個散發著微弱藍色輝光的、“星璿”量子通訊係統的艦載終端被集成進入主控網絡,雖然目前仍是原型機,但其存在意味著地月之間的指令傳輸將幾乎毫無延遲,這對於需要精準協同的遠程建造至關重要。4在寰宇內部網絡和上報給國家航天局的檔案中,它的注冊信息悄然變更:從“tsv01開拓者級工業采礦艦”暫時變更為“tscv01開拓者級重型空間建設運輸艦”。艦首一側,噴塗上了一個臨時的藝術標誌:一個簡潔的銀色齒輪優雅地環繞著月球剪影,下方是“廣寒宮建設先鋒號”的字樣。
改造塢內,火花四濺,激光閃爍,機械臂揮舞,構成了一幅充滿力量與科技美感的未來工業畫卷。四天時間,不眠不休,“開拓者一號”在無數機械單元的簇擁下,完成了從“礦工”到“建築師”的華麗轉身。
第十五日,黎明前夕。
寰宇航天基地的氣氛再次變得凝重而充滿期待。所有非必要人員均已清場,超規格停機坪周圍。
巨大的改造塢頂棚如同史詩巨著的書頁般,緩緩向兩側滑開。完成了蛻變的“開拓者一號”再次出現在世人眼前。它的外觀輪廓變化不大,依舊是其龐大而充滿力量感的身形,但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其腹部貨艙門縫隙中隱隱透出的、結構複雜的內部支架的反光,以及艦體側麵新增的接口蓋板。
此刻,它的貨艙不再是空的。裡麵嚴絲合縫地固定著“廣寒宮”空間站的核心樞紐艙段。這是一個長達四十米、直徑超過十五米的巨型圓柱體,外部覆蓋著複合防護裝甲和多層隔熱材料,預留的對接接口和外部桁架連接點清晰可見。在它周圍,還緊湊地固定著部分折疊狀態的外部主桁架結構模塊。這些人類工業智慧的結晶,在逐漸亮起的晨曦中,反射著冷冽而崇高的金屬光澤,仿佛一件等待被送入星海的巨大藝術品。
塔台內,指令聲沉著而清晰。“……起飛序列最終自檢完成。反重力引擎啟動預熱。”“泰山係統在線,輸出功率穩定提升至10...30...65...”“主離子引擎待命。”
“起飛倒計時:10,9,8……”
沒有震耳欲聾的轟鳴,沒有地動山搖的震動。在倒計時歸零的瞬間,“開拓者一號”龐大的艦體被一股無形的巨力平穩地托舉起來,仿佛地球慷慨地減輕了它的重量。它輕盈地、幾乎是靜默地垂直上升,姿態穩定得令人難以置信。直到離地近百米,主離子引擎才噴吐出幽藍色的、經過精心調製的等離子流,提供主要的前進推力,推動著這艘承載著沉重希望的巨艦,劃破漸明的天空,向著更高處加速攀升。
整個起飛過程,宛如一場優雅的太空芭蕾,充滿了科技帶來的從容與力量感。地麵上的人們,即使不是第一次目睹,依然為這超越了傳統火箭噴射的、近乎魔幻的升空方式感到心潮澎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的目的地,是月球軌道上的一個精確錨點。它的任務,是去往那裡,打下“廣寒宮”的第一塊基石。
數日的航行後,月球軌道,預設坐標點。
這裡是一片永恒的寂靜之海。巨大的銀灰色月球占據了小半邊視野,坑坑窪窪的表麵訴說著億萬年的滄桑;另一側,則是蔚藍色的地球,如同一顆珍貴的寶石,懸浮在墨黑的天鵝絨幕布之上。
“開拓者一號”靜靜地懸浮在這幅宏偉的畫卷中,姿態調整發動機偶爾噴出細微的離子流,精準地維持著其位置,誤差小於厘米級。
“報告寰宇基地,已抵達1預設建造坐標點,相對速度歸零,姿態穩定。”“啟動貨艙固定裝置解鎖程序。”
艦體內傳來一陣低沉的機械運作聲。固定著核心艙段的數百個高強度鎖扣和液壓支架,按照複雜的順序依次解除鎖定、緩緩收回。
“固定裝置已全部釋放。”“開始執行核心艙段推出程序。”
艦腹巨大的主貨艙門完全滑開,內部的精密滑軌係統開始工作,如同母親溫柔地推送嬰兒車,將那個重達數百噸的巨型核心艙段,平穩而緩慢地推向宇宙空間。
“核心艙段分離成功,距離五十米,並持續增大。”“啟動核心艙段自帶微型姿態控製係統。”
核心艙段側麵和末端的多個小型化學推進器用於初期精確機動)點火,噴射出短促而明亮的火焰,推動著它進行最後的精細位置調整,最終穩穩地停泊在距離“開拓者一號”約一公裡處的絕對預設坐標上。
“坐標確認!最終定位偏差僅0.2厘米!完美!”“激活核心艙自主初始化及展開程序!”
這道指令通過幾乎無延遲的量子通訊鏈路,瞬間從“開拓者一號”艦橋發出,跨越了數十萬公裡,也同時被地球指揮中心和家園星港接收到。
這一刻,仿佛被賦予了生命。隻見那原本呈封閉圓柱體的核心艙段,兩端如同沉睡的古蓮綻放般,開始進行複雜的機械運動。巨大的、標準化設計的通用對接環首先旋轉鎖定到位;緊接著,預埋在艙壁內的多層折疊式外部桁架結構緩緩伸展、鎖定,初步勾勒出空間站未來的骨架輪廓。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頂部,如同展開古老的卷軸,麵積巨大的、新一代高效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陣列徐徐鋪展開來,瞬間將金色的陽光轉化為充沛的電能,為核心艙的“心臟”注入第一股活力。
雖然此刻的它,在浩瀚的月球軌道上還隻是一個孤零零的銀白色光點,顯得渺小而孤獨。但在所有關注著它的人眼中,它卻無比巨大,無比耀眼。它代表著人類首次在地球之外,開始係統性、工業化地建造大型永久性基礎設施。它是一個宣言,一個坐標,一個文明邁向星際時代的真正起點。
“開拓者一號”的艦橋上,掌聲和輕微的歡呼聲終於抑製不住地響起。船員們透過舷窗,凝視著那在月球背景下成功“蘇醒”並穩定運行的核心艙,一種參與了曆史創造的巨大成就感與自豪感淹沒了每個人。
報告寰宇指揮中心:‘廣寒宮’核心艙段部署成功!所有係統自檢通過,能源自給,生命維持係統啟動,量子通訊鏈路穩定!重複,‘廣寒宮’已成功奠基!”
信息傳回的瞬間,寰宇基地的指揮中心也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開拓者一號”並未立刻返航。它調整姿態,在稍遠的護航軌道上靜靜懸停,如同一位忠誠的騎士守護著剛剛誕生的公主。它強大的傳感器陣列全部開啟,如同警惕的眼睛,全方位掃描著周圍的環境,為這初生的、脆弱的希望之地,提供著最嚴密的安全警戒。
在深邃冰冷的宇宙中,一點銀色的光芒開始持續而堅定地閃爍。那是“廣寒宮”的第一盞燈,它照亮的不隻是月球軌道,更是人類文明通往星海的未來航路。
喜歡藍星:星星的快遞到了請大家收藏:()藍星:星星的快遞到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