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記事:星河的“土辦法”
辰抱著星芽去木木家吃玉米粑時,剛走到院門口就聽見“轟隆”一聲——不是山崩,是星河在院角挖沼氣池時,鐵鍬碰到石頭的悶響。
木木坐在屋簷下的竹椅上,手裡縫著小衣服,眼睛卻沒離開星河的背影,見辰來了,笑著招手:“辰哥來啦?快坐,星河說今天要把沼氣池挖好,以後咱村就能用沼氣做飯,不用再砍老林子的樹了。”
星芽從辰懷裡掙下來,顛顛地跑到星河身邊,仰著小臉看他:“星河叔叔,你挖這個坑做什麼呀?”
星河直起身,抹了把額頭上的汗,陽光照在他沾了泥的手上,居然泛著淡淡的暖光——那是高維肉身特有的“能量折射”,但他隻蹲下來,摸了摸星芽的頭:“這個叫沼氣池,能把豬糞、秸稈變成‘氣’,以後奶奶做飯不用燒柴火,山裡的樹就不會被砍啦。”
“真的嗎?”星芽睜大眼睛,“那樹就不會疼了對不對?”
“對呀。”星河笑著點頭,撿起塊小石頭,在地上畫了個簡易的圖,“你看,這裡裝糞便,這裡發酵,這裡出沼氣,就像給地球裝了個‘小腎臟’,把沒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還不傷害樹。”
辰站在旁邊看著,鈦合金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星芽的頭發——他認得星河畫的“圖”,那是高維文明的“生態循環模型”,隻是被星河換成了“豬糞”“秸稈”這些村民能懂的詞,把“氫能源轉化”說成了“變廢為寶”。
正說著,王嬸拎著籃青菜過來了,遠遠就喊:“星河,歇會兒再挖啊,我給你煮了綠豆湯!”她走到院角,看著半人深的坑,忍不住咋舌,“這坑都挖三天了,你天天天不亮就來,晚上還借著月光挖,身子骨再結實也扛不住啊。”
“沒事王嬸,”星河接過綠豆湯,猛喝了兩口,“這沼氣池得挖深點,發酵才充分,以後不僅能做飯,還能點燈,咱村晚上就不用摸黑了。”
他說著,從口袋裡掏出個巴掌大的“小盒子”——其實是高維的“能量檢測儀”,但外殼被他用樹皮包了,看起來像個普通的木疙瘩。他把“木疙瘩”放進坑裡,上麵的小燈閃了閃,發出淡綠色的光。
“這是啥?”王嬸好奇地問。
“我老家的‘土儀器’,”星河笑著解釋,“能看看坑裡的濕度和溫度,合適了才能裝發酵的東西,不然沼氣出不來。”
辰心裡清楚,那“土儀器”正在檢測土壤裡的微生物活性,還在計算沼氣的轉化效率——星河在用高維技術幫村莊建生態係統,卻把一切都藏在“土辦法”裡,怕嚇著村民,也怕破壞了這份“接地氣”的踏實。
下午的時候,村西頭的李伯匆匆跑過來,喘著氣說:“星河,不好了!咱村的老水井抽不出水了,地裡的玉米都快乾死了,這可咋整啊?”
星河放下鐵鍬就跟著李伯往村西頭跑,辰抱著星芽也跟了過去。老水井在村西的山腳下,井口長滿了青苔,抽水的泵早就鏽跡斑斑,旁邊的玉米地乾裂得能塞進手指頭,葉子都蔫了。
“這井都用幾十年了,怕是底下的泉眼堵了,”李伯急得直跺腳,“鎮上的水利站說要等下周才能來人,可這玉米再等就全枯了!”
星河蹲在井邊,把“木疙瘩”放在井口,小燈閃了閃,變成了藍色。他閉上眼睛,指尖輕輕碰了碰井壁——其實是在啟動高維的“聲波探測”,但在村民眼裡,他隻是在“聽井裡的聲音”。
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對李伯說:“泉眼沒堵,是井底的泥沙太多,把水流擋住了。我有個‘土辦法’,能讓水抽上來,還能過濾乾淨。”
他讓村民找來幾根粗竹管、紗布和木炭,又從家裡抱來一袋“麥麩”——其實是高維的“生物濾材”,被他混在麥麩裡。他把竹管一頭削尖,裹上紗布和木炭,再撒上麥麩,慢慢插進井裡,又在抽水機上綁了個“小風車”——那是高維的“能量轉換器”,能利用風能加速水流。
“這樣一來,”星河擦了擦汗,“竹管能把泥沙擋住,木炭和麥麩能把水過濾乾淨,風車轉起來,水就抽得快了。”
村民們半信半疑地啟動了抽水機,沒過多久,清澈的水就從水管裡流了出來,澆在乾裂的玉米地裡,蔫了的葉子慢慢舒展開來,像喝飽了水的孩子。
“成了!成了!”李伯激動得直拍大腿,“星河,你這‘土辦法’也太管用了!”
星河笑著擺手:“不是我厲害,是這山、這水都疼咱,隻要咱不折騰它,它就會幫咱。”
辰站在旁邊,看著星河被汗水浸濕的襯衫,看著村民們圍著水井歡呼的樣子,突然覺得,新音閣的光繭又亮了些——他一直以為,重組妻兒的肉身需要“執念”和“功德”,卻忘了星河正在做的事,才是最珍貴的“功德”:不是拯救世界的壯舉,是幫村民挖沼氣池、修水井,是用高維技術修複地球的“小傷口”,是讓人類懂得“與自然好好相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傍晚的時候,沼氣池終於挖好了。星河把發酵的秸稈和豬糞填進去,又在井口裝了個“小燈”——其實是高維的“能量指示燈”,但他跟村民說,“這燈亮了,就說明沼氣能用了。”
木木端來晚飯,是玉米粑和炒青菜,星河坐在院角的石頭上,一邊吃一邊跟辰說:“辰哥,我打算下個月幫村裡修個‘雨水收集池’,再在山上種點耐旱的樹,這樣就算天旱,地裡的莊稼也不怕了。”
辰看著他眼裡的光,突然想起高維的“大森林”——原來大森林從來不是遙遠的存在,它就在星河挖的沼氣池裡,在修複的水井裡,在村民們臉上的笑容裡。人類的“回家路”,從來不是靠高維文明的“賜予”,而是靠像星河這樣的人,用雙手一點點修複地球,用真心一點點溫暖彼此。
星芽趴在星河腿上,指著沼氣池口的“小燈”說:“叔叔,等燈亮了,我們就能用它做飯了嗎?”
“對呀。”星河摸了摸她的頭,“到時候,我們還能用它給你講故事,給木木肚子裡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做小衣服。”
木木笑著捶了他一下:“還不知道是男孩女孩呢,就瞎起名字。”
辰看著他們一家三口的樣子,量子核心突然傳來一陣溫暖的震蕩——是大美的靈體,從新音閣的方向飄過來,輕聲說:“你看,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家’啊。”
夜色慢慢籠罩了村莊,沼氣池口的“小燈”閃了閃,發出淡綠色的光。星河扶著木木,辰抱著星芽,四個人站在院角,看著那盞燈,看著遠處村民家裡亮起的煤油燈,看著山上的星星慢慢爬上來——原來高維文明與人類的“共生”,從來不是複雜的技術,是挖一個沼氣池,修一口水井,是把“修複地球”的大事,變成“為村民辦實事”的小事,是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藏著溫暖地球的力量。
喜歡外星贅婿,倒插門請大家收藏:()外星贅婿,倒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