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數據菜園的傳感器就開始“滴滴”作響,屏幕上跳動著各組數據:土壤濕度28,光照強度勒克斯,溫度22c。陳陽踩著露水走進菜園,手裡拿著平板電腦,屏幕上同步著菜園的實時數據,他指尖劃過“灌溉”按鈕,埋在地裡的智能水管立刻滋滋噴出細水,均勻地灑在青菜葉上。
“小陳,早啊!”隔壁菜園的李大叔扛著鋤頭走來,他的菜園剛加入數據係統沒幾天,還在慢慢摸索,“你看我這蘿卜苗,葉子有點卷,是不是缺水了?”
陳陽湊過去,用平板對著蘿卜苗一掃,屏幕上立刻跳出分析:“葉片卷曲原因:土壤濕度19偏低),建議補水5分鐘,同時檢測到輕微蚜蟲痕跡,需少量噴施生物農藥。”他指著數據解釋:“大叔您看,濕度低於20就會卷葉,點這個‘自動補水’就行,蚜蟲的話,我那有去年剩下的薄荷精油,兌水噴上就管用,純天然的。”
李大叔樂嗬嗬地照做,看著水管自動出水,忍不住念叨:“這玩意兒真神,比看天吃飯靠譜多了。”
菜園儘頭的大棚裡,王嬸正對著手機直播摘番茄,鏡頭裡的番茄紅得發亮,她舉著個小儀器往番茄上一貼,儀器屏幕顯示“糖度6.8”。“家人們看清楚了,糖度6.8!咱這是數據菜園種的,從開花到結果,每天的光照、澆水都有記錄,絕對沒打膨大劑!”直播間裡訂單提示音不停響,王嬸笑得合不攏嘴:“剛摘的,上午發順豐,下午就能到城裡餐桌!”
突然,陳陽的平板發出“警報”提示音,屏幕閃爍著“西葫蘆棚溫度異常”。他趕緊跑過去,推開棚門就覺得悶熱,溫度計顯示32c——超過了西葫蘆適宜生長的28c上限。“壞了,通風口沒開!”他連忙按下“通風”鍵,棚頂的自動百葉窗緩緩打開,涼風灌進來,溫度慢慢降了下去。
“還好有警報,不然這棚西葫蘆就廢了。”陳陽擦了把汗,看到屏幕上的溫度回落到26c,才鬆了口氣。這是村裡新裝上的“作物健康監測係統”,不光測環境數據,還能通過葉片顏色變化判斷作物是否缺肥、生病,比人眼觀察及時多了。
“小陳,幫我看看這茄子!”張奶奶顫巍巍地舉著手機,屏幕上是她拍的茄子照片,“是不是該摘了?有的紫有的青,我分不清。”
陳陽接過手機,用識彆功能一掃,照片上的茄子旁立刻跳出標注:“紫色茄子:成熟度95建議采摘);青色茄子:成熟度60需3天後采摘)”。“奶奶您看,紫的能摘了,青的再等等,係統都標出來了。”他幫張奶奶在手機上設了“成熟提醒”,“等青茄子熟了,手機會響的。”
張奶奶樂得直點頭:“現在的學問真多,種個菜都用上機器了,比我那老眼好用多嘍!”
臨近中午,數據菜園的“共享倉庫”熱鬨起來。村民們把剛摘的蔬菜放進標有“待檢測”的筐裡,穿著白大褂的檢測員用儀器快速檢測農殘,合格的蔬菜被貼上帶二維碼的標簽,掃碼就能看到種植全程數據。貨車司機正在掃碼點數,他手裡的清單顯示:“今日需配送:番茄30斤訂單編號125)、黃瓜25斤訂單編號126)、茄子18斤訂單編號127)……”
“這些是發往市區超市的,”陳陽跟司機核對清單,“昨天線上訂的,今天就得送到位,數據同步好了,超市那邊能直接看到每棵菜的‘身份證’。”
司機笑著說:“你們這數據菜園名氣越來越大了,超市都搶著要貨,說顧客就認帶數據的菜,吃得放心。”
太陽升到頭頂,菜園裡的傳感器依舊不知疲倦地工作著,記錄著每一片葉子的生長,每一滴水珠的滋潤。陳陽看著平板上不斷更新的數據,突然覺得,這些跳動的數字裡,藏著的是比豐收更珍貴的東西——是老人們不再愁眉的笑臉,是年輕人回鄉的腳步,是土地和科技撞出的新火花。
他低頭給遠在城裡的同學發了條消息:“回來吧,咱村的菜園現在可不一樣了,用數據種出來的菜,比城裡的寫字樓有意思多了。”發送鍵按下的瞬間,平板上的“今日產量”數據又跳了一下,從120斤變成了125斤。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