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燈籠下的新約定_星辰與你相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星辰與你相約 > 第493章 燈籠下的新約定

第493章 燈籠下的新約定(1 / 1)

老周叔的老屋重新燃起了炊煙。他在院子裡搭了個簡易的棚子,把從城裡帶回來的工具擺開,學著給燈籠做木柄。陳陽路過時,見他正用砂紙打磨一根棗木,木頭上的紋理在陽光下泛著光。

“叔,這木柄做得比鎮上買的還精致。”陳陽蹲在旁邊看,棗木被磨得光滑溫潤,握著正好不硌手。

老周叔擦了把汗,眼裡帶著點不好意思:“閒著也是閒著,琢磨著給燈籠添點實在的。你看這木柄,能傳輩兒,比塑料的結實。”他舉起木柄對著光看,“等我再練練,刻上‘麥語’倆字,是不是更像樣?”

陳陽剛點頭,就見小虎跑過來,手裡揮著張訂單:“陽哥,叔!城裡的民俗博物館要跟咱合作,說要辦個‘鄉村手作展’,讓咱提供三十盞不同樣式的燈籠,還要配著老工具、老照片一起展出!”

訂單上列著詳細的要求:有李奶奶早年編的“麥秸囤燈籠”,有王大伯紮的“方形儲物燈”,還要有小虎剛學會的“兔子燈”,每種都得附上手藝人的故事卡片。老周叔看著訂單,突然說:“我那盞修好的舊燈籠,能算一個不?它也有故事。”

“當然能!”陳陽趕緊記下來,“這盞燈最有意義,見證了咱村的變遷呢。”

一、老物件裡的新故事

為了辦展,村民們翻出了壓箱底的老東西。王大伯從閣樓裡找出個鏽跡斑斑的鐵剪子:“這是我爹編麥秸囤用的,當年給生產隊編了二十個大囤,全靠它剪麥秸。”剪子把手上還纏著布條,是磨得太光滑後纏上防滑的。

李奶奶拿出個小竹籃,裡麵裝著十幾根不同粗細的麥秸:“這是我挑了一輩子的‘標準稈’,粗的編囤底,細的編燈籠麵,當年教姑娘們手藝,就靠它們當樣品。”竹籃的把手磨得發亮,看得出用了多少年。

老周叔把他的舊燈籠擦得乾乾淨淨,又寫了張卡片:“2010年離村時,李奶奶送的燈籠,陪我在城裡住院三年,2023年修複後掛回老屋,燈芯換了三次,麥秸補了五回,光始終沒滅。”

陳陽把這些老物件一一登記,拍照存檔。他發現,每個物件背後都藏著段日子:鐵剪子映著集體勞動的汗水,竹籃盛著代代相傳的手藝,舊燈籠裹著漂泊者的鄉愁。“這些才是咱的‘傳家寶’,比金銀珠寶金貴。”他在展覽清單上寫下這句話,當作前言。

小虎在旁給新做的燈籠貼標簽,突然問:“陽哥,博物館的展結束後,這些東西還能拿回來不?我怕弄丟了。”

“能,”陳陽笑著說,“展完就回來,咱在村裡也辦個‘麥秸博物館’,就設在老周叔的老屋,讓遊客來了就能看,比鎖在箱子裡強。”

老周叔一聽,眼睛亮了:“我那屋寬敞,正好!我來收拾,再打幾個展架,用咱村的老槐樹料,帶著樹疤才好看。”

二、展覽台前的城鄉對話

開展那天,民俗博物館的“鄉村手作展”前擠滿了人。三十盞麥秸燈籠掛在展廳中央,從最樸素的圓燈籠到最複雜的“鳳凰燈”,棉紙上的圖案從單一的麥浪變成了有村莊、有故事的全景畫。

老周叔的舊燈籠被放在c位,旁邊擺著他住院時的繳費單複印件和老屋現在的照片。有個戴眼鏡的年輕人看著燈籠,對身邊的孩子說:“爸爸小時候,爺爺也給我編過這樣的燈籠,後來搬家弄丟了,沒想到在這裡能見到一模一樣的。”

孩子們圍著“兔子燈”嘰嘰喳喳,講解員指著旁邊的視頻說:“這些燈籠都是麥香村的手藝人一根一根紮的,光是挑合適的麥秸,就得花三天時間。”視頻裡,李奶奶正眯著眼挑麥秸,手指在麥秸堆裡翻找,像在挑選寶貝。

有位研究民俗的教授,對著王大伯的鐵剪子看了半天,又翻出老周叔的故事卡片,激動地說:“這就是‘活態傳承’啊!手藝沒變,人沒變,連背後的情感都沒變,隻是換了種方式繼續發光。”

展覽的互動區,不少人在學編簡單的麥秸結。有個穿西裝的中年人學得笨拙,手指被麥秸紮了下也不吭聲,他說:“平時在寫字樓裡敲鍵盤,沒想到編麥秸這麼費勁兒,手藝人太不容易了。”

陳陽在旁幫忙指導,突然收到村支書的電話:“小陳,博物館的人說想跟咱長期合作,還要把展覽搬到網上,搞‘雲端手作展’,讓全國的人都能看!”

三、燈籠照亮的新路子

展覽火了,麥語燈籠鋪的訂單也多了起來。城裡的文創店、民宿、學校都來訂貨,有的還提出要派人來村裡學習手藝。陳陽索性在村裡辦了個“麥秸手藝培訓班”,請李奶奶、王大伯當老師,每期招十個學員,包吃包住,學不會不收錢。

第一期學員裡,有個從上海來的姑娘,是學設計的:“我想把麥秸元素融進服裝設計,比如用麥秸編腰帶、做裝飾,肯定有新意。”她跟著李奶奶學挑麥秸,手上磨出了繭子也不叫苦。

老周叔的老屋改造成了“麥秸博物館”,周末總擠滿遊客。他穿著新做的藍布衫,給人講老物件的故事,講得比講解員還生動。有遊客想買他的舊燈籠,他笑著擺手:“不賣,這是鎮館之寶,得留給後人看。”

村裡的年輕人也回來了不少。老周叔的兒子在外地開網約車,聽說村裡的燈籠產業火了,特意回來考察:“爸,我想回來開個物流點,專門給燈籠鋪送貨,再順帶幫村民們收發快遞,您看行不?”

老周叔看著兒子,又看了看牆上掛的燈籠,眼眶一熱:“行!回來好,家裡的光,總比外麵亮堂。”

雪化了,麥場裡的積雪變成了春水,滋潤著土地。陳陽站在工坊門口,望著遠處返青的麥田,手裡捏著博物館發來的感謝信。信上說,展覽參觀者超過五萬人,不少人因此開始關注鄉村手作,甚至有人辭職回鄉創業。

“陽哥,新一批燈籠做好了,該裝箱了!”小虎在屋裡喊。

陳陽應著,轉身往工坊走。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滿地的麥秸上,像撒了層金粉。他突然覺得,那些麥秸做的燈籠,不光照亮了夜路,更照亮了一條路——讓鄉村的手藝走出去,讓漂泊的人心回來,讓老日子裡的智慧,在新時光裡繼續生長。

屋簷下的燈籠還在輕輕晃,棉紙上的故事被風吹得沙沙響,像在說:這光,才剛剛開始亮呢。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穹界強製入職:我在廢土撿隊友 共餐者 洪武:醫聖朱橚 為了賣皮膚,我成了文娛之王 你一神棍,怎麼就渡劫了 富養女兒30年,她叫我生物學爹 淨身分家,我靠著靈泉空間當首富 知青入贅寡婦家 外星文明與人類未來 終焉序列:終焉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