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第三天,課程進入另一個核心技術領域——餌料的選擇與使用。教室裡擺滿了各種餌料和小藥,宛如一個小型餌料博物館。
程曉風開篇明義:“餌料是釣魚的靈魂。好的餌料不僅要吸引魚來,還要讓魚吃得舒服,吃得放心。”
他首先係統講解了餌料的基本分類和特性:
“基礎餌:提供主要營養成分和填充物,如麩皮、豆粕、玉米粉;
主攻餌:針對目標魚種的專用餌料,如鯽魚餌、鯉魚餌;
狀態餌:調整餌料物理狀態,如拉絲粉、雪花粉、粘粉;
添加劑:增強誘食效果,如香精、甜味劑、酸味劑。”
程曉風提出了他的“餌料配比黃金法則”:
“基礎餌占5060,主攻餌占2030,狀態餌占1020,添加劑不超過5。這個比例可以根據魚情靈活調整。”
接下來,他重點講解了餌料狀態的控製:
“餌料的狀態包括霧化、散落、膨脹、附鉤性等多個維度。不同的魚情需要不同的狀態:
生口魚需要霧化好的餌料快速誘魚;
猾口魚需要低霧化、高附鉤的餌料;
深水需要粘稠的餌料保證到底有餌;
淺水需要散落快的餌料形成立體誘魚區。”
程曉風現場演示了不同水比和手法對餌料狀態的影響:
“水比多一分,餌料軟一分;揉打多一次,餌料粘一分。每個細節都直接影響釣魚效果。”
最引人入勝的是小藥的應用課程。程曉風首先糾正了一個常見誤區:“小藥不是神藥,而是調味劑。它的作用是增強餌料的誘食效果,但不能改變餌料的本質。”
他係統講解了小藥的分類和使用原則:
“味型類:如草莓香、蛋奶香、薯味,針對不同魚種的偏好;
刺激類:如果酸、魚開胃,促進魚類食欲;
調節類:如甜味劑、鮮味劑,改善餌料適口性;
功能類:如粘合劑、分散劑,改變餌料物理特性。”
程曉風提出了“小藥使用三原則”:
“一是適量原則:寧少勿多,過量會死窩;
二是對路原則:根據季節、水溫、魚情選擇合適味型;
三是搭配原則:不同小藥之間的配伍要科學合理。”
他還分享了獨創的“季節味型變化規律”:
“春腥:水溫低,魚類需要高蛋白,宜用腥香味型;
夏淡:水溫高,魚類口味清淡,宜用果香、清淡味型;
秋香:魚類儲備越冬能量,宜用糧食香、甜香味型;
冬濃:水溫低,需要強誘食,宜用濃腥、濃香味型。”
下午的實操課上,學員們親自調配餌料。陳遇憑借紮實的化學知識,很快理解了各種餌料成分的特性,調配出的餌料狀態恰到好處。莉莉細心記錄了各種小藥的配比效果,毛蛋則憑借經驗快速判斷出最佳味型組合。
程曉風在指導時特彆強調:“配餌如烹任,要講究色、香、味、形。好的餌料看起來舒服,聞起來誘人,吃起來可口,狀態適中。”
課程最後,程曉風總結道:“餌料之道,在於理解魚的需求。你要站在魚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食物最吸引我?什麼樣的狀態最容易入口?想明白了這些,你就能配出好的餌料。”
學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結束了一天的學習。陳遇在筆記上詳細記錄了各種餌料配方和小藥使用方法,感覺自己對釣魚的理解更加係統化了。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