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長途汽車上,五個少年小心翼翼地傳看著那束碳纖維。王小虎突然說:你們發現沒有?其實學習和搞研究,跟釣魚挺像的。
哦?陳遇挑眉。
都要有耐心,要觀察,要調整,還要點運氣。王小虎認真地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魚不吃餌。
這句話點醒了陳遇。前世他隻知道換更貴的餌料,卻從不研究魚的口味偏好。如今才明白,無論是釣魚還是科研,都要從本質思考。
寒假剩下的日子,306宿舍變成了小型實驗室。張偉改進了監測程序,孫宇優化了光學係統,王小虎做了新模型,陳遇整理出完整的實驗方案。連莉莉都加入進來,幫忙整理英文文獻。
大年三十夜,廠區鞭炮聲聲。陳遇卻還在宿舍調試設備。突然,宿舍門被敲響——是值班室大爺。
陳遇!有你的長途電話!省城來的!
陳遇飛奔到值班室,抓起話筒的手有些發抖。
陳遇嗎?我是劉教授!電話那頭的聲音激動得發顫,你們那個在線監測的思路,所裡專家討論過了,認為很有價值!開春後,所裡想請你們參與正式課題!
掛掉電話,陳遇衝出值班室,對著夜空大喊:我們做到了!
其他三人聞聲跑來,得知消息後抱作一團。王小虎興奮地蹦跳:我們要參與國家項目了!
孫宇已經開始計算:需要先完善理論模型......
張偉打開筆記本:我要重寫控製程序!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班主任發現這幾個孩子不一樣了。物理課上,陳遇居然和老師討論起碳纖維的力學性能;數學課上,孫宇用有限元分析解了一道難題;甚至王小虎都開始舉手回答問題了。
你們吃了什麼聰明藥?莉莉好奇地問。
陳遇笑著指指腦袋:不是藥,是找到了學習的意義。
最讓人驚喜的是市科技創新大賽。當五個少年帶著基於光學監測的碳纖維預氧化控製係統參賽時,評委們都震驚了。
這真是中學生做的?一位教授反複檢查裝置,這個控製思路很新穎啊!
最終,他們拿下了大賽特等獎,還獲得了最佳團隊獎。
頒獎典禮上,劉教授特意從省城趕來,看著孩子們胸前的獎牌,眼圈發紅:知道嗎?你們解決的正是我們當年最頭疼的問題......
周工拍拍孩子們的肩膀:繼續努力!中國的材料科學就靠你們了!
夜晚的廠區安靜下來,實驗室裡的設備還在運轉。陳遇記錄完最後一組數據,在日記本上寫道:
今日方知,所謂科研,不是高深莫測的魔法,而是腳踏實地解決一個個小問題。每一度溫度的控製,每一牛頓張力的調整,都在為解開卡脖子難題添磚加瓦。
合上日記,他望向窗外的星空。遠處,省材料研究所的燈光還亮著,仿佛在與這裡的點點星光遙相呼應。在這個平凡的夜晚,科學的種子正在幾個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