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陽光灼灼其華,中考倒計時牌上的數字終於歸零。市一中的考場外,梧桐樹的蟬鳴聲與家長們的叮嚀聲交織成這個夏天特有的交響。
檢查文具,答題卡彆塗錯!李老師最後一次叮囑,目光掃過自己班的學生們。陳遇注意到,老師特意在他們幾個項目組成員肩上多按了一下。
考場裡,電風扇吱呀轉動。當數學試卷發下來時,陳遇微微一怔——最後一道大題竟然是關於溫度控製係統的函數建模題。
筆尖在草稿紙上飛快演算,碳纖維項目中無數個調試溫度曲線的夜晚在腦海中浮現。他仿佛又看到張偉編寫的控製算法,孫宇繪製的溫度變化圖表,王小虎記錄的實驗數據......
原來如此。他輕輕自語,筆下流淌出完美的解題過程。那不是死記硬背的公式,而是從實踐中淬煉出的真知。
另一邊,莉莉在英語作文題前會心一笑。題目是科技如何改變生活,她毫不猶豫地寫下智能漁具係統的開發故事。那些熬夜翻譯英文技術文獻的日子,此刻都化作筆下流暢的句子。
最有趣的是王小虎。當看到物理試卷上那道浮力計算題時,他差點笑出聲——這分明就是他們測試釣箱浮力時的實驗再現!
中考最後一天,當終考鈴聲響起時,教學樓爆發出震天的歡呼。同學們湧出考場,把複習資料拋向天空。
解放啦!王小虎第一個衝出來,一把抱住孫宇,最後那道題,就是我們做過的實驗!
孫宇推推眼鏡:準確地說,是實驗數據的理論化呈現。
張偉已經打開筆記本電腦:根據我的估分係統,我們平均分應該能提高30分以上。
但狂歡很快被離愁衝淡。畢業典禮上,當《畢業歌》響起時,不少女生悄悄抹起眼淚。三年同窗,即將各奔東西。
彆忘了我們的約定!王小虎紅著眼睛大喊,高中還要一起搞項目!
莉莉把同學錄遞給每個人:都要保持聯係!
陳遇在每本同學錄上寫下同樣的話:江河彙流,終將入海。
暑假第一天,306宿舍沒有睡懶覺。清晨六點,四人準時出現在校門口——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備戰開始了。
時間緊任務重,陳遇展開計劃表,我們要把監測係統升級到2.0版本。
張偉已經架好電腦:新算法可以提升18的精度。
孫宇攤開圖紙:需要重新設計光學路徑。
王小虎拍胸脯:加工包在我身上!
省材料研究所特意為他們開放了實驗室。劉教授看著孩子們熟練操作設備,感慨萬分:當年我們要有這條件......
周工笑著遞過一盒零件:彆感慨了,來幫忙調試傳感器!
最大的挑戰來自北京。大賽組委會要求增加現場答辯環節,評委都是院士級彆的專家。
怎麼辦?王小虎慌了,我連話都說不利索!
莉莉立即組織模擬答辯:我來當提問評委!
毛蛋自告奮勇當司機:我送你們去各高校找教授特訓!
特訓過程笑料百出。在某高校實驗室,王小虎一緊張把碳纖維說成了碳素麵,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但教授卻眼前一亮:這個比喻好!碳纖維確實像麵條一樣要控製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