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遇和毛蛋則全力攻關膠粘劑選擇和粘接工藝。他們測試了能找到的所有型號的高性能環氧樹脂膠,設計了一套複雜的粘接夾具,力求將接縫強度做到最高。
林莉的消息也傳了回來。她查閱了相關資料,遺憾地表示當初使用實驗室設備隻有口頭協議,缺乏書麵文件,走正規途徑申訴難度極大,耗時很長。但她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她托人打聽到,“漁火”最近確實和理工大學後勤的一位劉科長走動頻繁。
“果然是他們!”毛蛋咬牙切齒。
“現在沒空管他們。”陳遇麵色冰冷,“集中所有精力,先把這個坎邁過去!隻要我們能自己做出來,他們就卡不住我們的脖子!”
第四天傍晚,第一套用於分段壓製帳篷杆的簡易胎具終於組裝完成,塞進了熱壓罐。每一個胎具都閃爍著手工打磨的痕跡,帶著一種粗糲而頑強的生命力。
第二次實驗,在一種悲壯的氛圍中開始。這一次,他們壓製的不再是簡單的平板,而是三個不同弧度的碳纖維片材。
設備再次轟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張偉的新程序能否精準控製不同區域的溫度壓力?孫宇的分段點設計是否合理?陳平手工打造的胎具能否承受住壓力?他們的“土法”粘接方案後續能否成功?
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未知和風險。
時間再次變得無比漫長。
當設備停止,罐蓋打開,取出那三片還帶著溫度的、弧度各異的碳纖維預製件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陳遇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取出,放在工作台上。仔細檢查——沒有壓潰!沒有分層!纖維走向基本符合預期!弧度準確!
第一步,成功了!
“萬歲!”王小虎第一個歡呼起來!
毛蛋和陳平也長長出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喜悅。
但很快,更精細的測量發現了問題:由於壓力分布難以做到完全均勻,個彆區域厚度有微小偏差;接縫處的預成型界麵,也比預想的要粗糙。
“沒關係!可以打磨!可以處理!”陳遇沒有絲毫氣餒,眼中光芒更盛,“最關鍵的一步我們邁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打磨、粘接、測試!”
又是兩天不眠不休的奮戰。對接麵被精心打磨,塗上特製的膠粘劑,用設計的夾具死死固定,送入一個自製的、用舊烤箱改裝的固化箱中進行固化。
當第一根由三片碳纖維預製件粘接而成的、擁有流暢弧度的完整帳篷杆終於出現在工作台上時,所有人都圍了過來,目光灼熱。
它看起來並不完美,接縫處依稀可見,表麵光澤也不如一體成型的產品。但它確確實實是一根完整的、彎曲的碳纖維杆!
上測試儀!
加壓!
數值穩步上升…超過了楊工要求的最低標準!雖然比一體化成型的平板試樣數據低了大約18,但依然穩穩站在了合格線之上!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毛蛋的聲音帶著哭腔,狠狠抱住了旁邊的王小虎。
王小虎也激動得哇哇大叫。
陳平摸著那根凝聚了無數心血的杆件,手指微微顫抖,眼中滿是自豪。
陳遇緊緊握著測試儀打印出的數據單,閉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氣。胸腔中翻湧的,是絕處逢生的狂喜,更是對團隊智慧和韌性的無限感慨。
就在他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工作室的門被推開了。林莉氣喘籲籲地站在門口,臉上帶著焦急和一絲興奮。
“陳遇!毛蛋哥!我打聽到一個消息!”她顧不上喘勻氣,快速說道,“‘漁火’他們…他們好像也在偷偷搞碳纖維!而且,他們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楊工的這個訂單,似乎…也想去接觸楊工!”
剛剛放鬆的神經,瞬間再次繃緊!
“漁火”的覬覦,如同潛伏在暗處的毒蛇,終於露出了獠牙。技術上的難關初步攻克,商業上的競爭卻已兵臨城下。
“旭遇”團隊還沒來得及享受片刻的勝利,就必須立刻投入到一場新的、同樣殘酷的戰鬥中去。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