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旭遇”基地的運轉,並未因空間的擴大而立刻變得輕鬆。相反,最初的幾天充滿了混亂與磨合的陣痛。二十名新員工,雖然熱情高漲,但麵對完全陌生的複合材料工藝、精密的電子設備和一套套嚴格的文件記錄要求,如同剛入伍的新兵,顯得笨拙而不知所措。車間的噪音中,時常夾雜著李文博或周凱提高音量糾正操作步驟的聲音,以及新員工們略帶歉意的“哎喲,又忘了”。
然而,就在這片略顯嘈雜的初創景象中,一些細微卻至關重要的變化,正如同春雨後的嫩芽,悄然發生。這些變化,源於那批紅星廠老工人骨子裡帶來的、無法被簡單培訓出來的“高貴品質”。
第一個顯著體現是在“設備嗬護”上。新一代的年輕人,如王小虎,對待機器更像是對待功能強大的“工具”,好用就行,壞了再修。而這些老工人則不同,他們對待設備,有一種近乎本能的“珍惜”。負責操作那台核心設備——新型號熱壓罐的,是以前廠裡的八級鉗工老王。他上崗第一天,不是急著學習複雜的溫控程序,而是拿著乾淨的棉紗,將設備裡裡外外、連螺絲縫裡的灰塵都擦拭得乾乾淨淨。每天下班前,他必定會花上半小時,仔細檢查設備運行記錄,傾聽運行聲音,給需要潤滑的部位上油,並工工整整地在《設備點檢表》上打勾簽名。
“王叔,這設備有自動檢測功能,不用每天這麼仔細看吧?”一個年輕學徒好奇地問。
老王搖搖頭,認真地說:“小子,機器跟人一樣,你對它用心,它才給你賣力。聽聲音,摸溫度,有時候比看儀表還準。以前在廠裡,設備出點小毛病,聽聲音就能聽出來,及時處理,就避免了大修。”
果然,幾天後,老王在一次例行“聽診”中,敏銳地察覺到熱壓罐循環水泵的軸承運轉聲音有極其細微的異常。他立刻上報,經過張偉遠程診斷和現場檢查,發現是軸承初期磨損,及時更換,避免了一次可能因水泵故障導致的整爐產品報廢和生產中斷。這件事讓所有年輕團隊成員,尤其是信奉“數據至上”的孫宇和張偉,都對這種源於經驗的“直覺”肅然起敬。
第二個品質是“極致嚴謹”。新一代員工,包括陳遇他們,追求的是在標準流程下的“合格”與“高效”。而老工人們,則往往自發地追求“完美”。一位負責纖維預處理的女工張阿姨,以前是廠裡的質量檢驗員。她在操作電動破碎分級機時,發現不同批次的回收碳纖維碎片,即使用相同的設備和參數處理,出來的纖維長度分布仍有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差異。這種差異在原有的質量控製標準內是允許的。
但張阿姨不放心,她主動找到陳遇和李文博,提出了自己的觀察:“遇仔,李工,我覺得這細小的差彆,可能會影響到後麵樹脂浸漬的均勻性。咱們能不能再細化一下預處理的標準?比如,對不同來源、不同顏色的廢料,能不能定個更細的初篩分類?”
這個建議讓李文博大為驚訝。他立刻調取數據進行分析,果然發現張阿姨觀察到的微小差異,與最終產品力學性能的離散度存在弱相關性!他們迅速改進了預處理工序,增加了更精細的預分類環節。這一舉措,雖然增加了一點前期工作量,卻顯著提升了後續工藝的穩定性和成品性能的一致性,良品率因此提升了近兩個百分點。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品質,是“主人翁精神”和“經驗智慧”。這些老工人不僅完成分配的任務,更會主動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一位以前負責設備維修的劉師傅,發現真空攪拌脫泡機在攪拌高粘度樹脂時,偶爾會出現攪拌槳帶料不均勻的現象。他沒有簡單地報修了事,而是利用休息時間,仔細觀察攪拌軌跡,並結合自己多年的機修經驗,提出了一個極其簡單卻有效的改進方案——在攪拌罐內壁對稱地加焊了幾片小小的、不起眼的導流板。
這個土法改造方案起初讓周凱將信將疑,擔心影響設備精度。但在劉師傅的堅持下進行了小範圍試驗,結果令人驚喜:攪拌效率提升了15,氣泡率進一步下降!連設備廠家派來的售後工程師看到後,都連連稱讚這個“土辦法”巧妙至極,表示要帶回公司研究。這種源於實踐的經驗智慧,往往是書本和標準流程無法涵蓋的寶貴財富。
陳平師傅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他不僅技術過硬,更在團隊中扮演了“定海神針”和“精神領袖”的角色。當新老員工因工作習慣或觀念不同產生小摩擦時,陳平往往幾句話就能化解。他既能理解年輕人追求效率的創新,也能體會老工人對質量的執著。在他的調和下,新老兩代人逐漸從最初的隔閡,轉變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和諧團隊。老工人們嚴謹、負責的“匠人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一代,而年輕人帶來的新知識、新思維也在開闊著老工人們的眼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量變逐漸引發質變。一個月後,當孫宇和李文博對搬遷後的首批大規模生產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結果讓所有核心團隊成員都震驚了。
“數據比對結果出來了。”孫宇在電話會議中,聲音罕見地帶著一絲興奮的波動,“搬遷後,在設備沒有升級、主要工藝參數未變的情況下,產品平均日產量提升了28,主要得益於設備有效運行時間的提高和換模等輔助時間的縮短。”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更重要的是,產品關鍵性能指標抗彎強度、模量)的批次內離散係數,降低了35!良品率從之前的96.7,穩定提升到了98.9!這意味著,我們的工藝穩定性和產品一致性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毛蛋激動地拍著桌子:“太好了!這都是老師傅們的功勞啊!這良品率提升,省下來的料和功夫,可比他們工資高多了!”
周凱興奮地計算著:“產量提升,良品率提升,我們的產能和成本優勢一下子凸顯出來了!對接下來的日本訂單和大規模推廣太有利了!”
李文博推著眼鏡,由衷感歎:“實踐經驗與理論數據的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老工人們對待工作的態度,本身就是最寶貴的質量控製體係。”
連遠在北京的孫宇也補充道:“我已將新的穩定性數據更新至模型。這為我們可以承接更高精度要求的工業件訂單,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陳遇看著屏幕上令人振奮的數據,心中感慨萬千。他最初決定接收這些下崗職工,更多是出於情感和責任,甚至做好了短期內承受效率和成本壓力的準備。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些看似被時代“淘汰”的老工人,他們所秉持的敬業、嚴謹、珍惜和智慧,竟會成為“旭遇”跨越式發展的“秘密武器”,帶來了遠超預期的回報。
這不僅僅是產量和良品率的提升,更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寶貴積澱。一種對質量精益求精、對設備愛護如珍、對工作負責到底的“匠魂”,正在新“旭遇”的土壤中紮根、生長。
下班後,陳遇特意留了下來,和父親陳平一起在車間裡巡視。看著整潔有序的環境,聽著設備平穩運行的嗡鳴,陳遇由衷地說:“爸,謝謝您,還有王叔、張阿姨、劉師傅他們……沒有你們,不會有這樣的變化。”
陳平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光彩,他拍了拍一台擦拭鋥亮的機器,說:“遇仔,不是謝我們。是你們給了我們這幫老家夥一個還能發光發熱的地方。這人啊,就怕覺得自己沒用了。現在,我們覺得自己還有用,這比什麼都強!”
父子倆相視而笑,一種超越血緣的、基於共同事業的理解與驕傲,在無聲中流淌。
老樹新枝,煥發出驚人的活力。紅星廠沉澱多年的工業精神和匠人品質,在“旭遇”這個新平台上,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也為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鑄就了最堅實的基石。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