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新家_重釣人生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0章 新家(1 / 1)

決定搬遷的消息像一陣風,吹遍了小小的“旭遇”工作室,也吹進了紅星廠下崗職工們忐忑的心中。希望,如同乾涸河床下的暗流,開始悄然湧動。

接下來的日子,工作室像一台上緊了發條的機器,分頭高速運轉。陳遇和毛蛋負責與紅星機械廠留守處、市工信局對接,簽訂正式的廠房租賃協議,並辦理各項手續。協議條款異常優惠,印證了政府扶持的決心。同時,毛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和“安置下崗職工”這張王牌,順利地從市商業銀行拿到了一筆條件優厚的低息貸款,專門用於搬遷改造和初期運營。

周凱和李文博暫停了手頭的學術工作,全心投入到新廠區的規劃設計中。他們拿著卷尺和筆記本,一次次往返於老舊工作室和空曠的第五車間,測量、繪圖、爭論。周凱發揮他的“時尚”嗅覺,負責辦公區和展示區的概念設計,力求在有限的預算內營造出專業、創新的氛圍。李文博則運用他的嚴謹邏輯,規劃生產區的設備布局、物流動線,甚至計算照明天花板的高度對操作精度的影響。孫宇和張偉通過傳真和郵件發來了詳細的設備搬遷注意事項、電路負荷要求以及網絡布線方案。

王小虎和趙強成了體力活的主力。他們帶著初步篩選出的幾名有力氣、人也機靈的下崗青年算是提前上崗),開始打包現有設備、原材料和工具。每一個螺絲、每一卷碳纖維布都被小心地歸類、標記。王小虎對著那台陪他度過無數日夜的“搖錢樹”手搖粉碎機,頗有些不舍:“老夥計,咱們要換大房子了!以後給你配個電動的兄弟!”

陳平師傅則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他憑借著對老廠區的熟悉和幾十年積累的機械經驗,成了新廠房改造的“總顧問”。哪裡的地基最紮實,哪裡的承重梁不能動,原有電路的總閘在哪裡,排水係統是否通暢……他都了然於胸。他常常一個人在新車間裡踱步,時而用腳跺跺地麵,時而用手敲敲牆壁,眼神裡既有對過往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籌劃。工人們見到他,依然尊敬地喊一聲“陳科長”或“平哥”,這種熟悉的氛圍,讓他臉上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神采。

母親毛鳳英和林莉的母親趙梅,也沒閒著。兩位多年的老姐妹,此刻成了後勤保障的“核心”。她們負責為忙碌的搬遷隊伍準備一日三餐,燒水送茶。飯菜雖然簡單,但熱乎乎地吃下去,能驅散不少疲憊和寒意。毛鳳英看著兒子和丈夫忙裡忙外,雖然心疼,但眼神裡充滿了希望的光彩。趙梅則常常拉著毛鳳英的手,感激的話說不完:“鳳英啊,多虧了遇仔,多虧了你們家……要不然,我跟老林真不知道這日子怎麼熬……”

搬遷的日子選在一個天氣晴好的周末。請來的專業搬家隊伍加上“旭遇”自己的員工和前來幫忙的準新員工,組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當第一台設備——那台標誌著“旭遇”告彆純手工作坊時代的電動破碎分級機被小心翼翼地吊裝上車時,陳遇站在工作室門口,心中感慨萬千。這扇綠色的鐵門,見證了他們最初的夢想和汗水。

“遇仔,彆愣著了,上車!”毛蛋在卡車上喊道。

陳遇最後看了一眼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轉身,堅定地走向新的征程。

搬遷過程比預想的要順利。新廠區空間巨大,設備得以按照更合理的流程布局。最大的挑戰是改造和安裝。電路改造是重中之重,必須滿足所有設備同時運行的負荷,還要確保安全。陳平師傅幾乎寸步不離地跟著電工,確保每一路線都符合要求。網絡布線則由張偉遠程指導,李文博現場監督,力求為未來的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礎。

噪聲最大、塵土飛揚的是設備基礎和安裝。王小虎和趙強帶著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配合請來的安裝工人,揮汗如雨。榔頭的敲擊聲、電鑽的轟鳴聲、起重機的馬達聲,交織成一曲充滿力量的樂章。陳遇穿梭其間,協調進度,解決突發問題。雖然疲憊,但看著空曠的車間一點點被填滿,一個現代化工廠的雛形逐漸顯現,他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短短半個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搬遷和初步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嶄新的“旭遇複合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的牌子,掛在了第五車間的大門口。雖然廠房依舊老舊,但內部卻煥發著勃勃生機。生產區設備排列整齊,線路規整;辦公區雖然簡陋,但乾淨明亮;甚至還隔出了一個小的樣品展示間和會議室。

正式開工前夜,陳遇獨自一人來到新車間。巨大的空間裡異常安靜,隻有設備指示燈發出的微弱光芒。他漫步其間,手指拂過冰冷的機器外殼,仿佛能感受到它們即將迸發出的活力。這裡,將是他實現更大夢想的舞台,也是二十個家庭重新點燃希望的地方。

他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家屬院裡星星點點的燈火。其中兩盞,屬於他的家和林莉的家。前世,那裡的燈光曾因絕望而熄滅;今生,他要讓這燈光,因為希望而長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天,是新“旭遇”正式開工,也是二十名新員工報到的日子。清晨,陽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灑在光潔的地麵上。二十名穿著嶄新工裝由周凱統一設計訂購)的下崗職工,整齊地站在車間中央,顯得有些緊張,又充滿了期待。他們中有像老王這樣的老師傅,也有相對年輕、渴望學習新技能的工人。

陳遇站在大家麵前,身邊是毛蛋、陳平,以及特意趕回來的周凱、李文博王小虎、孫宇、張偉遠程連線)。

“叔叔阿姨,各位同事!”陳遇的聲音在空曠的車間裡回蕩,清晰而有力,“歡迎來到‘旭遇’!這裡,曾經是紅星機械廠的第五車間,是很多人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地方!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要重複過去,而是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

“從今天起,你們不再是下崗工人,你們是‘旭遇’這個新團隊的一員!這裡沒有鐵飯碗,但有的是憑本事吃飯的機會,有的是和大家一起把事業做大的夢想!”

“接下來,我們會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可能會很累,要求會很高。但我相信,憑著紅星廠工人那股子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勁兒,你們一定能很快適應,成為‘旭遇’的骨乾力量!”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做好魚竿!我們要用咱們的‘虎煌’材料,做出能讓中國人驕傲的產品!我們要讓所有人看到,紅星廠出來的人,到哪裡都是好樣的!”

陳遇的話樸實而充滿激情,說到了大家的心坎裡。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許多老工人的眼眶濕潤了。他們從陳遇身上,看到了久違的闖勁和希望。

培訓工作立即展開。由陳平師傅主要負責安全教育和基礎操作規範,李文博講解材料基本知識,毛蛋介紹公司製度和質量要求。陳遇、周凱則穿插進行理念灌輸和團隊建設。培訓是艱苦的,這些習慣了傳統機械加工的工人,麵對複合材料、電子天平、真空攪拌這些新事物,一開始難免手足無措。但他們拿出了驚人的學習勁頭,記筆記,提問題,下班後還互相交流。

陳平師傅在培訓中找到了新的價值和尊嚴。他耐心示範,手把手地教,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出去。看著這些老夥計、新同事從迷茫到逐漸上手,他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毛鳳英和趙梅負責的“食堂”,也成了交流情感、緩解壓力的重要場所。

一天晚上,陳遇很晚才離開車間。走到廠門口,發現父親陳平還在那裡,和門衛老李頭聊天。老李頭也是這次安置的職工之一。

“平哥,遇仔這孩子,真行!”老李頭感慨道,“帶著咱們這幫老家夥,愣是整出這麼個新氣象來。”

陳平看著遠處車間還亮著的燈,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驕傲:“是啊,孩子長大了,比我們強。咱們這把老骨頭,也不能拖後腿,得幫他把這攤子撐起來。”

聽著父親的對話,陳遇心中暖流湧動。他知道,父親已經真正從下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在新的事業裡找到了歸屬感。

幾天後,林莉利用周末,特意從北京坐夜車趕了回來。她沒有提前通知,想給父母和陳遇一個驚喜。當她走到熟悉又陌生的紅星廠區,看到懸掛的新牌子,看到寬敞明亮的車間裡,父親林國棟正戴著老花鏡,認真地跟著李文博學習操作電子天平,母親趙梅在臨時搭建的廚房裡忙碌著,臉上帶著充實笑容時,她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這不再是記憶中那個充滿暮氣和焦慮的家了。這裡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奮鬥的氣息。她看到陳遇正在車間一角和技術人員討論著什麼,專注而沉穩。那一刻,她所有的擔憂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安心和自豪。

陳遇一抬頭,看到了站在門口梨花帶雨的林莉,愣了一下,隨即快步走了過去。

“你怎麼回來了?”

林莉抹了把眼淚,笑著撲進他懷裡,不顧周圍人善意的目光,哽咽著說:“我就是想回來看看……看看我們的新家。”

“我們的新家……”陳遇重複著這句話,緊緊抱住了她。是的,這裡不僅是事業的新起點,也是他們共同的新家。一個由親情、愛情、友情和共同奮鬥支撐起來的,充滿溫暖和希望的家。

搬遷的塵埃落定,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挑戰依然很多,日本訂單的試生產即將開始,新團隊的磨合還需時日。但站在新的起點上,陳遇和他的團隊,以及所有融入這個集體的“新家人”們,心中都充滿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紅星廠的老廠房,正見證著一場涅盤重生。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