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廠主體廠區的改造工程,在掃清了人為設置的環保障礙後,終於得以全麵啟動。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出具的權威報告,不僅洗刷了莫須有的“汙染”嫌疑,更為廠區的科學規劃和安全建設提供了堅實依據。設計院的最終圖紙經過幾輪優化,充分考慮了現代化釣具生產的工藝流程、環境控製和未來發展空間。由毛蛋牽頭招標確定的施工隊,是省內有口皆碑的工業建築勁旅,隨著第一輛挖掘機轟鳴著駛入廠區,破敗沉寂的土地開始煥發新的生機。
整個“旭遇”團隊都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忙碌與期待之中。陳遇作為總指揮,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廠區的建設上。他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工地,與施工方核對進度,解決突發問題,常常忙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臨時住處。林莉則坐鎮後方,統籌資金調度、物資采購以及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前方建設糧草充足、手續順暢。她原本就清秀的臉龐更顯消瘦,但眼神中的堅毅和乾練卻與日俱增。
孫宇和李文博帶領的技術團隊,一邊跟進新廠區專用實驗室和無塵車間的設計細節,一邊加緊“淩波”係列溪流竿和“驚濤”係列磯釣竿的研發試製。王小虎的右手恢複情況超出預期,雖然還不能進行精細的卷製操作,但已經能夠勝任生產管理的協調工作,他帶著一群新招聘的紅星廠下崗職工,熟悉設備圖紙和工藝流程,為即將到來的設備安裝和試生產做準備。周凱則負責內外宣傳與品牌維護,既要向市場預告“旭遇”的產能升級和新品計劃,穩定客戶預期,又要應對時不時冒出來的、關於新廠建設的各種猜測和謠言。張偉如同團隊的“影子”,牢牢守護著網絡和信息安全,同時密切關注著“漁火”及潛在對手的一切動向。
這天下午,陳遇正在工地上與施工經理查看地基澆築情況,毛蛋開著那輛桑塔納風風火火地趕了過來,臉色不太好看。
“遇仔,有個情況。”毛蛋把陳遇拉到一邊,壓低聲音,“我剛從我爸那兒聽到點風聲,‘漁火’那邊沒閒著,黃明遠最近頻繁往省城跑,接觸了幾家和我們有合作關係的碳布原材料供應商。”
陳遇眉頭微蹙,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具體什麼情況?想斷我們的貨源?”
“還不完全清楚。”毛蛋搖頭,“但我估計,無非是兩種可能:要麼是抬高價格,擠壓我們的利潤空間;要麼就是遊說那些供應商,給我們斷供或者降低供應優先級。咱們新廠區一旦投產,對碳布的需求量是現在的幾倍,這個時候原材料出問題,可是要命的。”
陳遇沉吟片刻,目光掃過眼前熱火朝天的工地。新廠的根基正在打下,絕不能倒在原材料這一關上。“我們的原材料庫存還能維持多久?”
“按照現在的生產速度,加上為新品準備的料,大概還能支撐兩到三個月。但新廠投產在即,必須提前備足至少半年的量,才敢說穩妥。”毛蛋對這塊門兒清。
“供應商那邊,我們一直是現金結算,信譽良好。黃明遠想靠遊說就讓他們背棄合作,沒那麼容易,除非他開出我們無法拒絕的條件,或者……”陳遇眼神一冷,“用上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
“我也是這麼想。”毛蛋點頭,“黃明遠這老小子,正麵玩不過,就喜歡玩陰的。咱們得提前防備。”
“嗯。”陳遇點點頭,“毛蛋哥,你親自跑一趟,去拜訪我們那幾家核心供應商。一是鞏固關係,把咱們新廠區的規劃和未來需求跟他們交個底,增強他們的信心;二是探探口風,看看黃明遠到底接觸了誰,開了什麼條件;三是可以考慮簽訂更長期的供貨協議,甚至預付部分貨款,鎖定資源和價格。我們要表現出比‘漁火’更大的誠意和決心。”
“好!我明天就去!”毛蛋應承下來,“媽的,跟這幫人打交道,真費勁,還是跟釣友一起釣魚痛快。”
陳遇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商場如戰場,有時候比釣魚複雜多了。辛苦你了,毛蛋哥。”
“嗨,咱兄弟之間說這個!”毛蛋擺擺手,“對了,還有件事,虎子那邊新招的工人培訓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該考慮把老廠區的設備逐步往這邊搬遷了?總放在那邊也不是個事,還得派人看著。”
“搬遷方案虎子和孫宇他們製定好了嗎?”陳遇問。
“基本差不多了,分了幾個批次,先搬輔助設備和庫存原料,核心生產線等到新車間完全弄好再搬,儘量減少對現有生產的影響。”毛蛋回答。
“那就按計劃開始執行。讓虎子總負責,周凱配合做好宣傳和客戶告知。一定要確保安全,設備是我們的命根子。”陳遇叮囑道。
“明白!”
送走毛蛋,陳遇繼續在工地上巡視。看著拔地而起的鋼結構廠房框架,他的思緒飄回了前世。那時的他,隻會向父母索取昂貴的釣具,卻從未真正理解一件產品從無到有所蘊含的艱辛與智慧。重生歸來,他從最基礎的材料學起,親手參與每一個環節,才深知腳踏實地、敬畏技術的可貴。眼前的這片工地,不僅僅是一座工廠,更是他彌補前世遺憾、實現今生價值的舞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總,這邊基礎承台有點疑問,您來看一下?”施工經理的喊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陳遇收回心神,快步走了過去:“什麼問題?”
“圖紙上這個區域的荷載要求比較高,我們擔心原有的地質勘察數據不夠詳細,想建議補勘一下,確保安全。”施工經理指著圖紙說。
陳遇仔細看了看,又蹲下身摸了摸剛剛澆築的混凝土麵,沉聲道:“安全是第一位的。聯係勘察單位,儘快安排補勘。如果需要加強基礎,該增加預算就增加,不能省。”
“好的,陳總,有您這句話我們就放心乾了。”施工經理佩服地看著這個年輕的老板。他接觸過不少企業主,像陳遇這樣既懂技術又舍得投入、關鍵決策還如此果斷的,實在不多見。
接下來的日子,新廠區建設按部就班地推進,設備搬遷也開始有序進行。王小虎雖然右手還不利索,但指揮起搬遷工作來卻是有條不紊,嗓門洪亮,帶著一群老師傅和新工人,將一台台設備小心翼翼地拆卸、包裝、運輸、安裝,忙得滿頭大汗,卻乾勁十足。
“虎子哥,這龍門吊的軌道對準了沒?”一個年輕工人喊道。
王小虎用左手拿著水平尺,眯著眼仔細看了看:“左邊再高一絲絲!對!好!固定!”他轉頭對旁邊的孫宇說,“孫工,你看這精度行不?按圖紙要求來的。”
孫宇拿著圖紙和測量儀器核對了一下,點點頭:“沒問題,虎子,精度控製得很好。”
“嘿嘿,那是!俺這雙眼,比尺子還準!”王小虎得意地抹了把汗,牽動了右肩的傷處,忍不住咧了咧嘴。
蘇婷休班過來看他,正好看到這一幕,心疼地遞上毛巾和水:“讓你慢點乾,就是不聽話!手還沒好利索呢!”
王小虎憨憨一笑:“沒事兒,婷婷,俺心裡有數。你看這新廠房,多氣派!等咱們的設備全搬進來,那才叫帶勁呢!”
蘇婷看著他黝黑臉上洋溢著的自豪和期待,無奈又驕傲地笑了笑。她知道,這個男人把這裡當成了新家,把“遇龍”當成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