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即將改稱北平)克複的捷報,如同最盛大的獻禮,為新生的大明帝國舉行了最隆重的加冕儀式。消息傳回京師應天,萬民空巷,歡慶的浪潮持續了數日不息。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宣布大赦天下,並犒賞北伐將士。
朝會之後,朱元璋於武英殿單獨召見了田娃陳遠)。
“誠意伯,”朱元璋的語氣帶著完成千古偉業後的激蕩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慨,“大都已下,元廷北竄,這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大願,總算是實現了!”他走到殿內那幅囊括了整個北方的巨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剛剛標注為“北平”的位置上。
“陛下聖武,將士用命,方有此不世之功。”田娃躬身道。他明白,軍事上的勝利隻是第一步。
“功是大家的,但往後的事,更是千頭萬緒。”朱元璋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田娃,“北平雖克,然殘元勢力猶存,擴廓帖木兒盤踞山西西北,窺伺邊塞;遼東尚有納哈出擁兵二十萬;雲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也未歸附。北疆防線如何構築,以禦胡騎卷土重來?新附之地的民生如何恢複?前元留下的爛攤子如何收拾?這些,都需儘快拿出章程。”
田娃知道,這是朱元璋從軍事統帥向天下共主轉變過程中,必然要麵對的治理難題。他沉吟片刻,條理清晰地奏對:
“陛下,當務之急,其一在於穩固北疆。徐達大將軍已進駐北平,當令其趁勝肅清山西、陝西殘敵,同時著手整頓邊防。臣以為,可效仿秦漢,但需革新。當擇要害之處,修築、連接、加固關隘,形成縱深防禦體係,並屯駐重兵,且戰且守,此為上策。臣已著手研究可用於邊牆戍守的各類守城器械與預警烽燧係統。”
“其二在於安撫新附。北平乃至整個北方,久經戰亂,民生凋敝。需立刻選派得力乾吏,前往安撫,宣布廢除元朝苛政,減免賦稅,鼓勵流民歸鄉,發放耕牛種子,恢複農桑。同時,需警惕殘元細作與地方豪強勾結作亂,需軍政配合,剛柔並濟。”
“其三在於製度革新。前元製度,多有不合我中原國情之處。需儘快厘定新的田畝、戶籍、賦役製度,使百姓安居,國庫充盈。此事,當由李相國李善長)主持,臣可在涉及工程、匠作、器械等相關領域,提供細則參考。”
朱元璋聽得連連點頭,田娃的思慮總是如此周全,既能著眼於宏觀戰略,又能落實到具體技術層麵。“好!邊防禦敵、安撫地方之事,朕即刻下旨,命徐達、及即將派往北方的官員依此辦理。至於製度革新,你與李善長、劉基劉伯溫,此時已可自然出場)等多加商議,擬出條陳來。”
他頓了頓,看著田娃,語氣放緩了些:“田娃啊,這打天下難,治天下更難。往後,你這‘格物致知’的本事,要用在更多地方了。”
“臣,必竭儘駑鈍,以報陛下知遇之恩。”田娃鄭重應道。
退出武英殿,田娃心中已有規劃。他回到工部衙署,立刻召集相關屬官與大匠,開始著手兩件大事:一是繪製北疆關鍵地段防禦工事與烽燧係統的初步構想圖;二是起草一份關於在新收複的北方地區,推廣新式農具、興修水利以快速恢複民生的計劃草案。
公務之餘,他的私事也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韓家既已安頓下來,且雙方心意漸明,按照禮數,田娃便請了與韓成相熟、且在朝中頗有清望的一位老翰林作為媒人,正式向韓家提親。
韓成本就對田娃十分賞識,如今田娃貴為伯爵,簡在帝心,卻依舊謙遜有禮,對女兒林兒情意真摯,自然滿口答應。納采、問名、納吉……一係列禮儀有序進行。因國事繁忙,且雙方都非喜好奢華之輩,婚事定在三月之後,一切從簡,卻也鄭重。
這一日,田娃難得有半日閒暇,與韓林兒在韓家後園的小亭中相見。此時兩人名分已定,相處起來反而自然了許多。
“林兒,”田娃看著她細心為自己斟茶的身影,心中充滿寧靜的喜悅,“婚事從簡,委屈你了。”
韓林兒抬起頭,嫣然一笑,眼波流轉:“伯爺以國事為重,何談委屈。妾身……隻望日後能為您分憂,打理好家事,讓您無後顧之憂。”她言語溫婉,卻透著一股堅韌與理解。
田娃心中感動,握住她的手:“得妻如此,夫複何求。待北方局勢稍定,天下太平,我定陪你看看這大明的大好河山。”
兩人相視而笑,亂世中萌發的情感,在新時代的朝陽下,終於即將修成正果。
而此時,北方的軍報再次傳來:徐達派遣常遇春、傅友德等將,率精銳騎兵,追擊北逃的元順帝殘餘,於錦州大破元軍,繳獲無數!元順帝惶惶如喪家之犬,繼續北逃至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
捷報如同為田娃的婚事獻上的又一份賀禮,也標誌著大明帝國在北方確立了絕對的戰略優勢。一個嶄新的、充滿生機與挑戰的洪武時代,正伴隨著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強盛,緩緩鋪陳開來。田娃知道,他作為這個時代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的使命,才剛剛進入新的篇章。
喜歡我的發小是朱元璋請大家收藏:()我的發小是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