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南北才俊_我的發小是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章 南北才俊(1 / 1)

科舉新製的詔令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一塊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傳遍了大明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蟄居山林的隱逸名士,還是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無不為之振奮。新朝取士,革除前元弊病,重實務、開特科,這給了無數人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機遇。

接下來的數月,整個大明朝堂的核心工作都圍繞著這件“掄才大典”展開。禮部在李善長、劉伯溫的主持下,結合田娃陳遠)的建議,迅速擬定了詳儘的《科舉條格》,經朱元璋禦覽朱批後,快馬發往各布政使司。

田娃作為新製的重要建言者,也被朱元璋委以重任,協理禮部處理科舉前期籌備事宜,特彆是對“策論”題目的擬定和“特科”標準的把握,多有倚重。這讓他不得不頻繁往來於工部、軍器局與禮部之間,忙得腳不沾地。

這日,他正在禮部值房與幾位郎中商討“算學特科”的考核範圍,老管家尋了過來,低聲道:“伯爺,府上來了一位年輕人,自稱是您的故人之後,從濠州而來,名叫張唯。這是他的名帖和……一封書信。”

“濠州?故人之後?”田娃微微一怔,接過名帖和那封已然泛黃的信。展開信紙,上麵是歪歪扭扭卻竭力寫工整的字跡,落款是“張老栓”。田娃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張老栓是他和朱重八早期軍中一個老實巴交的火頭軍,在一次敵軍襲營時,曾冒死將他和當時還是個小軍官的朱元璋從火海中拖出,自己卻落下了殘疾,後來解甲歸田,再無音訊。

信中,張老栓言辭懇切,說自己命不久矣,唯一的牽掛就是這個兒子張唯,自幼喜讀書,有些天分,聽聞朝廷開科取士,便厚顏懇求田娃看在昔日情分上,對張唯稍加照拂,不求徇私,隻求能給個機會,指點一二。

田娃沉默片刻,對管家道:“請他到偏廳等候,我處理完公務便回。”

傍晚回府,田娃在偏廳見到了這位名叫張唯的年輕人。約莫二十出頭年紀,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青衫,雖然漿洗得乾淨,但肘部依稀可見細密的補丁。麵容清瘦,眼神卻清澈而堅定,見到田娃,立刻躬身行禮,執禮甚恭,卻並無諂媚之態。

“晚輩張唯,拜見誠意伯。”

“不必多禮,坐吧。”田娃示意他坐下,仔細打量了一番,“你父親……他身體可好?”

張唯眼神一黯,低聲道:“家父已於去歲冬日……病故了。臨終前,囑我定要來京師,憑自己的本事搏個前程,並將此信交予伯爺,說伯爺是念舊情、明事理的人,不會讓他失望。”

田娃心中喟歎,又是一段亂世留下的因果。他看著張唯,問道:“你讀過哪些書?對此次科舉,有何想法?”

張唯顯然有所準備,不卑不亢地答道:“回伯爺,四書五經皆已通讀,尤喜《春秋》《左傳》。對於新政策論,晚輩以為,其精髓在於‘學以致用’。晚輩來自鄉間,對農事、賦稅略有了解,近日亦在研讀朝廷新頒的《農政輯要》與屯田法令,自覺有些心得。”

田娃聽他談吐清晰,思路也緊扣“實務”二字,心中暗暗點頭。這張唯,倒不像是個隻知死讀書的,確有幾分靈氣,也懂得抓住機會。

“嗯,”田娃沉吟道,“你能如此想,便不負你父親期望,也未負朝廷開科取士之本意。本伯與你有舊,但科場之上,憑的是真才實學,無人可徇私。我所能做的,隻是在你備考期間,允你借閱我府中一些關於時政、律法、地理的雜書筆記,或許對你應對策論有所裨益。另外,京師龍蛇混雜,你既來赴考,便在府中暫住,安心溫書,免去奔波勞碌與外界乾擾。如何?”

張唯聞言,臉上頓時露出激動之色,再次深深一揖:“伯爺高義!能得伯爺提供清淨之地與書籍指點,已是天大的恩情!晚輩定當刻苦攻讀,絕不辜負伯爺與家父期望!”

安排張唯住下後,田娃回到書房,韓林兒端來參茶,輕聲道:“夫君,此舉是否會引來非議?畢竟科舉在即,你身為朝廷重臣,府中住著應試學子……”

田娃接過茶盞,笑了笑:“無妨。我與他有故人之誼,提供住所、借閱書籍,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隻要我不泄露考題,不乾涉閱卷,便無人能指摘什麼。陛下深知我的為人,也明白我此舉,更多的是在踐行‘薦舉’與‘培養’人才的理念。這張唯,是個苗子,但能否成才,還需看他自己。”

隨著科舉日期臨近,各地學子陸續湧入京師。田娃通過張唯,也間接了解到更多應試學子的情況。他發現,來自南方,尤其是江浙、江西等文風鼎盛之地的學子,無論是對經義的熟悉程度,還是文采辭章,普遍優於北方學子。而北方學子,因長期戰亂影響,教育根基相對薄弱,但在談論邊務、屯田、馬政等實務時,往往又有其獨到的見解。

這一日,朱元璋在禦書房召見田娃和李善長、劉伯溫,詢問科舉準備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善長奏道:“陛下,一切均已就緒。各布政使司鄉試已畢,中試舉子名錄已報送禮部。依初步統計,南直隸、浙江、江西三省舉子,占了近六成。”

朱元璋眉頭微蹙,看向劉伯溫:“伯溫,你看此次取士,南北才俊,孰優孰劣?”

劉伯溫謹慎答道:“陛下,文采風流,南士或稍勝一籌;然論及質樸剛健、通曉邊事,北士亦有所長。新製既重策論實務,當可兼顧。”

田娃也補充道:“陛下,南北地情不同,人才所長自異。譬如治水,南士或精於疏浚河道,北士或長於修築堤防。朝廷取士,正如匠人取材,各取其長,方能構築帝國大廈。此次科舉,正是檢驗新製能否平衡此節的關鍵。”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深邃:“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朕要的,是天下英才,儘入彀中!不能偏廢!此次殿試,朕要親自把關,既要看文章才學,更要看胸中韜略!”

他頓了頓,看向田娃:“田娃,你府上那個故人之子,準備得如何了?”

田娃心中一動,知道皇帝耳目靈通,此事定然瞞不過他,便坦然道:“回陛下,那張唯還算勤勉,於實務策論上,頗有幾分見地。但最終能否中式,還需看其考場發揮與諸位考官公斷。”

朱元璋哼了一聲,語氣聽不出喜怒:“你倒是懂得避嫌。也罷,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便知。朕也希望,你這‘伯樂’,沒看走眼。”

退出禦書房,田娃與劉伯溫並肩而行。劉伯溫忽然低聲道:“誠意伯,近日朝堂之上,關於南北取士名額,似有暗流。有人言,南士文采斐然,取士當以其為主;亦有人言,北地乃國之藩籬,不可不重北士。你當小心,莫要卷入其中。”

田娃心中一凜,知道劉伯溫這是在提醒他。他府中住著張唯北人),而他自身又與皇帝關係密切,很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多謝中丞大人提醒。”田娃拱手道,“田某隻願為朝廷選拔真才,至於地域之見,非我所願,亦非陛下所願。”

劉伯溫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樹欲靜而風不止啊。但願此次大比,能如你我所願,真正選出些於國於民有用之才,而非徒增黨爭之釁。”

望著劉伯溫離去的背影,田娃站在宮牆之下,感受到春風中帶來的一絲寒意。科舉取士,這本是奠定帝國百年文治的基石,卻從一開始,就纏繞著如此複雜的人情與權謀。他抬頭望向禮部貢院的方向,那裡,即將彙聚天下英才,也即將成為新一輪風雲際會的中心。

喜歡我的發小是朱元璋請大家收藏:()我的發小是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