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榷場的喧囂與繁華,如同覆蓋在冰麵上的浮光掠彩,其下是洶湧的暗流與刺骨的寒意。毛驤帶著鐵證與人證離開後,田娃並未有絲毫鬆懈。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此刻才真正開始。扳倒一位開國侯爵,絕非簡單地將證據呈送禦前就能了事,那必將引發朝堂的滔天巨浪,牽動無數人的神經。
他坐鎮大同,一邊確保榷場平穩運行,代王絕對安全,一邊嚴密監控著所有在押人犯,防止任何可能的滅口或劫獄。同時,通往京師的各條驛道、水路,都有錦衣衛的暗哨監視,以防有人鋌而走險,攔截毛驤。
數日來,大同風平浪靜,仿佛之前的刀光劍影、陰謀詭計都隻是一場幻夢。但田娃清楚,這是暴風雨前令人窒息的寧靜。京師的反應,將決定一切。
這日午後,田娃正在批閱關於榷場稅收初步情況的文書,一名親兵疾步入內,呈上一封密封的、蓋有錦衣衛最高等級印鑒的密函。
“伯爺,京師,指揮使蔣大人密件。”
田娃神色一凜,接過密函,迅速拆開。信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親筆所書,內容言簡意賅,卻字字千鈞:
“卷宗已抵京,直呈禦前。陛下震怒,閉門獨處半日。翌日早朝,當眾擲卷宗於地,厲聲喝問:‘勳貴若此,國法何在?’永嘉侯已被軟禁於府,著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蔣某奉旨協理。朝堂嘩然,勳戚集團或明或暗,反應激烈,多有為其求情、辯白,甚至質疑證據者。風波已起,望爾在大同,穩守局麵,靜待聖裁。切記,慎言,慎行,勿授人以柄。”
田娃緩緩放下密信,長長舒了一口氣,但眉頭卻並未舒展。
朱元璋的震怒在他的預料之中。這位雄才之主,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勳貴恃功驕縱,尤其是涉及軍權、邊務和皇嗣安危。擲卷宗於地,公開厲聲喝問,這已是極其強烈的信號,表明皇帝對此事的定性極其嚴重,態度極其堅決。
三司會審,蔣瓛協理,算是程序上的公正,但也給了各方勢力博弈的空間。勳戚集團的激烈反應,更是意料之中。永嘉侯朱亮祖並非孤家寡人,他代表著淮西勳貴集團乃至整個武將集團的一部分利益。動他,無疑是在挑戰這個龐大集團的敏感神經。求情、辯白、質疑證據……這些都是常規手段,目的是為了減輕罪責,甚至將水攪渾。
“穩守局麵,靜待聖裁……”田娃咀嚼著蔣瓛的叮囑。這是要他置身事外,避免直接卷入朝堂的旋渦。他明白蔣瓛的苦心,他田娃如今聖眷正隆,但根基尚淺,若此時過於活躍,很容易成為勳貴集團集中攻擊的靶子。
然而,他真的能完全置身事外嗎?此案由他一手查辦,關鍵證據和人證都是他提供的。他早已是風暴中心的一員。
他走到窗邊,看著大同城內在榷場帶動下逐漸恢複的生機,心中思緒翻騰。他知道,接下來的朝堂博弈,將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凶險的戰爭。證據雖然確鑿,但如何定罪,定多大的罪,是否會牽扯更多人,都充滿了變數。
永嘉侯是否會拚死一搏,在審訊中反咬一口?其他勳貴是否會聯合施壓,迫使皇帝從輕發落?那些與永嘉侯有牽連的邊鎮將領,又會是何反應?
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但田娃相信,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和狠厲手段,既然已經公開表態,就絕無可能輕易放過。這記驚雷既然已經炸響,就必然要有人被劈得粉身碎骨。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按照蔣瓛的指示,穩住大同,確保後方無虞。同時,密切關注京師的動向,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變故。
“傳令下去,”田娃對親兵吩咐道,“大同境內,所有錦衣衛人員,近期一律低調行事,非必要不外出,不與地方官員、駐軍將領私下往來。嚴密監控邊鎮駐軍異動,若有異常,即刻來報!”
“是!”
驚雷已至,暴雨將臨。田娃站在風口浪尖,所能做的,唯有恪儘職守,等待那最終的判決落下。他知道,這場審判,不僅關乎永嘉侯朱亮祖個人的生死,更將深刻影響大明未來朝局的走向,以及北疆的長治久安。
喜歡我的發小是朱元璋請大家收藏:()我的發小是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