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綺月的手還舉著玉符,指尖微微發顫。那道橫貫天際的光痕已經消失,可她掌心殘留的灼熱感卻遲遲未退。石徑儘頭的台地靜得沒有一絲風聲,方才那個背影也不見蹤跡,仿佛從未出現過。
“人不在了。”葉淩軒低聲說,仍沒有收回擋在她身前的手。
柳萱兒繞到旁邊,盯著地麵,“但玉符還在響。”
雲綺月點頭,慢慢將符貼回胸口。這一次,震動的源頭清晰起來——不是來自前方,而是腳下的石板。她蹲下身,手指撫過石徑末端與台地交接處的一塊方形青岩。邊緣整齊,嵌合嚴密,明顯經過人工雕琢。
葉淩軒立刻跟進,用劍鞘輕敲四周。聲音沉悶,唯獨中央這塊,叩擊時發出低鳴。他俯身拂去表層塵灰,苔蘚剝落後,露出一圈環形凹槽,線條細密,走勢曲折,像是某種陣法殘圖。
“這紋路……”柳萱兒也蹲了下來,從袖中取出羅盤。指針原本平穩,一靠近石板便劇烈晃動,尾端直指凹槽中心。
雲綺月屏住呼吸,將玉符緩緩放向那處凹陷。
還未完全貼合,符麵忽地泛起微光,一道金線自符中延伸而出,恰好落入凹槽起點。兩者相接的瞬間,整幅圖案亮了一瞬,又迅速熄滅,如同回應後便沉眠。
“它對上了。”柳萱兒吸了口氣。
葉淩軒盯著那塊石板,“這不是普通的標記。霧裡的刻痕隻是引路,這裡是真正的機關節點。”
雲綺月沒說話,腦海中忽然閃過一頁泛黃紙頁的畫麵——宮中禁書閣裡那本被當作廢錄的《上清九曜星圖錄》。她小時候翻到過其中一頁,畫著相似的環形紋,旁邊寫著四個小字:“引氣歸墟”。
她猛地睜眼,“我想起來了。”
兩人看向她。
“我在皇宮看過一本古籍,裡麵提過這類陣法。叫‘星引陣’,是上古時期用來標記秘境路徑的。隻有特定血脈的人靠近,它才會顯現痕跡。”
柳萱兒皺眉,“可那種書,真的可信嗎?萬一記錯了呢?”
“不是全憑記憶。”雲綺月伸手按住玉符,“剛才那一閃的光,和書中描述的‘脈動三息,金線入槽’完全一致。這不是巧合。”
葉淩軒沉吟片刻,“如果真是星引陣,那這些標記就不隻是指引方向這麼簡單。它們可能是整座仙山路徑的一部分,必須一步步激活才能通行。”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個中轉點?”柳萱兒環顧四周,“可後麵怎麼走?地上再沒有刻痕了。”
雲綺月閉眼凝神,體內那股力量順著經脈遊走一圈,最終彙聚於掌心。她再次將玉符壓在石板上,嘗試以自身氣息催動。
這一次,沒有任何反應。
“不是靠蠻力。”她睜開眼,“書裡說,星引陣需‘血啟其門,願承其責’。可能需要一點血。”
“你確定要試?”葉淩軒問。
她點頭,咬破指尖,一滴血落在陣圖中心。
血珠滾入凹槽,沿著紋路緩慢流動。走到第三道彎折時,突然停住,隨即整幅圖案由內而外亮起一道淡金色光芒。光芒持續不到兩息,便徹底隱去,連同那滴血也消失不見。
緊接著,遠處台地邊緣的幾塊岩石表麵,浮現出極淺的刻痕,排列成一條斜向上的弧線,指向更高處的一片岩壁。
“出來了!”柳萱兒站起身,“原來後續的路藏在彆的地方!”
葉淩軒卻未放鬆警惕,“彆急著走。這陣法既然能識彆血脈,也可能設下限製。我們不知道下一步會觸發什麼。”
雲綺月望著那些新浮現的標記,低聲說:“但它隻對我有反應。或許……這就是它的設計。”
“那你也不能一個人上前。”葉淩軒語氣堅定,“我們三個一起查清楚再動。”
柳萱兒掏出一張新符紙,點燃後插在石板旁,“我做個記號,回頭好找路。”
火焰穩定燃燒,映照出三人身影。台地上的霧已散得差不多,視野開闊了許多。遠處那些新出現的刻痕雖淺,但在日光下清晰可見,確實與之前霧中的標記風格一致。
“都是同一個人留的?”柳萱兒嘀咕。
“不一定。”葉淩軒走近一塊刻石,“你看這深淺。有的是刀刻,有的像是用指力劃出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最早的怕是有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