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成功打開周邊市場
長春大學城的梧桐葉落了滿地,琪程科技門店前的玻璃幕牆早已擦得鋥亮,新貼的海報上,幾個學生舉著印著校徽的無線充電殼笑得燦爛。高詩琪站在店門口,看著排隊進店的人群,手機裡彈出最新的銷售報表——單日銷售額突破了開業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校園定製款”占了近五成。
三個月前被潑墨的牆麵,如今成了“好評牆”,貼滿了學生們手寫的便簽:“用了兩個月,隔著課本充電依然順暢”“定製的籃球隊圖案太酷了,隊友都來買”。店員小周正忙著給剛進門的女生打包,對方手裡攥著吉林大學的學生證,笑著說:“室友推薦的,說你們家的充電殼比老李店裡的耐用十倍。”
不遠處,老李通訊的卷簾門半掩著,裡麵零星擺著幾部舊手機,曾經的“全場八折”橫幅早沒了蹤影。有次高詩琪路過,聽見老李在跟人打電話:“現在的學生精得很,光靠低價騙不了人了……”
沈陽中街的霓虹初上時,邵易陽正在店裡調試新到的智能展示櫃。玻璃層板下的磁共振線圈發出柔和的藍光,幾部不同品牌的手機懸在半空,電量條緩緩爬升。一個穿西裝的男人駐足良久,指著展示櫃問:“這技術真能隔著這麼遠充電?”
“您可以試試。”邵易陽遞過一款樣機。男人將信將疑地把手機放上去,屏幕立刻亮起充電提示。他驚訝地挑眉:“我在訊捷買的那個,稍微動一下就斷連,你們這個確實不一樣。”後來才知道,這位是附近寫字樓的企業主,當場訂了五十套,要給員工做福利。
如今的琪程科技沈陽店,會員積分兌換區總是排著隊。有人用積分換了免費檢修服務,有人換了定製的公司ogo充電板。邵易陽翻著會員係統,發現近一個月新增的會員裡,有三成是從訊捷轉來的,“他們嫌訊捷售後太慢,說我們24小時響應不是吹的。”商場經理昨天還來遞煙,笑著說:“你們這店一開,整個商圈的服務水平都被拉高了。”
大連的海風帶著鹹濕的暖意,吹進琪程科技的“海景工坊”。王鵬正幫一對老夫妻把剛拍的星海廣場照片印在手機殼上,uv打印機嗡嗡作響,三十秒後,湛藍的海水和潔白的燈塔就在殼麵上栩栩如生。老太太舉著看了又看,眼眶微紅:“這輩子第一次來大連,這下能把風景揣在兜裡了。”
景區裡的流動攤販早就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琪程科技的“旅遊紀念站”。導遊們帶團經過時,總會笑著喊一句:“想把大連帶回家的,進去看看!”有個開民宿的老板專門來批量定製,說要給住店客人當伴手禮,“比送海鮮乾貨實用多了,客人一用就想起在大連的日子。”
線上的數據同樣令人振奮。林悅整理的報表顯示,長春的校園論壇裡,“琪程”成了年度熱詞;沈陽的地鐵廣告投放後,旗艦店的搜索量漲了三倍;大連的旅遊攻略裡,十篇有八篇會提到“必買的定製手機殼”。更意外的是,有南方的網友看了直播,特意加了客服微信,說“等放假去東北旅遊,一定要帶個回來”。
這天傍晚,吳昊收到了三個城市的聯合報表:長春店的月均客流量穩定在2000人次以上,沈陽的企業訂單占比提升到30,大連的定製業務成了當地文旅局推薦的“特色體驗項目”。他站在辦公室的地圖前,長春、沈陽、大連三個紅點旁,都用紅筆標注了“盈利”二字,像三顆飽滿的果實,掛在東北三省的枝丫上。
視頻會議裡,高詩琪正帶著團隊布置“雙十二”活動,貨架上堆滿了印著各高校校訓的禮盒;邵易陽展示著剛簽下的商場合作協議,明年要在沈陽再開兩家分店;楊凱程在直播著車間流水線上工人正滿負荷生產;王鵬的鏡頭裡,工人們正在安裝新的uv打印機,“旺季快到了,得加設備才能跟上訂單。”
窗外的夜色裡,哈爾濱的燈火與遠處的星光連成一片。吳昊想起剛開拓市場時,那些被潑墨、被放氣、被惡意詆毀的日子,再看看現在三個城市裡那些認可琪程科技的笑臉,忽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重量。
團隊成員們對著屏幕笑著。從哈爾濱到長春、沈陽、大連,琪程科技的腳印正一步步踏實,朝著更廣闊的天地延伸。而那些曾經的“地頭蛇”,早已被甩在身後,成了創業路上一道模糊的背景。
喜歡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