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軍委視察定方向,科技報國誌更堅
軍委領導視察的消息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昊琪能源產業園激起層層漣漪。從接到通知到正式視察隻有五天時間,吳昊卻像上了發條的鐘,帶著團隊連軸轉——不是為了做表麵功夫,而是要把項目最真實、最硬核的一麵展現出來。
“所有演示環節必須‘去劇本化’。”吳昊在籌備會上強調,“領導想看的是真東西,不是排練好的表演。機械外骨骼就用列裝試點部隊的標準原型機,腦機接口係統直接連線康複中心的患者,出點小瑕疵不怕,重要的是讓他們看到技術的真實潛力。”
周明拿著設備清單,額頭上滲著汗:“外骨骼的噪音問題解決了,但快速衝刺時關節還是有點卡頓,要不要臨時調參數掩蓋過去?”
“不用。”吳昊搖頭,“卡頓說明算法還有優化空間,如實彙報反而顯得我們務實。準備好故障分析報告,告訴領導我們打算怎麼改,這比藏著掖著強。”
【天蛾提示:軍委領導關注重點為“技術自主可控性”“實戰應用價值”“軍民轉化潛力”。建議準備三份材料:1.核心部件國產化清單當前國產化率92);2.外骨骼在高原海島等特殊環境的測試數據;3.民用外骨骼的康複醫療方案。】
“把這三份材料整理成可視化圖表,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吳昊對王鵬說,“特彆是國產化清單,要標注每個部件的替代過程和性能對比,讓領導看到我們不是組裝廠,是真能搞自主研發。”
視察前一天,陳瀟瀟特意過來幫忙。她沒去湊技術準備的熱鬨,而是帶著行政組把研發中心的走廊重新布置了一遍——牆上掛的不再是花哨的宣傳畫,而是團隊成員熬夜調試設備的照片、專利證書的掃描件,還有康複患者用意念寫出的感謝信。
“這些比任何口號都有說服力。”陳瀟瀟指著一張吳昊在實驗室打盹的照片,笑著說,“你看你這黑眼圈,領導看到了肯定知道你們有多拚。”
吳昊看著照片裡自己疲憊的樣子,突然覺得鼻子有點酸。這兩年的奔波、焦慮、通宵達旦,在這一刻都變成了沉甸甸的收獲。“等視察結束,我請大家好好休息幾天。”
視察當天,陽光格外明媚。軍委領導一行穿著樸素的中山裝,在李建國上校的陪同下走進產業園。為首的劉將軍頭發花白,眼神卻銳利如鷹,一進門就直奔機械外骨骼的測試場,沒有半句寒暄。
“小夥子,這玩意兒能負重多少?”劉將軍指著外骨骼,聲音洪亮。
“報告將軍,當前版本負重上限80公斤,持續行軍10公裡無故障。”吳昊遞過測試報告,“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電機功率會衰減12,正在研發適應高原環境的專用電機。”
劉將軍眼睛一亮:“敢說問題,不錯。部隊在高原駐訓,最缺的就是能扛住惡劣環境的裝備。這個電機什麼時候能出來?”
“三個月內完成原型測試。”吳昊語氣堅定,“我們已經和哈工大材料係合作,用稀土永磁材料改進電機鐵芯,能把高原衰減控製在5以內。”
【天蛾實時補充:稀土永磁方案已完成仿真測試,磁力穩定性比現有方案提升20,更是做磁共振無線充電核心材料,附上仿真數據圖表。】
吳昊順勢調出圖表,劉將軍看著上麵的曲線變化,滿意地點點頭:“搞技術就得這樣,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腦機接口演示區,大屏幕上正直播康複中心的場景——一位癱瘓多年的老兵用意念控製機械臂,緩緩舉起了一麵小小的五星紅旗。當紅旗在屏幕上展開時,劉將軍的眼眶微微泛紅:“這技術好啊,不僅能幫部隊,還能幫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軍民兩用。”
他轉頭看向吳昊,語氣鄭重:“小吳,你們團隊做的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國家需要這樣的技術,更需要你們這樣有擔當的年輕人。資金、政策有什麼困難,直接提,軍方全力支持。”
吳昊挺直腰杆,大聲回答:“請將軍放心,我們一定把技術做紮實,讓中國的腦機接口和智能裝備,走在世界最前麵!”
視察結束時,劉將軍在留言簿上寫下八個字:“科技報國,實乾興邦”。這八個字力透紙背,像烙印一樣刻在每個團隊成員的心裡。
送領導離開後,李建國上校拍著吳昊的肩膀,笑得合不攏嘴:“劉將軍剛才在車上說,要把你們的項目列為‘軍民融合標杆’,下個月就撥專項研發資金,數額保證讓你們驚喜!”
產業園的工人們自發地圍了過來,掌聲雷動。周明突然喊了一聲:“昊哥,我們是不是該慶祝一下?”
吳昊看著眼前這群曬得黝黑、眼睛發亮的夥伴,又看了看遠處正在安裝的新生產線,心裡湧起一股滾燙的暖流。“慶祝的事不急,”他舉起手,聲音傳遍整個園區,“我們的目標不是被視察,是讓中國的智能裝備,真正守護這片土地!現在,回崗位乾活去,讓將軍的期望,早日變成現實!”
歡呼聲中,大家轉身走向各自的崗位。吳昊站在陽光下,手裡緊緊攥著那張寫著“科技報國”的留言簿複印件。他知道,這八個字不僅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責任。而他和團隊,將用接下來的無數個日夜,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這份承諾。
喜歡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