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澤爾戰艦技術共享,星際引擎獲突破
月球基地的維修艙內,澤爾文明的“星梭”戰艦如半透明的水母展開外殼,淡藍色等離子體在環形引擎管道中流轉,發出如同星際潮汐般的嗡鳴。這是澤爾人首次向人類揭開“曲率引擎”的核心奧秘——那枚懸浮在能量場中的菱形晶體,正以肉眼難辨的頻率震顫,周圍的空間仿佛被無形的手輕輕揉捏。
“曲率引擎的本質是‘空間衝浪’。”734的觸須指向晶體裝置,複眼投射出空間扭曲的動態模型,“前方空間被壓縮成致密的‘波峰’,後方空間擴張為舒展的‘波穀’,飛船便騎在這道空間波上前進,由此突破光速限製。這塊‘空間晶體’是關鍵,它的量子糾纏晶格能產生強引力場,我們用了三百年才掌握穩定合成技術。”
吳昊的指尖在虛擬投影上劃過晶體的原子排列圖譜,天蛾已完成十億級精度的掃描:“每個碳原子都處於量子糾纏態,這與我們可控核聚變裝置中的等離子體約束場有相似之處。或許可以用1億攝氏度的氦3等離子體轟擊石墨靶材,模擬這種量子環境合成晶體。”
接下來的三個月,月球實驗室的燈光徹夜不滅。中美俄材料學家與澤爾工程師組成的聯合團隊,在106次失敗後終於迎來突破——當天蛾優化的“量子穩定算法”微調晶體周圍的磁場強度至0.001特斯拉時,第一塊穩定的空間晶體在能量場中綻放出柔和的藍光,扭曲效率達到澤爾標準的60。
“用它製造的引擎,理論速度可達1.5倍光速。”吳昊捏著檢測報告的手指微微發顫,“這比我們最好的等離子推進器快了10倍,從地球到火星隻需2小時。”
改進型“玄女”戰機的試飛驗證了奇跡。戰機從月球基地升空時,引擎藍光如利劍劃破月麵,抵達火星軌道時,艙內時鐘僅走過118分鐘。試飛員的報告裡寫著:“全程沒有任何過載感,就像坐在地球的磁懸浮列車裡,窗外的星辰從點連成線,這是屬於曲率航行的浪漫。”
澤爾人的技術共享如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卻溢出了星辰大海的饋贈。他們公開的“能量護盾”技術——用高能粒子流編織成的屏障,在測試中硬抗住300千瓦激光的持續照射,讓“鸞鳥”號空天平台的防禦能力躍升三個等級。
“你們在引擎上加裝的‘多頻通信天線’,是個精妙的創新。”734的觸須輕觸戰機的外置天線,電子音帶著讚許,“多頻段信號能在空間曲率變化時自動切換,解決了超光速飛行的通訊延遲——這是澤爾文明三千年航行史裡沒突破的難題。”
“這得益於地球的5g技術積澱。”吳昊笑著調出天線的工作原理,“就像山區信號切換基站,不同頻段的信號總能找到最穩定的傳輸路徑。以後‘玄女’戰機就算飛到1光年外,我們也能實時通話。”
技術共享也讓彼此的短板愈發清晰。澤爾戰艦依賴的“反物質湮滅”能源,人類目前還無法大規模生產。734的觸須在空中劃出合作圖譜:“我們提供反物質儲存的‘磁約束容器’技術,你們用可控核聚變生產反物質——聯盟的意義正在於此,將各自的長板拚接成無短板的盾牌。”
夕陽為月球表麵鍍上金紅色時,改進型“玄女”與澤爾星梭並排滑行,引擎藍光在月塵上織出交錯的光軌。吳昊望著兩道即將彙入星海的光痕,突然明白:曲率引擎的突破不僅是速度的跨越,更是文明協作的裡程碑。當不同文明的技術壁壘被善意消融,終將凝聚成足以對抗宇宙風浪的力量——這力量,正在為迎戰噬星族的那一天積蓄能量。
喜歡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請大家收藏:()重生18歲:外星智能體助我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