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隱士林逋和靖先生)簡表
縱遊江淮間,後歸隱杭州,結廬於西湖孤山。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出生於杭州錢塘。
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後真宗聞其名,賜予粟帛,並詔命府縣常加存問。林逋雖受賜,然不以此自傲。
天聖年間10231032年)丞相王隨、杭州郡守薛映、李及等皆敬重其為人,親至廬舍拜訪,與唱和。
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卒於孤山隱居處,年六十一。
去世後州府上報朝廷,仁宗嗟悼,賜諡“和靖先生”。
葬於杭州孤山。因其無子,(“梅妻鶴子”為典故,並非完全無親,《宋史》載有兄、侄),由侄林宥主持後事。
林宥後登進士第,官至提點江州刑獄。
第一章吳越華胄詩禮傳家
北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錢塘古城籠罩在江南特有的煙雨迷蒙中。西湖水波瀲灩,孤山青翠欲滴,在這片注定要孕育傳奇的土地上,一位即將以梅妻鶴子聞名於世的高士——林逋,正悄然開啟他的人生旅程。
林氏一族源出福建莆田,乃是閩中著名的文化世族。其先祖在五代亂世中曾任閩王王審知麾下節度判官,以剛直敢諫著稱。後雖因政權更迭漸離權力中心,但詩書傳家的門風始終未墮。至林逋祖父林釴一代,眼見中原戰火頻仍,遂舉家遷往相對安定的吳越國都城錢塘。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家族的命運軌跡,更讓林氏血脈與西湖山水結下不解之緣。
林釴在西湖畔築涵碧軒,雖不尚奢華,卻因藏書萬卷而聞名江南。他常與詩僧隱士往來,曾作《湖山小記》記述錢塘風物,其中孤山獨立水雲間,不染塵埃自在天之句,仿佛預示了孫兒未來的人生選擇。這種超然物外的家風,在兵戈擾攘的五代末年顯得尤為珍貴。
林逋的父親林圃,更是將這種淡泊明誌的家風發揚光大。據《錢塘縣誌》記載,林圃性恬淡,不慕榮利,年輕時曾受薦入仕,卻在目睹官場傾軋後毅然辭歸。他在涵碧軒旁另築守拙齋,終日與典籍為伴。特彆值得稱道的是,林圃對《周易》與《莊子》的研究獨樹一幟,開創性地將易學象數與莊子齊物思想相融合。每逢月明之夜,他總愛在院中老梅樹下撫琴長吟,那些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玄理,隨著梅香深深浸入幼子林逋的心田。
林圃的教育方式在當時可謂特立獨行。他從不強迫兒子背誦經書,反而常帶著年幼的林逋漫遊湖山。在蘇堤春曉的晨曦中,他會指點兒子觀察草木萌發的奧妙;在雷峰夕照的餘暉裡,他會講述曆代隱逸高士的故事。這些言傳身教,讓林逋自小就明白:學問之道不在章句,而在感悟天地生機。
母親姚氏的教養則另有一番溫柔力量。這位出自餘姚書香世家的才女,不僅精通女紅,更熟讀經史。她突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成見,親自為林逋開蒙。每當夜深人靜,她總會用柔婉的吳音為兒子吟誦《詩經》中的篇章,衡門之下,可以棲遲的清雅,考盤在澗,碩人之寬的超脫,這些詩句如春雨般潤物無聲。更難得的是,姚氏還擅長書畫,她教導林逋臨摹王羲之《蘭亭序》時,特彆強調意在筆先的道理,這種藝術熏陶對他日後詩書畫三絕的成就影響深遠。
在父母精心營造的文化氛圍中,林逋的童年充滿書香墨韻。他三歲能誦《離騷》,五歲可作對句,七歲時偶然見到父親收藏的顧愷之《雲台山圖》摹本,竟凝神觀摩整日,最後說出此中當有仙人在的驚人之語。某年初雪,姚氏讓他在窗前描摹雪景,小林逋卻擱筆而言:天地作畫,孩兒何敢添足?這般早慧的悟性,令雙師既喜且憂——喜其天賦異稟,憂其過於超凡脫俗,恐難容於俗世。
林家雖非鐘鳴鼎食之家,但因祖產頗豐,生活尚屬優渥。這使林逋得以在不受生計所累的環境中成長。然而與尋常富家子弟不同,他從小便展現出對物質享受的淡漠。某年元宵,兄長拉他去看燈市,他卻獨自蹲在河邊觀察倒映的月影;仆人要給他裁製新衣,他卻說舊衫已適體,何苦勞煩織女。這種不滯於物的天性,或許正是來自《莊子》不以物挫誌的教誨。
最令人稱奇的是,林逋自幼便與梅、鶴結緣。林家院中有數株百年古梅,每逢花開時節,他總愛在梅樹下讀書。有次母親問他為何獨愛梅花,年僅七歲的林逋答道:百花爭春,唯梅守寒。此君子之道也。這番見識竟暗合儒家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的深意。而某日有友人來訪,贈予林家一對丹頂鶴,當眾人皆驚歎鶴之仙姿時,小林逋卻注意到鶴眼之中的澄澈,自此常與雙鶴相伴,時而觀察其舉止,時而模仿其鳴聲,仿佛在與這些靈禽進行著無聲的對話。
在這樣一個融合了儒家操守與道家超然的家庭環境中,林逋度過了他人生最初的十六個春秋。父親的道骨仙風,母親的蘭心蕙質,西湖的朝暉夕嵐,孤山的雲蒸霞蔚,還有那暗香浮動的梅影、清唳九皋的鶴姿,所有這些元素共同塑造著他獨特的精神氣質。當同齡人開始為科舉功名埋頭苦讀時,這位少年卻已在心底埋下了終身不仕不娶的種子——這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家風熏陶、個性使然與時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必然選擇。
開寶八年975年)的一個秋日,十六歲的林逋獨自登臨孤山。站在山頂極目遠眺,但見湖天一色,雲卷雲舒。他忽然想起父親昨日講解《莊子·逍遙遊》時所說的無所待而遊於無窮,又憶起母親教他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句,頓時豁然開朗。自那日起,這位少年開始有意識地疏離科舉之路,轉而潛心研讀家藏典籍,特彆是那些被正統儒生視為的山海經圖、神仙傳記。這個選擇,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卻為後世留下了一位光耀千秋的和靖先生。
正如《宋史·隱逸傳》所載,林逋的成長軌跡早已注定。在吳越故地的青山綠水間,在詩禮傳家的文化氛圍中,一顆即將照亮中國隱逸文化史冊的明星,正在錢塘的煙雨蒙蒙中悄然升起。而他與孤山、與梅鶴的不解之緣,也即將展開最為動人的篇章。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