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章 絳雲樓火 秦淮血淚(1641-1645)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803章 絳雲樓火 秦淮血淚(1641-1645)

第1803章 絳雲樓火 秦淮血淚(1641-1645)(1 / 1)

第三章絳雲樓火秦淮血淚16411645)

漢書下嫁,絳雲縹緗。

崇禎十四年1641)六月,江南正值梅雨季節,濕熱的空氣中彌漫著一種不同尋常的躁動。在常熟虞山腳下的尚湖之上,那艘著名的“芙蓉舫”張燈結彩,一場驚世駭俗的婚禮正在舉行。

新郎是年近花甲、名滿天下的文宗錢謙益,新娘則是年僅二十四歲、風華絕代的“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這場結合,從萌芽之初便充滿了離經叛道的色彩。柳如是,這個從風塵中掙紮而出的奇女子,並未選擇委身作妾,而是以無比的勇氣和清醒的堅持,要求“禮同嫡配”——即采用迎娶正室夫人的全部禮儀。這在等級森嚴的明清之際,不啻為一顆投向世俗倫常的重磅炸彈。

麵對士林的嘩然與非議,錢謙益展現出了他一生中難得的、超越世俗眼光的魄力。他慨然應允。婚禮之上,沒有傳統的繁文縟節,取而代之的是極致的文人雅趣與精神契合。他以一帙珍貴的宋版《漢書》作為聘禮,而她則以親手校注的《玉台新詠》作為嫁奩。書籍成為他們愛情的信物與盟約,知識的重量遠勝於金銀珠玉。岸上圍觀者如堵,擲瓦投石者有之,譏諷嘲弄者更有之,稱此舉為“褻瀆禮法”,“漢書下嫁”。然而,舫中的一對新人,在彼此的凝視與浩瀚的書香中,找到了對抗整個世界的堡壘。這一刻,他們是彼此唯一的知己與同盟。

婚後,他們的愛情在虞山腳下生根發芽,凝結成了一座文化的豐碑——絳雲樓。這座宏偉的藏書樓,是錢謙益半生心血的彙集,也是他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樓中藏書七十三大櫝,版本之精,種類之富,足以與皇家內府藏書媲美,號稱“江南藏書之冠,無過於錢氏”。柳如是不僅是這裡的女主人,更是最出色的整理者與校勘者。她以驚人的學識與縝密的心思,協助錢謙益編訂《列朝詩集》,更親自投入大量精力校勘《樂府詩集》。她的朱筆批注,精辟獨到,字跡清麗如她所創的“柳葉篆”,這些珍貴的校勘文字,其學術價值之高,後來甚至被收入清代官修的《四庫全書》之中,成為後世學者研究的重要依據。在絳雲樓的那些歲月,是他們人生中最為寧靜、豐盈而充滿創造力的黃金時代。

國破驚雷,紅顏勵節。

然而,時代的巨輪正以不可阻擋之勢,碾碎所有的寧靜。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北京城破的噩耗如同一聲驚雷,撕裂了江南的春日迷夢。消息傳到常熟時,柳如是正在書房中臨摹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筆下是前朝末世貴族醉生夢死的狂歡。聽聞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大明王朝轟然崩塌,她手中的筆“啪”地一聲墜地,墨跡汙損了即將完成的畫卷。

她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望向身旁同樣震驚悲慟的丈夫,聲音清晰而決絕,如同金石墜地:

“夫君!國破如此,豈能苟全?若效屈子沉江,以身殉國,妾當作湘夫人,相隨於九泉之下!”

這番話,不是一個普通女子在危難時的哀鳴,而是一位深受忠烈文化熏陶、具有高度政治自覺的士大夫式的抉擇。她以屈原自沉、湘夫人殉情的古典意象,為他們夫婦二人規劃了一條最為壯烈也最為傳統的儘忠之路。

很快,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倉促建立,錢謙益被起用為禮部尚書。柳如是毫不猶豫地追隨丈夫前往南京。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小朝廷裡,她展現出了驚人的行動力與家國擔當。她親眼目睹朝政的腐敗與武將的跋扈,憂心如焚。為激勵士氣,她毅然散儘自己珍藏的金銀首飾、珠玉釵環,換成糧餉,親自犒勞前線將士。當得知督師揚州的史可法處境艱難,誓死抗清時,她在燈下,用那雙慣於執筆撫琴的纖纖素手,一針一線地為史可法縫製征袍。每一針,都縫進了她對這殘山剩水的無儘眷戀,與力挽狂瀾的微茫希望。

秦淮喋血,投池明誌。

順治二年1645)五月,曆史的悲劇達到了高潮。清軍在多鐸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兵臨南京城下。弘光帝倉皇出逃,留都城一片混亂。此刻,柳如是的心中,數年前那個“效屈子沉江”的誓言再次轟鳴。

她與錢謙益一同登上了南京城牆。腳下,是黑雲壓城般的清軍鐵騎;城內,是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與毫無戰心的守軍。柳如是驀地從袖中抽出一把早已備好的匕首,雪亮的刀光映照著她因激動而格外蒼白的臉。她直視著猶豫不決、麵露怯懦的丈夫,聲音淒厲而悲壯:

“牧齋!此時不死,更待何時?宜取義全節,以報國恩!何必惜此殘軀!”

她希望用這最後的激將,喚醒丈夫身為士林領袖、朝廷重臣的尊嚴與氣節,促成一場夫婦同殉的壯舉,為這個即將逝去的王朝,畫上一個悲壯的句號。

然而,世事終違人願。在生死關頭,錢謙益的抉擇,將他永遠地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他探手試了試城牆下的河水,說出了那句讓他遺臭萬年的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水太冷,不能下。”

隨即,他做出了更為現實的決定:率眾開城投降。

那一刻,柳如是的世界徹底崩塌了。她看著自己傾心愛慕、視為精神支柱的夫君,在最後關頭,竟因河水之“冷”而放棄了士大夫最根本的“節義”。她的慷慨激昂,撞碎在了這冰冷的現實之上。

清軍入城,金陵易主。在投降儀式之後,柳如是獨自一人,身著象征喪祭的縞素白衣,立於庭院之中。其時冷雨霏霏,天地同悲。她麵向北方——北京紫禁城、崇禎皇帝殉國之處,也是如今故國淪陷的方向,鄭重地長拜於地。然後,在侍女們驚恐的注視下,她縱身躍入了府中的池塘!

這決絕的一躍,是她對丈夫失節的無聲抗議,是對故國淪亡的最終祭奠,也是對她自己曾經誓言的身體力行。儘管她被侍女們拚死救起,但這一被《虞陽說苑》等史料詳細記載的細節,已成為後世評判錢謙益與柳如是氣節分野的最重要注腳。

在她投池前,或許就在那雨夜的牆壁上,她用鮮血或墨汁,留下了兩句後來傳遍天下、成為無數反清誌士精神密碼的詩句: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既是她對自己命運的預言,也是對這個時代所有失節者的拷問,更是一縷在至暗時刻點燃的不屈魂靈。絳雲樓的書香猶在鼻端,秦淮河的煙水已化作血淚。一個時代結束了,但柳如是的故事,卻以另一種更為慘烈的方式,進入了新的篇章。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