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2章 秦淮煙水 鬆江知音(1633-1640)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802章 秦淮煙水 鬆江知音(1633-1640)

第1802章 秦淮煙水 鬆江知音(1633-1640)(1 / 1)

第二章秦淮煙水鬆江知音16331640)

秦淮風華,女中少陵。

崇禎六年1633)春,十六歲的柳隱,已不再是吳江歸家院裡那個需要憑借前輩一句讚歎才能引人注目的少女。她如同一隻羽翼漸豐的鳳凰,離開了盛澤的“梅影書屋”,來到了當時江南乃至整個帝國的文化心臟——南京秦淮河畔。

十裡秦淮,金粉浮靡,畫舫淩波,笙歌徹夜。這裡是才子與名妓共同演繹風流的絕佳舞台。柳隱賃居桃葉渡口,這裡因王獻之迎娶愛妾桃葉的千古佳話而平添幾分浪漫色彩。她很快便以絕代的姿容、卓犖的才華和那份特有的、混合著書卷氣與英氣的風神,震動了整個金陵文壇。

在一次盛大的文人雅集上,名流雲集,酒令行至酣處,有人以“金陵懷古”為題,邀眾人賦詩。輪到柳隱時,她從容起身,目光掠過窗外六朝金粉沉澱的流水與煙柳,略一沉吟,便口占三絕。其中一首,更是語驚四座:

“最是傷心桃葉渡,秦淮南去不通潮。”

此句一出,滿座皆靜。她將自身寄居的桃葉渡,與曆史典故、眼前實景完美交融。那“不通潮”的,何止是地理上的秦淮河水?更隱喻著曆史的潮流無可挽回,個人的命運在時代洪流中的阻滯與無奈。詩句中蘊含的深沉曆史感與個人身世之悲,渾然一體,其氣格之沉鬱,眼界之宏闊,竟直追詩聖杜甫關懷家國命運的蒼茫筆意。

頃刻間,“女中少陵”的美譽不脛而走,傳遍秦淮。她的詩稿被爭相傳抄,身價倍增。這名聲甚至傳入了京城,傳到了時任禮部侍郎、文壇盟主錢謙益的耳中。他在北京的朝房裡,讀到友人寄來的詩箋,尤其是“最是傷心桃葉渡”之句,反複吟詠,為之擊節。這位博覽群書、眼界極高的文壇泰鬥,竟親自將這兩句詩抄錄在朝房值班室的屏風之上,時時觀摩,並對門生感歎:“此等見識情懷,出自閨閣,真乃我大明三百年所未有也!”

也大約在此時,她開始更多地使用“如是”之名。這源自佛經《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意為“我聽到佛陀這樣說的”。以此自號,既透露出她對佛法智慧的領悟,對世事無常、萬法皆空本質的窺破,也隱隱包含著一種對自我認知的堅定——無論外界如何紛紜,她隻堅信自己所聽聞、所理解、所選擇的真理。

南園烈焰,洛神驚世。

崇禎八年1635)春,十八歲的柳如是,生命迎來了最熾熱濃烈的一段華章。她與傾心已久的複社巨子、幾社領袖陳子龍,終於衝破世俗藩籬,同居於鬆江今上海鬆江區)的南園。

陳子龍,字臥子,不僅是名滿天下的才子,更是胸懷經世之誌的豪傑。他們的結合,是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更是精神與理想的深刻共鳴。南園歲月,是他們生命中最絢爛的焰火。二人日則同遊,夜則共讀,詩詞唱和,探討時局。陳子龍正在編纂《皇明經世文編》,柳如是便是他最得力的助手與知音,為他查閱資料,整理文稿,縱論古今興亡。陳子龍在為他們二人詩詞合集《戊寅草》所作的序言中,毫無保留地盛讚柳如是:“若河東君者,巾幗而丈夫也!”河東君是陳子龍對柳如是的雅稱),此語道儘了他對這位紅顏知己超越性彆的敬佩。

正是在這種充滿平等、敬愛與激情的氛圍中,柳如是創作了中國文學史上石破天驚的《男洛神賦》。

自古以來,文學作品中隻有男性書寫、凝視女性的傳統,如曹植的《洛神賦》,描繪的是男性視角中完美的女神。而柳如是,卻以一篇《男洛神賦》,徹底顛覆了這一傳統。她以女性的目光,大膽、熱烈而細膩地審視並讚美男性之美,將她的愛人陳子龍塑造成一位風華絕代、兼具剛毅與溫潤的“男洛神”。這不僅是對陳子龍個人的禮讚,更是女性自我意識與審美主體的空前覺醒與張揚,堪稱中國女性文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如白駒過隙。明末時局日益動蕩,關外清軍虎視眈眈,國內流寇勢大。胸懷匡扶天下之誌的陳子龍,不可能永遠沉醉於南園的溫柔鄉。崇禎八年秋,他決定北上京城,赴吏部選官,以期實現其政治抱負。

離彆,不可避免地到來了。國事的艱難,個人的情長,在此刻交織成無儘的悵惘。柳如是深知,家國大義重於兒女私情,她無法挽留,亦不願挽留。在送彆的詞作《金明池·寒柳》中,她將無儘的離愁彆緒與對時局的深切憂患融為一體: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她以“寒柳”自比,風姿猶在,卻已置身於蕭瑟的秋氣之中。那“梅魂”,既是與陳子龍愛情的象征,又何嘗不是他們對大明王朝能夠如寒梅般淩霜傲雪、再度“中興”的共同期盼?個人繾綣的私語,於此升華為一個時代在風雨飄搖中的悲愴回響。這段轟轟烈烈的感情,最終在時代的巨力下,如星辰般無奈地離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半野投謁,虞山新篇。

與陳子龍彆後數年,柳如是遊曆江南,雖名望愈高,但內心仍在尋覓一個真正能夠理解並接納她全部靈魂的歸宿。崇禎十三年1640)冬,二十二歲的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舟訪常熟,拜謁已致仕在家的文壇盟主錢謙益。

此時的錢謙益,年近花甲,官場失意,因溫體仁排擠而罷官歸裡,閒居常熟虞山腳下的“半野堂”。但他作為“東林魁首”、“文章宗伯”的聲望,依然如日中天。

柳如是的到訪,方式極為獨特。她並未以女裝示人,而是身著儒生巾袍,一副瀟灑士子的打扮,乘一葉扁舟,直抵錢府門前。她並未徑直求見,而是先遞上一封拜帖,附上一首詩箋,上書: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詩中巧妙地化用典故,既自謙為“草衣”平民,又自信才華如“湖上風”般清越,更以“桃花得氣美人中”一句,既點明了自己“柳隱”的身份,又暗藏風華,俏皮而高雅。

這一下,徹底激起了錢謙益的好奇心。他久聞柳如是之名,卻未曾想她會以這種方式來訪。他即刻延請。當這位“柳秀才”翩然入室,揖拜談吐之間,風流倜儻,學識淵博,錢謙益瞬間為之傾倒,驚為天人。

他萬萬沒有想到,那位名動天下的“女中少陵”,竟是如此一位兼具絕色、才情與膽識的奇女子。巨大的驚喜與知遇之感,讓這位老名士文思泉湧。在接下來的三日裡,他與柳如是詩詞唱和,竟連續奉和了二十一首詩!這不僅是對柳如是才情的歎服,更是一種迫不及待的精神投契與認同。

更為破格的是,錢謙益決定為柳如是舉行一個極為鄭重的儀式。他在自己的“芙蓉舫”上,仿效古代為男子舉行的“冠禮”,為柳如是正式贈號。他取杜甫《喜達行在所》詩中“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的宏大意蘊,鄭重贈其號為“河東君”。這不僅是一個名號,更寄托了他對這個奇女子能夠輔佐他,乃至共同期待王朝“中興”的厚望。

這次訪謁,徹底改變了他們彼此的人生軌跡。一段驚世駭俗的忘年交,迅速升華為靈魂的同盟。錢謙益邀請柳如是留在虞山,共同編纂大型詩歌總集《列朝詩集》。他為她在半野堂旁特築一室,命名為“我聞室”,再次呼應柳如是之名“如是我聞”的禪意。這小小的書齋,成為了他們精神交融的聖地。在這裡,一對年齡懸殊的知己,在明王朝的夕陽餘暉中,共同譜寫著中國文化史上一段獨特的愛情與知音傳奇。新的篇章,已在虞山腳下悄然開啟。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獵戶:七個女兒都是寶 轉生貔貅,開局被重生女帝契約 救世超脫之路 噬主:我的修為能返還 九霄帝尊帝尊歸來 人族第一盾!我扛出個太平盛世 遇見,更好的我們 甜誘!掐腰!冷戾大佬夜夜纏吻她 下山尋親破懸疑 彈幕覺醒:懷孕女配對著反派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