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章 平播討逆 初露鋒芒(1599-1600)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903章 平播討逆 初露鋒芒(1599-1600)

第1903章 平播討逆 初露鋒芒(1599-1600)(1 / 1)

第三章平播討逆初露鋒芒15991600)

萬曆二十七年1599)春,播州大地烽煙驟起。土司楊應龍倚仗天險,擁兵數萬,建“半朝天子”儀仗,公然反叛朝廷。其兵鋒所至,黔北震動,川南告急,千裡苗疆陷入血火。大明王朝在經曆援朝抗倭的疲憊後,不得不再次調集重兵,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平播之役。

正是在這國難當頭之際,石柱宣撫使馬千乘與夫人秦良玉,接獲總督李化龍檄文,成為首批奉調出征的地方土司軍。此時的秦良玉年僅二十五歲,新婚燕爾的甜蜜尚在唇邊,卻已換上戎裝,與丈夫並肩立於校場點將台前。

白杆初試,利劍出鞘。

石柱兵營,旌旗獵獵。三千白杆兵肅立如鬆,他們手中的長矛非同尋常——皆以武陵山中所產白蠟木為杆,堅韌異常;矛尖下特製鐵環相扣,尾端鑄就倒鉤,寒光凜凜。這套獨門兵器,正是秦良玉結合苗疆山地作戰特點所創。

“此去播州,山高路險。”秦良玉一襲紅衣,跨坐白馬,聲音清越卻自有威嚴,“白杆槍既可遠刺,鉤連又能攀援,鐵環相擊可傳軍令。諸位牢記:我石柱兒郎,當為朝廷先鋒!”

大軍開拔,取道綦江,直撲叛軍要塞婁山關。此關雄踞險要,兩側絕壁如削,楊應龍在此布置重兵,號稱“飛鳥難渡”。果然,初次交鋒,明軍仰攻失利,傷亡慘重。

深夜軍帳中,秦良玉凝視沙盤,忽然眸光一閃:“既然強攻不下,何不請君入甕?”她向馬千乘及眾將解說新創的“連環甲馬陣”——將白杆兵分作三隊,首隊持盾防護,二隊以鐵環相連長矛組成移動槍陣,三隊弩手伺機拋射毒箭。三隊輪轉如環,既可防禦騎兵衝擊,又能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次日再戰,叛軍騎兵果然輕敵冒進。待其衝至陣前,隻聽秦良玉令旗一揮,白杆兵瞬間變陣。但見鐵環相扣,長矛如林,叛軍戰馬撞上密布的鐵鉤倒刺,頓時人仰馬翻。明軍乘勢掩殺,斬首二千級,一舉奪下婁山關。此戰令督師李化龍刮目相看,特命人記錄:“石柱白杆兵,陣法精奇,尤善山地戰。”

奇襲天險,智取龍屯。

然而,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楊應龍退守最後據點海龍屯,這座經營數代的堡壘坐落於萬仞絕壁之上,四麵懸崖,僅有一條窄徑可通,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明軍主力被阻於屯下兩月有餘,糧草漸乏,士氣低落。

時值深秋,寒露凝重。秦良玉登高遠眺海龍屯,但見雲霧繚繞處,隱約可見叛軍糧倉的輪廓。一個大膽的計謀在她心中成形。

“欲破海龍屯,必先焚其糧草。”她在軍議中慷慨陳詞,“良玉願率死士五百,夜襲敵營!”

是夜,月暗星稀。秦良玉親選五百精壯,人人背負白杆槍,悄無聲息地摸到海龍屯後山的絕壁之下。這裡崖高百丈,猿猴難攀,叛軍僅設了零星哨位。

“搭天梯!”秦良玉低聲下令。

但見士兵們迅速行動,將白杆槍尾端的鐵環相扣,一把把長矛瞬間連接成數十丈長的雲梯。身手矯健的苗兵如靈猿般攀援而上,鋒利的槍鉤深深紮進岩縫,竟在絕壁上架起了一道天梯!

就在即將登頂之際,巡哨的叛軍終於發覺。頓時警鑼大作,箭矢如雨點般射來。

“紅衣將軍在此,誰敢攔我!”秦良玉一聲清叱,率先躍上崖頂。紅披風在夜風中獵獵作響,在火把映照下如戰神臨世。她手中白杆槍舞動如輪,撥開箭雨,直撲糧倉所在。

守軍被這從天而降的奇兵嚇得魂飛魄散,待要組織抵抗時,五百白杆死士已全部登頂。火把投入糧倉,頃刻間烈焰衝天,映紅了半邊天空。山下明軍見信號,立即發起總攻。海龍屯守軍見糧草被焚,軍心大亂,這座號稱永不陷落的天險,終於被一舉攻克。

虎跳澗設伏,生擒敵酋.

海龍屯既破,楊應龍殘部退守桑木埡,企圖憑借虎跳澗天險負隅頑抗。此時叛軍雖敗,但其麾下第一猛將楊珠仍擁精兵數千,尤為驍勇。

秦良玉仔細勘察虎跳澗地形,但見兩山夾一澗,中有淺灘可渡,正是設伏的絕佳場所。她向總督李化龍請命:“楊珠性烈,可用驕兵之計。”

次日,秦良玉親率千餘人馬到叛軍營前挑戰。交戰不久,她便佯裝不敵,下令撤退。輜重旗幟丟棄一路,顯得倉皇無比。楊珠連日在秦良玉手下吃虧,早就憋著一口惡氣,見狀大笑:“女流之輩,果然不堪久戰!”當即率全軍追擊。

白杆兵且戰且退,將叛軍引入虎跳澗。待敵軍半數渡過溪澗,進入狹窄的穀地時,突然山頂號炮連響!

埋伏在兩翼的白杆兵齊出,更奇特的是,他們手中的長矛鐵環突然相互勾連,瞬間在穀口結成一張巨大的鐵網。正在衝鋒的叛軍騎兵收勢不及,紛紛被鐵網絆倒,頓時亂作一團。

“楊珠授首!”秦良玉白馬紅裝,從高坡上疾馳而下。白杆槍如銀蛇出洞,直取敵將。楊珠慌忙舉刀相迎,卻不妨秦良玉槍法精奇,不過三合,便被挑落馬下,被生擒活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戰不僅俘獲叛軍主將,更繳獲甲胄三千具。秦良玉當即下令:願降者編入軍中,一視同仁。這份胸襟氣度,令降卒無不感佩,紛紛歸心。

戰後清點戰場時,監軍禦史崔景榮在戰報中這樣記載:“馬夫人臨陣,紅衣白馬,執旗先登。所部白杆兵鉤鐮相連,變化無窮。敵軍望見紅裝,皆呼‘活觀音’,然其用兵之狠、陣法之奇,實乃修羅再世。諸軍見之,士氣倍增。”

烽火淬煉,將星初升。

平播之役曆時114天,以楊應龍自焚、叛軍徹底覆滅告終。在這場戰役中,秦良玉夫婦“為南川路戰功第一”,獲朝廷厚賞。然而對秦良玉而言,最大的收獲是通過實戰檢驗並完善了她的軍事思想。

她將苗疆山地作戰的經驗與中原兵法的精髓相融合,創立了一套完整的白杆兵戰術體係:

鉤連術:可隨時搭建浮橋、雲梯,克服地形障礙

連環陣:攻防一體,特彆適合在多山的西南地區作戰

疑兵計:充分利用紅衣白馬的醒目特征,既鼓舞士氣,又迷惑敵軍

這些創新,在後來的戎馬生涯中不斷發揚光大。總督李化龍在奏捷疏中特彆提到:“石柱女帥秦良玉,雖為婦人,實逾健兒。其用兵奇正相生,每戰必身先士卒,真乃朝廷之幸也。”

當凱旋的號角在石柱上空回蕩,秦良玉卻獨自登上城樓,遠望武陵群山。紅衣在夕陽下如燃燒的火焰,她的目光已然超越眼前的勝利,投向更加遼闊的疆場。平播之役隻是開始,這位未來的大明柱石,正在烽火中完成她的初次淬煉。

此役之後,“白杆兵”威名遠揚,“紅衣女將”的傳說開始在江湖上流傳。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隻是秦良玉傳奇軍事生涯的序幕,更壯闊的史詩,正在曆史的深處等待著她去書寫。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