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夫冤妻繼執掌旌節16001613)
萬曆二十八年的秋天來得格外早,八月的石柱已有落葉飄零。平播之役的慶功宴席尚未完全撤去,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卻如凜冬寒風,席卷了宣撫使府。
閹禍驟起,血書鳴冤。
這日黃昏,一隊錦衣衛緹騎突然闖入府中,為首太監邱乘雲手持刑部文書,聲稱馬千乘在平播戰役中“私藏繳獲,暗蓄甲兵”。這分明是莫須有的罪名——那些所謂“私藏”的甲胄,正是虎跳澗之戰後秦良玉改編降卒時,經監軍禦史核準留用的戰利品。
馬千乘不及辯解便被鎖拿帶走。臨行前,他深深望了妻子一眼:“石柱重擔,暫托良玉。”
府中頓時大亂。年幼的馬祥麟嚇得啼哭不止,族老們麵麵相覷,有人已開始盤算改立土司。是夜,秦良玉將孩兒交給乳母,取出白杆槍,連夜點齊三百親兵。
“夫人要劫獄?”部將緊張相問。
“不,”秦良玉聲音冷靜得可怕,“我要去講理。”
她命大隊人馬留守石柱,自己隻帶十餘名護衛,星夜兼程趕赴成都。五日五夜,馬不停蹄,到達巡撫衙門時正值升堂時分。
“罪婦秦良玉,為夫鳴冤!”
她一襲素縞跪在衙前石階上,當眾咬破食指,在準備好的白帛上奮筆疾書。鮮血順著帛布流淌,這就是後世流傳的《夫冤疏》:
“臣婦秦氏良玉泣血上奏:夫馬千乘世守石柱,累受國恩。平播之役,身先士卒,繳獲皆造冊報備……今遭構陷,萬望昭雪。若夫果有罪,願以臣婦戰功相抵;若夫無罪,乞全忠良之名……”
血書呈入,成都震動。百姓圍觀如堵,見這位戰場上的“活觀音”如今血染衣襟,無不唏噓。然而此時的四川官場,正值閹黨勢力擴張之際,各地稅監氣焰囂張。邱乘雲作為司禮監派出的礦稅太監,背後牽連甚廣。巡撫雖心知冤枉,卻遲遲不敢決斷。
鐵窗遺恨,巾幗擎旗。
就在案情膠著之際,萬曆二十八年冬,雲陽獄中傳來噩耗:馬千乘不堪折磨,病重身亡。
消息傳到成都時,秦良玉正在驛館整理證詞。她手中的茶盞“啪”地落地,粉碎如心。
“夫人節哀...”侍從哽咽相勸。
她卻緩緩站起,對鏡整理衣冠:“現在不是哭的時候。”
按照土司承襲製度,本應由其子馬祥麟繼位。然而祥麟年僅七歲,石柱又地處苗疆要衝,內外危機四伏。就在各方勢力暗中角逐之時,兵部一道特批文書送達:“秦氏良玉代領其職,訓練兵馬,鎮守石柱。”
這道命令開創了大明土司製度的先例——首次由女性正式執掌宣撫使大權。當秦良玉接過沉甸甸的土司金印時,族中長老質疑:“婦人理政,古來未有。”
她昂首答:“婦人也,石柱主也。諸位若不信,可觀來日。”
萬曆二十九年正月,秦良玉正式升帳理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整編白杆兵。在校場點兵台上,她當著全軍將士,將丈夫的佩劍懸於帥旗之下:
“此劍在,如宣撫使在。從今日起,石柱軍政,由我一肩承擔!”
兵農合一,勵精圖治。
執掌石柱後,秦良玉展現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她深知要在這四戰之地立足,必須兵強民富。經過深思,她推出了影響深遠的“兵農合一”製。
這套製度的核心是:“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將五千白杆兵分作三班,兩班屯田,一班操練,四季輪轉。她在石柱境內劃定十二處軍屯,每屯設“屯長”兼“百戶”,既管農耕又負責訓練。
最令人稱奇的是她親自設計的“連環屯田法”:相鄰的三個軍屯構成三角,遇警時能相互支援。屯田位置都選在要道旁,平時耕種,戰時就是堡壘。她還規定:每收獲十石糧,可折抵一副鎧甲;開墾荒地百畝,獎白杆槍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