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春,距離官渡之戰塵埃落定已近半載。許昌城內外,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早已一掃大戰後的疲憊與蕭索。在周晏大力推行的新式屯田法及諸多簡化高效的耕具輔助下,豫、兗、司隸等地春麥長勢喜人,往年青黃不接時的愁雲慘淡被倉廩漸實的安穩所取代。募兵令一下,聞風而動的青壯絡繹不絕,既能吃飽穿暖,又能追隨帶來這安穩日子的曹丞相與周都督建功立業,何樂而不為?軍營之中,傷愈歸隊的夏侯惇、夏侯淵等將領摩拳擦掌,新兵操練的號子聲震天動地,一派兵精糧足、銳氣逼人的景象。
這一日,許都城北新築的點將台高聳,旌旗獵獵,甲胄鮮明。曹操身著玄色鎧甲,外罩猩紅鬥篷,按劍立於台心,身後文武肅立,氣氛莊重而激昂。台下,以張遼、曹仁、趙雲等為首的各部精銳方陣肅然無聲,唯有風吹旗幡的撲響和偶爾戰馬的噴鼻聲,一股無形的殺伐之氣彌漫開來。
曹操目光如電,掃過台下無數堅毅的麵孔,聲音洪亮,穿透春風,清晰地傳入每一個士卒耳中:“將士們!官渡一役,逆袁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此乃天佑大漢,亦賴爾等用命!然,河北未平,袁紹雖病,其子猶存,爪牙尚在,天下割據之勢未改!我等豈能安臥於榻,坐視瘡痍?今日,兵發河北,掃清寰宇,正其時也!”
他話語微微一頓,台下頓時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萬勝”之聲。待聲浪稍平,曹操繼續道:“此番北伐,兵分三路!東路軍,以張遼為統帥,臧霸、孫觀為副,率精兵三萬,出琅琊,入青州,直逼袁譚!”
“末將領命!”張遼大步出列,單膝跪地,雙手接過令箭。他抬起頭,眼神銳利如瞄準獵物的蒼鷹,沉穩的麵容下是壓抑不住的昂揚戰意。曹操深深看了他一眼,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文遠,青州乃袁譚根本,亦是連通河北與江東之潛在通道,務必拿下,勿負我望!”張遼重重一抱拳:“丞相放心,遼,必克青州!”
“中路軍,由本相親統,奉孝、子寧隨軍參讚,趙雲率平南軍主力與於禁、樂進等將為先鋒,兵發十萬,直取黎陽,劍指鄴城!夏侯惇,夏侯淵,曹純留守許都,隨時聽候調遣。”
“西路軍,以曹仁為主將,徐晃為副,領兵兩萬,西進並州,牽製高乾,伺機破關!”
分派已定,曹操“倉啷”一聲拔出腰間倚天劍,斜指北方,聲震四野:“三軍聽令!北伐討逆,克定河北!出發!”
號角長鳴,戰鼓擂動。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有序運轉,各支隊伍在將領率領下,如同決堤洪流,向著既定方向開拔。張遼翻身上馬,甚至沒有多餘的話語,隻是回頭看了一眼點將台上並肩而立的曹操與周晏,微微頷首,隨即一夾馬腹,帶著東路軍如同離弦之箭,率先沒入北方的煙塵之中。
周晏站在曹操身側,望著下方滾滾鐵流,輕輕吸了口氣。他今日未著甲胄,仍是一身便於行動的深色常服,隻是腰間多了一柄裝飾性的佩劍。與曹操的慷慨激昂不同,他臉上更多是一種沉靜的審視。亂世用兵,終究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側頭對身旁麵色略顯蒼白卻眼神熠熠的郭嘉低語:“奉孝,蜂房對河北的滲透已深,接下來,就看我們這把‘軟刀子’如何配合前方的‘硬弓弩’了。”
郭嘉輕笑,道:“子寧布局已久,嘉,拭目以待。”
且說張遼率領東路軍,行動果決迅猛。他深刻領會了周晏“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精髓。大軍未至,往往已有周晏親筆書寫的勸降信,由能言善辯的使者攜帶著,先行抵達目標城池。這些信件並非空泛的威逼利誘,而是精準地點出守將麵臨的困境——或是城內糧草還能支撐幾日,或是其麾下某位副將早已心生異誌,或是援軍根本不可能到來……信中同時承諾,隻要開城投降,不僅身家性命、官職爵位可保,麾下士卒亦能得到妥善安置。
周晏的字跡算不上多麼俊逸,但條理清晰,言辭懇切而務實,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信息掌控力。許多本就因袁氏兄弟內鬥而人心惶惶的守將,接到這樣的信件,再聽聞張遼大軍已兵臨城下,抵抗意誌往往瞬間瓦解。
“報——將軍,厭次城守將開城投降!”
“報——樂安國相棄城而走,部將獻城!”
“報——濟南國……”
捷報如同雪片般飛向中軍和許都。張遼用兵如風,卻又並非一味追求速度,每得一城,必迅速安撫民心,整飭防務,確保後方穩固。其兵鋒所向,降者甚眾,抵抗者則被其以雷霆手段迅速擊破。不過月餘時間,東路軍已連克青州北部數城,兵鋒直指袁譚所在的治所——臨淄。袁譚在青州的統治,已是風雨飄搖。
中路,曹操親統的主力進展同樣順利。周晏將“蜂房”日夜不停傳遞回來的情報,進行篩選、分析,製作成一本本圖文並茂的“城池攻略手冊”。手冊上不僅標注了城池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防禦工事弱點,更詳細列出了主要守將的性格特點、人際關係、政治傾向乃至個人嗜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操翻閱著這些手冊,時常撫掌大笑:“妙極!子寧此物,堪比十萬雄兵!”他依仗此手冊,或遣使以名利誘之,或散布流言以疑之,或利用其內部矛盾以間之。有時,大軍剛到城下,守將便已在內應配合下打開城門;有時,一番心理攻勢過後,守將便自縛出降。曹軍所過之處,往往望風歸附,進軍效率之高,遠超以往任何一次戰役。
周晏坐鎮中軍,除了處理情報,更多精力放在了協調各路大軍後勤以及接收、甄彆蜂房從更深遠後方如鄴城、並州甚至荊州)傳回的消息上。這一日,他接到一份來自襄陽蜂房的密報,眉頭微微蹙起。
“劉備……終於開始動作了麼。”他低聲自語。密報詳述了劉備在荊州如何借助新投的謀士徐庶,暗中聯絡舊部,試圖招攬關羽、張飛等人前往荊州彙合。
“要攔截嗎?”賈詡如同幽靈般出現在他身側,聲音平淡無波。
周晏沉吟片刻,搖了搖頭,嘴角泛起一絲複雜的笑意:“雲長、翼德皆是重情重義之人,強留,徒增怨懟,反而可能成為內部隱患。如今我們重心在北,有劉備在荊州牽製劉表,甚至未來可能牽製孫權,未必全是壞事。況且……”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追憶與算計交織的光芒,“我也想知道,沒了關張,劉備還能不能請動那位‘臥龍’……文和,你立刻加派人手,重點關注荊州一帶,尤其是襄陽附近,尋找一個名叫諸葛亮,字孔明,自號‘臥龍’的年輕士子,其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務必儘快將他的詳細情況報我。”
賈詡眼中精光一閃,雖不明所以,但仍立刻應道:“詡明白。”他頓了頓,又道,“孫乾、簡雍等人,也已悄然離開許都,看來是響應劉備召喚而去。”
“由他們去吧。”周晏擺擺手,目光重新投向北方巨大的軍事地圖,“現在的舞台,在河北。其他的,暫且放一放。”
喜歡三國:無冕之相請大家收藏:()三國:無冕之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