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用聖旨給諸葛亮上強度(上)_三國:無冕之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三國:無冕之相 > 第167章 用聖旨給諸葛亮上強度(上)

第167章 用聖旨給諸葛亮上強度(上)(1 / 1)

建安八年的春風,終究沒能吹散荊襄大地上空凝結的肅殺。

兩封出自鄴城授意、蓋著皇帝玉璽的詔書,如同兩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分彆送抵襄陽與吳郡,激起的漣漪瞬間擴散至整個天下。

詔書的內容,被有心人以最快的速度刊印成通俗告示,由“蜂房”暗中推動,迅速貼滿了各州郡的城門、市集。識字的人大聲念誦,不識字的人豎著耳朵聽。

一時間,茶樓酒肆,田間地頭,議論的皆是此事。

一封是給劉表的,措辭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道,充分肯定了劉景升牧守荊州、拱衛漢室的功勞,言及玉璽重現,乃國家之祥瑞,然國器不可久滯外州,

特命劉表將玉璽交予“忠良之後,可托付之人”——烏程侯、破虜將軍孫文台之子,討虜將軍孫權,由其“承父遺誌,克竟全功”,護送玉璽北上還都。

另一封則是給孫權的,極儘褒揚之詞,追憶孫堅當年討董卓、入洛陽的赫赫功勳,讚其“忠心貫日,義薄雲天”,如今玉璽既現,

正該由他這“英武類父”的兒子,完成其父未竟之事業,親自前往荊州,“迎回國器,護送還朝”,以慰孫堅在天之靈,以彰孫氏對漢室之忠誠。

天下百姓看不懂其中彎彎繞繞的謀算,隻覺朝廷說得在理。孫堅當年確實是討董先鋒,名聲不差,由他兒子接手玉璽,似乎天經地義。

更重要的是,連年戰亂,民生凋敝,好容易河北平定,天下有了片刻喘息,誰也不想再起刀兵。街頭巷尾,老農販夫皆議論:“朝廷下了旨,就按旨意辦嘛!把東西交給孫家小子送去許都便是,莫要再打了!”“是啊,打來打去,苦的都是我們這些升鬥小民。”

這輿論,無形中成了一股巨大的壓力,罩向了荊州和江東。

襄陽,州牧府。

劉表捧著那封明黃詔書,手指微微顫抖,臉上最後一絲血色也褪儘了。他環顧堂下心腹,聲音帶著惶急的沙啞:“朝廷……這是何意?逼我交出玉璽給那孫家小兒?這、這……”

蔡瑁立刻上前一步,他本就因劉備之前“主動請纓”而心懷不滿,此刻更是找到了宣泄口,

語氣帶著幾分幸災樂禍與急切:“主公!此事皆因那劉備妄言而起!若非他之前上書說什麼護送玉璽北上,豈會被北方的周晏抓住把柄,反手將我等一軍?此乃驅虎吞狼之毒計!意在讓我荊州與江東鷸蚌相爭!這禍水,是劉備引來的!”

他見劉表神色動搖,繼續添柴加火:“如今朝廷明旨已下,天下皆知。若抗旨不遵,便是給了曹操、周晏口實,他們大可借此興兵問罪!若遵旨,則必與江東交涉,那孫權與其麾下驕兵悍將,早對我荊州虎視眈眈,豈會善罷甘休?為今之計,唯有讓劉備去處置此事!是他提議北上,如今這‘北上’之路被朝廷欽點給了孫權,理應由他去應對江東之責難!要打,也是他去跟孫權打!”

蒯良此次沒有立刻反駁蔡瑁,他撚著胡須,眉頭緊鎖,沉吟片刻,也緩緩開口,聲音沉重:“德珪蔡瑁)所言,雖略顯推諉,卻也不無道理。

主公,此乃陽謀,我等已陷入兩難。朝廷旨意與天下輿論皆不可違逆。劉備身為宗親,又曾主動請纓,於情於理,此事他都無法置身事外。讓他去與江東周旋,無論結果如何,總好過我荊州直接與江東兵戎相見。

一旦戰端開啟,北方的曹操……絕不會坐視。”

劉表聽著兩位重臣的分析,心中那點僥幸徹底破滅。他頹然靠在憑幾上,長長歎了口氣,仿佛一瞬間又蒼老了幾歲。

他揮了揮手,有氣無力地道:“也罷,也罷……就依諸位所言。速速傳書新野,請玄德……來襄陽議事。”最後幾個字,帶著難以言喻的疲憊和一絲甩脫麻煩的輕鬆。

喜歡三國:無冕之相請大家收藏:()三國:無冕之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宗武世界,遊曆江湖 天闕歸來 穿越淚海:輪回終章 幽魂重生:殺戮就能變強 偵察兵攜犬逃荒建桃源 荒古,我助姐姐成荒帝 玄幻:我的係統選項愛整活 撿破爛成神,我靠廢鐵橫掃諸天 刀問天下 每日仙緣:開局撿漏長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