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翼軍左廂的變化,並非發生在真空中。楊延昭那套雷厲風行、近乎掀桌子的整頓手段,以及隨之而來的新奇訓練方法和“思想動員”,如同在沉寂多年的禁軍泥潭裡投下了一塊巨石,漣漪迅速擴散開來。
不滿與嫉恨在暗處滋生。那些被觸動了利益的軍官,那些習慣於舊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坐視一個毛頭小子動搖他們的根基。彈劾的奏章開始悄然飛向樞密院,乃至禦前,內容無外乎“楊延昭年少輕狂,不諳軍務,擅改祖製,苛待士卒,擾亂軍心”雲雲。更有甚者,在潘美一係的默許甚至暗中推動下,一場針對楊延昭的“下馬威”,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機會很快到來。按照禁軍慣例,每年此時都會舉行一場大規模的校場演武,以檢驗各部訓練成果,並決定後續錢糧物資的分配額度。這不僅是實力的較量,更是各方勢力展示肌肉、互相傾軋的舞台。
演武當日,汴京城西郊皇家校場,旌旗招展,人喊馬嘶。各部禁軍精銳雲集,盔明甲亮,氣勢不凡。宋太宗趙光義高坐於閱兵台上,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潘美赫然在座,目光平靜地掃視著場中。
虎翼軍左廂的出場,引來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騷動和竊竊私語。與其他各部光鮮的衣甲相比,他們的裝備依舊顯得有些陳舊,甚至部分兵士的號衣都未能完全統一。然而,若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這支隊伍的不同——所有兵士站得筆直,眼神專注,沒有絲毫的散漫之氣,整個隊伍透著一股沉靜的、引而不發的力量。
張都指揮使稱病未至,帶隊之責,自然落在了楊延昭肩上。他一身普通的製式鎧甲,並未刻意突出,但挺拔的身姿和沉靜的氣質,在人群中依然顯眼。
演武項目依次進行,騎射、刀盾、槍陣……各部輪番上陣,表現中規中矩。很快,輪到了最具對抗性的環節——分隊實戰演練。
抽簽結果出來,虎翼軍左廂的對手,赫然是潘美嫡係、素以驍勇善戰著稱的龍衛軍右廂!這支隊伍裝備精良,兵員彪悍,帶隊的更是潘美麾下一名以勇猛和爭強好勝出名的都尉,名叫趙崇韜。
抽簽結果一出,閱兵台上下的目光頓時變得玩味起來。誰都看得出來,這絕非巧合。潘美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眼簾低垂,看不出表情。而站在龍衛軍陣前的趙崇韜,則毫不掩飾地朝楊延昭投來一個充滿挑釁和輕蔑的眼神。
“楊參軍,久仰大名了。”趙崇韜聲音洪亮,帶著毫不掩飾的嘲諷,“聽說你將虎翼軍左廂操練得‘脫胎換骨’,今日正好讓我龍衛軍的兒郎們,領教領教!”
楊延昭麵色平靜,拱手還禮:“趙都尉客氣,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演練規則,雙方各出兩百人,在一片劃定的複雜區域內模擬街巷、土坡、林地)進行攻防對抗,以奪取對方軍旗或“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勝。使用的皆是去了槍頭的木質長槍和包裹了石灰的鈍頭箭矢。
戰鼓擂響,演練開始!
趙崇韜求勝心切,仗著龍衛軍兵員個人武藝高強、裝備精良,一上來便發動了猛烈的正麵衝鋒,企圖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擊潰看起來“羸弱”的虎翼軍。
然而,楊延昭早已料到對方會輕敵冒進。他並未選擇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極其靈活的戰術。他將兩百人分成了數個小型戰鬥組,依托地形,層層設防,且戰且退。
龍衛軍攻勢如潮,卻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虎翼軍的士兵們嚴格執行著平日訓練的內容,三人一組,互相掩護,利用簡易的障礙物演練前楊延昭特意申請布置的)不斷遲滯、騷擾對手。他們並不追求個人武勇,而是強調配合與紀律。當龍衛軍猛攻一點時,側翼必然遭到襲擾;當他們試圖分兵包抄時,卻發現虎翼軍的小組如同滑溜的泥鰍,總能及時變換陣型,集中力量打擊其薄弱環節。
趙崇韜越打越急躁,他發現自己空有力量,卻無處施展,部隊的陣型在追擊中被拉扯得有些散亂。
就在龍衛軍攻勢稍顯疲態,前鋒與後續部隊出現短暫脫節的一刹那,楊延昭眼中精光一閃!
他親自率領一支二十人的精銳小隊,如同蓄勢已久的獵豹,從一處看似不起眼的土坡後猛然殺出!他們沒有攻擊龍衛軍最強的前鋒,而是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對方陣型的腰部——那裡正是趙崇韜所在的中軍位置,也是龍衛軍指揮銜接的薄弱點!
“保護都尉!”龍衛軍一陣慌亂。
楊延昭身先士卒,手中白蠟杆長槍如蛟龍出海,雖無槍頭,卻勢大力沉,精準地點在試圖阻擋的龍衛軍士兵的關節、手腕處,使其瞬間失去戰鬥力。他身後的二十名精兵,更是如同虎入羊群,配合默契,瞬間將龍衛軍的中軍攪得天翻地覆!
趙崇韜又驚又怒,揮刀迎戰楊延昭。兩人刀來槍往,戰在一處。趙崇韜力大刀沉,招招狠辣;楊延昭槍法靈動,融合了楊家槍的狠厲與現代格鬥的高效,雖力量稍遜,卻總能以巧破力,抓住對方因急躁而露出的破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幾個回合後,楊延昭賣個破綻,誘使趙崇韜全力一刀劈來,他則側身閃避,同時長槍猛地一記精準的橫掃,正中趙崇韜因用力過猛而露出的肋下空檔!
“砰!”一聲悶響。
趙崇韜踉蹌後退數步,肋下劇痛,雖未受傷,但按照規則,此處中招已算“陣亡”!
主將“陣亡”,中軍被襲,龍衛軍頓時陣腳大亂!而此刻,之前一直采取守勢的虎翼軍主力,在楊洪等人的指揮下,如同潮水般反撲過來,內外夾擊!
龍衛軍右廂,這支素來驕橫的精銳,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打得潰不成軍!軍旗被楊延昭親手奪下!
整個校場,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這逆轉的一幕驚呆了。以弱勝強,而且勝得如此乾淨利落,戰術運用如此精妙!這完全顛覆了他們對禁軍演練的認知!
閱兵台上,潘美的臉色第一次變得有些難看,他握著茶杯的手指微微發白。而端坐中央的宋太宗趙光義,眼中卻爆發出驚人的神采,他身體微微前傾,緊緊盯著場中那個持槍而立的年輕身影。
“好!好一個以智取勝,好一個楊六郎!”趙光義忍不住撫掌讚歎,聲音雖然不高,卻清晰地傳入了周圍重臣的耳中。
演練結束的號角吹響。虎翼軍左廂兩百人,雖個個帶“傷”石灰印記),衣衫狼狽,卻昂首挺胸,隊列整齊地退出場地,眼神中充滿了激動與自豪。而龍衛軍那邊,則是一片垂頭喪氣,趙崇韜更是麵色鐵青,無地自容。
楊延昭收槍,向閱兵台方向躬身行禮,姿態依舊從容。
經此一役,楊延昭之名,真正響徹禁軍,震動汴京!
他不僅證明了自身的帶兵能力,更向皇帝和所有人展示了,他所倡導的“紮實準備”、“紀律配合”以及靈活戰術的巨大威力。那些之前彈劾他的言論,在鐵一般的事實麵前,不攻自破。
皇帝當眾給予了虎翼軍左廂豐厚的賞賜,並對楊延昭勉勵有加。
回到營地,虎翼軍左廂歡聲雷動,兵士們看向楊延昭的目光,充滿了狂熱的崇拜與信服。這支原本的爛攤子部隊,經此一戰,真正凝聚出了魂,鍛出了骨!
楊延昭站在點將台上,看著下方激動的人群,心中並無多少得意。他知道,這隻是開始。他成功地在這權力的角鬥場上,亮出了鋒芒,站穩了腳跟。但隨之而來的,必將是更猛烈的風浪,來自潘美,來自朝堂,也來自北方那日益迫近的戰爭陰雲。
他抬頭望向北方,目光深邃而堅定。
鋒芒已露,便再無退路。他必將攜此銳氣,在這大宋的朝堂與沙場之上,劈波斬浪,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也是屬於楊家將的全新道路!
喜歡重生楊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重生楊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