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手捧詔書與玉璽,麵向北方其時王韌已啟程赴洛陽),朗聲道:“臣諸葛亮,恭奉天子禪位詔書及傳國玉璽!恭請神州王殿下,早正大位,承天受命,光耀神州!”
“神州王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殿外的荊州軍將士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浪席卷了整個許都!
漢獻帝劉協退居後殿,不久便在神州軍的“護送”下,黯然離開了這座他從未真正主宰過的都城,前往洛陽。
諸葛亮坐鎮許都,迅速接管漢室留下的文書檔案、府庫錢糧,安撫前朝官員甄彆錄用或遣散)。
同時,他立刻以八百裡加急,將禪位詔書和傳國玉璽,連同許都已定、漢帝已遜位的捷報,火速送往正在籌劃定都洛陽事宜的神州王王韌處。
消息傳至王韌軍中,全軍沸騰!最後的障礙掃除,天命已至!
王韌在鄴城或赴洛陽途中)接到詔書玉璽,撫掌大笑:“孔明不負孤望!天命在孤!”他立刻下令:
以最隆重的儀仗,護送傳國玉璽及禪位詔書先行至洛陽。
命諸葛亮妥善處理許都善後,隨後率荊州軍文武進入洛陽。
加速洛陽宮室修繕及登基大典籌備。
布告天下,宣布漢帝遜位,神州王奉天承運,將於洛陽受禪登基,定國號,開新元!
許都的陷落與漢帝的禪讓,如同一把鑰匙,徹底打開了通往帝座的大門。
神州王王韌,將以無可爭議的姿態,在象征著華夏正統的洛陽城,完成那場君臨天下的加冕。
一個新的紀元,一個屬於神州的帝國,即將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噴薄而出!
洛陽,南宮德陽殿,氣象萬千。這座曆經滄桑的漢家宮闕,在諸葛亮、周不疑的精心籌備下煥然一新。
朱漆廊柱光可鑒人,琉璃瓦在秋日陽光下流淌著金色的輝光。
殿前廣場,漢白玉鋪就的禦道兩側,甲胄鮮明的禁衛軍如同雕塑般肅立,旌旗招展,儀仗森嚴。
空氣中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息,更湧動著一種改天換地的澎湃激情。
今日,是神州王王韌正式受禪於漢帝,登基為帝的日子!
數日前,漢獻帝劉協在張遼所率精銳的“護衛”下,乘坐著華麗卻顯得格外沉重的天子鑾駕,抵達了洛陽。
諸葛亮親率百官於城外三十裡迎接,禮儀之隆重,前所未有。
然而,無論是迎接的群臣還是圍觀的百姓,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一場盛大而體麵的葬禮——為四百年漢王朝舉行的葬禮。
劉協在南宮偏殿暫住,神情木然。
麵對諸葛亮恭敬卻疏離的奏對,麵對宮人小心翼翼卻難掩好奇的目光,他像一個精致的木偶,被無形的絲線牽引著,走向那個早已注定的結局。
漢室的餘暉,在這座象征其鼎盛的舊都,即將徹底散儘。
吉時已到!渾厚悠揚的景陽鐘響徹雲霄。
德陽殿前,文武百官按品秩肅立。左側為首,諸葛亮羽扇輕搖,神色莊重;右側為首,賈詡目光深邃,不動如山;周不疑侍立諸葛亮身後,少年英姿,氣度不凡。
其後史柱、趙雲、黃忠、馬山、甘寧、文聘、魏原、張遼、魏延、劉淵、關羽、張飛、馬超、楊春、陳狐、李奕、張白騎、馬忠、王平、李儒、龐統、徐庶、陸遜、馬良、劉巴、蔣琬、劉敏、滿寵、虞翻、張鬆……
王韌麾下所有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濟濟一堂,如同璀璨星河,拱衛著那至高無上的禦座。
甚至安樂侯曹植,吳侯孫權亦身著侯爵禮服,立於文臣之列,神情複雜卻平靜。
鐘聲九響畢,禮官洪亮的聲音穿透寂靜:“吉時已至——!恭請神州王殿下升殿——!”
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王韌身著玄色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步履沉穩而有力,一步步踏上德陽殿高高的玉階。
陽光灑在他身上,袞服上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仿佛活了過來,散發出威嚴而神聖的光芒。
這一刻,他不再是割據一方的諸侯,而是即將承載天命、主宰神州的帝王!
王韌立於禦座之前,並未立刻坐下。他目光如炬,緩緩掃過階下群臣,掃過這象征權力巔峰的殿堂,最終仿佛穿透了宮牆,看到了萬裡河山,億萬生民。
禮官再唱:“恭請天子陛下——!”
偏殿門開,漢獻帝劉協在兩名內侍的攙扶下,身著早已不合身的舊式天子冕服,步履蹣跚地走了出來。
他臉色蒼白,眼神空洞,如同一個被抽走了靈魂的軀殼。
他手中捧著一個紫檀木盤,盤中赫然是那枚象征著華夏最高權力的——傳國玉璽!
劉協在王韌麵前停下,身體微微顫抖。他張了張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一旁的內侍連忙展開早已備好的禪位詔書,高聲誦讀:
“谘爾神州王王韌:朕聞天命靡常,惟德是輔……漢室陵遲,奸雄竊命,神器蒙塵,生靈倒懸……王奮起荊楚,廓清寰宇,拯溺救焚,功蓋三皇,德逾五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今朕欽承昊天之明命,效法堯舜之至公,禪位於爾!爾其敬膺曆數,允執厥中,光宅四海,永綏兆民!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