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啟二年的盛夏時節,交州番禺港即今日的廣州)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港口內,無數船隻密密麻麻地排列著,仿佛遮蔽了整個海麵,陽光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跳躍,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船帆如同雲朵一般在藍天中飄揚,而那些飄揚的旌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彰顯著即將啟航的壯誌豪情。
在這一片繁忙之中,新晉的“南漢王”孫權,身著一襲赤色的王袍,顯得格外醒目。
他站在最大的一艘五層樓船——“鎮海號”——的船頭,意氣風發,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這艘“大福船”是神州帝國工部最新研製,是海上航行的巨無霸,其規模之大,裝飾之華麗,無不彰顯著的帝國的強大。
孫權的身後,是一群追隨他南下的江東舊部精英。其中,魯肅以沉穩睿智著稱,他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提出明智的建議,為孫權的決策提供堅實的支撐。
程普,作為老成持重的將領,他的經驗和穩重是孫權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淩統、徐盛、丁奉等將領,則以悍勇善戰聞名,他們的勇猛和戰術才能是孫權軍隊中的利刃。
在政略方麵,張昭、顧雍和諸葛瑾的才能同樣不可或缺。
張昭長於政略,善於處理內政事務,為孫權穩固後方。
顧雍擅長人事及律法,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和保障。
諸葛瑾則以其深邃的外交手腕,為孫權在複雜的關係中贏得有利地位。
這些精英的共同努力,使得孫權的勢力得以迅速崛起。
此次出征,孫權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包括精銳水師八萬和善戰步卒七萬)已經全部登船完畢。
他們攜帶著無數的糧秣、軍械、工匠工具、稻種和典籍,這些物資不僅是為了戰爭的需要,更是為了在新的土地上建立穩固的根基。
糧秣保證了軍隊的日常供給,軍械則是他們戰鬥的利器,工匠工具則預示著他們將要在新占領的土地上建設家園,稻種和典籍則承載著農業生產和文化傳承的希望。
隨著一聲令下,船隊緩緩駛離港口,開始了他們的南征之旅。海風中,孫權的旗幟高高飄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在那片波光粼粼的江岸邊,天啟帝的特使身著華麗的朝服,手持金黃色的詔書,神情莊重地站立在眾人麵前。
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在江風中回蕩:“……奉天啟帝之命,特封孫權為南漢王,授予節鉞,開府建牙!”
“準許其率領部眾南征,拓展疆土,安撫百姓,教化那些未開化的蠻荒之地,永遠成為神州帝國的堅強藩屏!南漢王,望你勉力為之!”
孫權,這位曾經雄踞江東的諸侯,帶領著一群忠誠的將領和士兵,跪拜在特使麵前,雙手高舉過頭頂,恭敬地接過了那象征著權力和責任的詔書。
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對開疆拓土、裂土封王的熾熱光芒。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孫權的思緒飄向了那遙遠的南方,那裡有廣袤的土地等待著他去征服,有無數的部落和民族等待著他去教化,有無儘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去麵對。
他想象著自己如何帶領著英勇的士兵,披荊斬棘,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如何在那片土地上建立起繁榮的城池,如何讓那些蠻荒之地的人民,沐浴在漢族文明的光輝之下。
他夢想著那些曾經荒蕪的原野,將變成肥沃的農田,那些原始的村落,將發展成為繁華的市鎮,而那些曾經野蠻的部落,將逐漸融入神州文明之中。
他深知,這一切並非易事。南征的路途遙遠而艱險,既有崎嶇的山路,也有湍急的河流,更有那些尚未臣服的部落和凶猛的野獸。
但他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誌,他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將士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完成這一偉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