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風波建安二十九年,炎漢王國在相對平靜的表象下,進行著兩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場是深入敵國腹地的情報暗戰,另一場是海外孤島上的生存之爭。
軍師徐庶親自策劃了對阿克蘇姆王國的情報滲透。他並未派遣軍人,而是精心挑選了幾批身份各異的人員作為細作潛入阿克蘇姆。
以來自三角洲的庫施商人或歸附的阿拉伯商人為掩護,攜帶絲綢、瓷器等奢侈品,沿著紅海沿岸或尼羅河—沙漠商路南下,進入阿克蘇姆的核心城鎮。
他們的任務是觀察城市規模、防禦、市集物價、軍隊調動,並嘗試接觸低層官吏。
選派數名機敏且通曉教義的道士,偽裝成尋求知識交流的遊方學者,試圖進入阿克蘇姆的修道院或圖書館,了解其宗教信仰、曆史淵源和社會結構。
以傳授製陶、冶金技術為名,設法進入阿克蘇姆的工匠區,窺探其金屬冶煉、武器製造的水平。
這是一項危險而漫長的任務。阿克蘇姆王國管理相對嚴密,對外來人警惕性高。第一批派出的細作,有的因身份暴露而杳無音信,有的隻能在邊境地區活動,難以深入。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數月後,終於有零碎的信息通過隱秘渠道傳回。
阿克蘇姆王權強大,但內部似乎存在信奉傳統多神教的貴族勢力與基督教王權之間的微妙矛盾。
其軍隊核心是重裝步兵類似羅馬軍團方陣)和戰象部隊,騎兵相對較弱。他們擁有大型的石料建築技術,城池堅固。
阿克蘇姆王族控製著紅海貿易,與羅馬拜占庭)和波斯都有商業往來,十分富庶。
其都城位於高地埃塞俄比亞高原),氣候涼爽,易守難攻,而且通往都城的道路崎嶇難行。
這些情報雖然瑣碎,卻如同拚圖般,讓劉備和徐庶對南方的強敵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阿克蘇姆是一個有著成熟文明、強大軍力和複雜內政的對手,絕非輕易可以征服的蠻族。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北海外,那片被稱為“瀛洲”的神秘島嶼上,拓殖者們正麵臨著一場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這個島嶼,被蔚藍的海洋所環繞,島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瀑布和溪流點綴其間,自然風光旖旎迷人。然而,這片看似寧靜的土地上,卻隱藏著激烈的衝突和緊張的氣氛。
被派遣到瀛洲島上的鎮守使吳砧,麵對著棘手的局麵。他最初采取的“剿撫結合”的策略,試圖通過軍事行動和安撫政策來平息與土著關切人之間的矛盾,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吳砧的軍事行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關切人,但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的衝突。
漢人移民的到來,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開始大規模砍伐森林,開辟田地,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這一行為嚴重破壞了關切人傳統的狩獵場地和聖地,這些地方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生存的資源,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寄托。漢人與關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因此不斷升級。
關切人對於漢人破壞他們聖地的行為感到憤怒和無助。他們嘗試通過和平的方式與漢人溝通,希望對方能夠尊重他們的文化和習俗,但這些努力往往被忽視。
有限的交易和貿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方的經濟衝突,但無法彌補關切人因生存空間被擠壓而產生的仇恨。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切人的不滿情緒逐漸積累,最終在一個月圓之夜爆發。
數千名關切人從島嶼各處的山林中彙聚起來,他們手持長矛、弓箭和各種原始武器,在部落酋長們的帶領下,對漢人的據點發動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圍攻。
他們不再進行小規模騷擾,而是如同潮水般湧向木柵欄,投擲火炬,用粗大的樹乾撞擊寨門。
敵軍的攻勢如同狂風暴雨,一波接一波,似乎永無止境。他們高聲呐喊,揮舞著武器,仿佛要將整個營地吞噬。火光映照著他們猙獰的麵孔,使得這場夜戰更添了幾分恐怖。
吳砧率軍拚死抵抗。漢軍的強弩在夜間防守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密集的箭雨一次次射退靠近的敵人。弓箭手們在黑暗中準確無誤地射出每一箭,箭矢如同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生命。
但關切人人數眾多,且極其悍勇,不顧傷亡地向上衝。他們似乎對死亡毫無畏懼,前赴後繼,誓要突破漢軍的防線。
部分地段木柵被點燃,最後被攻破,密集的防守終於出現了缺口,雙方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
火光中,士兵們的身影交錯,刀劍相擊的聲音此起彼伏。漢軍士兵們用儘全力,試圖堵住缺口,但關切人的攻勢如同狂潮,一波又一波地衝擊著他們的防線。士兵們在火光中浴血奮戰,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鮮血。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黎明時分,關切人在丟下大量屍體後暫時退去。漢軍雖然守住了營地,但傷亡慘重,箭矢消耗巨大,柵欄多處破損,氣氛空前壓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士兵們疲憊不堪,滿臉煙塵,但他們的目光中仍然透露出堅定和不屈。吳砧本人也負了輕傷,他的手臂上纏著染血的繃帶,但他的眼神依舊堅毅,仿佛在告訴他的士兵們,無論多麼艱難,他們都將堅持到底。
在這場衝突中,瀛洲島上的和平與寧靜被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戰火與硝煙。拓殖者們和關切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否則雙方都將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難之中。
這場戰鬥成了雙方心中難以抹去的烙印。關切人雖然暫時撤退,但他們並未放棄,他們知道,隻要他繼續施加壓力,漢軍終將難以支撐。而漢軍則在吳砧的帶領下,準備迎接下敵人一輪的進攻
吳砧深刻地認識到,如果不能完全摧毀敵對勢力的抵抗意誌,或者尋找到一種和平共存的策略,那麼這個位於海外的戰略據點終將難逃被拖垮的命運。
但這個據點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對於王國的整個戰略部署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旦失守,將對整個戰局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麵影響。
因此,他立即采取行動,一方麵組織起所有可用的人力資源,夜以繼日地搶修受損的工事,以確保據點的防禦能力能夠儘可能快地恢複。
另一方麵,他親自起草了一封充滿緊迫感的求援信,詳細描述了當前的嚴峻形勢和迫切需要的援助。
為了確保信件能夠安全送達,他挑選了最勇敢和機敏的信使,命令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乘坐最快的船隻,穿越重重危險的海域,返回鎮西關,向魏延將軍請求緊急增援以及更多的武器裝備。
在遙遠的瀛洲,緊張的氣氛籠罩著每一個角落。據點的士兵們在堅守崗位的同時,也在焦急地等待著來自後方的支援。
而在炎漢王宮,炎漢王劉備正忙於處理各種軍政事務,突然間,瀛洲的求援信和來自阿克蘇姆的零星情報幾乎同時擺上了他的案頭。
這兩份重要文件的到來,無疑給劉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內憂外患啊…”他輕歎一聲,看向徐庶,“元直,兩處皆急,如何應對?”
徐庶早已深思熟慮:“大王,瀛洲之事,關乎王國西進戰略與陛下指天啟帝王韌)的期望,必須保住!”
“請即刻下令,命魏延將軍抽調兵力、船隻、物資,火速支援瀛洲,務求一戰定乾坤,徹底降服或清剿島上土人!”
“至於阿克蘇姆,”徐庶頓了頓,“細作之事,需持之以恒,但目前不宜刺激對方。”
“可命南疆塞繼續保持守勢,甚至可適當減少巡邏頻率,示敵以弱,麻痹對方。待瀛洲穩定,西線無虞,國內根基更為深厚之後,再圖南方不遲。”
劉備采納了建議。詔令迅速發出:命魏延不惜代價,穩固瀛洲。命張飛謹守南疆塞,加強偵查,暫避大戰。另外加速三角洲內“格物分院”的建設,力爭早日實現火藥等武器的自產。
炎漢王國的開拓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陸上的強敵與海外的孤島,同時考驗著這位炎漢之王的智慧與決斷。
而在更遙遠的西方,那片被稱為“西海”的浩瀚大洋,依舊籠罩在迷霧之中,等待著勇敢者去探索。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