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炎漢王國進入了一個外鬆內緊的關鍵時期。
外部,來自阿克蘇姆的直接軍事威脅因彎月穀之敗而暫時消退;內部,則圍繞著帝國西進戰略的落實和王國內部的深度整合,展開了新一輪的布局。
天啟二十二年春,一支規模空前的艦隊出現在瀛洲島以西的海平麵上。
旌旗招展,最大的樓船之上,飄揚著“甘”字大旗和象征帝國海軍總督的旌節。甘寧,奉皇帝王韌之命,正式駕臨西洋。
在瀛洲島擴建一新的港口,魏延率眾隆重迎接。兩位名將,一位是陸上猛虎,一位是海上蛟龍,此刻為了帝國的西洋戰略會師於此。
甘寧登岸後,立即聽取了魏延關於瀛洲平定和西海探索的詳細彙報,並仔細研究了韓濤繪製的海圖。
“文長將軍辛苦了!此島位置關鍵,乃帝國西進之基石!”甘寧肯定了魏延的功績,隨即展開皇帝詔書,宣布“西洋都護府”正式成立,以瀛洲島為臨時治所。
他帶來的不僅是帝國的權威,還有大量的資源:更多的戰艦、經驗豐富的水手、專業的測繪人員、以及格物院最新研製的星盤和更精確的計時沙漏,這將極大提升遠洋航行的準確性。
甘寧與魏延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采取分兵策略,以期在廣闊的海域中實現各自的戰略目標:
北路:甘寧親自掛帥,帶領一支由精銳水師組成的主力艦隊,他們裝載了充足的補給物資,準備應對長途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
艦隊沿著韓濤先前探索的航線,向西進發,目標直指那片傳說中的“新大陸”。甘寧的使命不僅是建立一個穩固的沿海據點,更重要的是要詳細探查這片未知土地的海岸線走向,以及潛在的資源分布情況。
他們希望能夠在新大陸上發現豐富的礦產資源、肥沃的土地,甚至是未被發現的珍稀動植物,為帝國的進一步擴張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路:魏延則負責鞏固瀛洲島的防禦,確保這個戰略要地的安全。同時,他派遣了一支由經驗豐富的船長和勇敢的水手組成的分隊,向南探索未知的海域。
他們的任務是尋找可能存在的其他島嶼,或是發現一條通往炎洲西海岸即大西洋岸)的航線。
如果能夠成功找到這條航線,那麼與劉備領導的炎漢王國之間的海上聯係將變得更加直接和便捷,這對於炎漢王國對外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南路的探索還可能揭開更多未知的地理秘密,為帝國的海洋知識庫增添新的篇章。
帝國的西洋經略,以瀛洲為跳板,全麵鋪開。這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對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甘寧和魏延的計劃,旨在通過海上力量的擴展,為帝國開辟新的疆域,同時促進帝國與遠方國家的聯係,以期給帝國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強盛。
就在甘寧和魏延忙於開拓西洋的同時,炎漢王劉備在“洛陽”王都,將主要精力轉向了內政治理。
彎月穀之戰帶來的和平窗口期彌足珍貴,他必須利用這段時間,將尼羅河三角洲徹底消化,變成王國堅不可摧的基石。在徐庶的輔佐下,一係列深層次的改革措施陸續推出。
經濟上幣製統一,發行“炎漢五銖錢”,強製推行,逐步取代物物交換和當地各種混亂的貨幣形式,促進商業流通。
大力創辦官營手工業,設立官營的冶鐵、製鹽、織布工坊,利用中原技術提高產量,並控製戰略物資。
改革稅收體係,推行“租庸調製”的變體,以土地稅和人頭稅為主,減輕貧民負擔,確保國家財政收入。
在文化教育上,仿照帝國科舉取士在太學和各郡官學的基礎上,試行定期考核選拔製度,擇優錄用通曉漢文化的本地貴族子弟和漢人移民中的才俊進入基層官僚體係,打破完全依賴血統和軍功的舊例。
把道觀網絡化,鼓勵道教在各縣、鄉建立道觀,將其作為傳播漢文化、推行教化的基層節點。道士往往兼任醫官和啟蒙教師,影響力深入民間。
在民族融合方麵,炎漢鼓勵不同種族和部落之間通婚:頒布法令,鼓勵漢人士兵、移民與歸附的本地女子通婚,並給予一定的賦稅優惠,加速血緣和文化融合。
重新進行土地分配,將無主荒地和國家控製的土地,優先分配給忠誠的歸附部落民和漢移民混居的村莊,形成利益共同體。
這些政策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遇到了舊有勢力的抵觸和基層執行的困難。
但在劉備的威望影響和徐庶的精心籌劃下,總體上在穩步推進。
這使得三角洲地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水利設施完善,農田阡陌縱橫,新興的城鎮集市繁榮,漢話逐漸成為通用語言。
在南疆塞一線,自從那場彎月穀之戰結束後,這片土地似乎進入了一個長時間的相對平靜期。
張飛,作為劉備麾下的一員猛將,他嚴格執行著主公的防禦策略,不再主動發起挑釁,避免了不必要的衝突和戰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張飛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深知和平隻是暫時的,戰爭的陰雲隨時可能再次籠罩這片土地。
因此,他日夜不休地操練兵馬,讓士兵們時刻保持最佳的戰鬥狀態。他親自監督城防的加固工作,將南疆塞打造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仿佛銅牆鐵壁一般,任何敵人都難以攻破。
與此同時,張飛還派出了一支支精銳的斥候隊伍,他們如同幽靈一般滲透到敵方的領地,進行偵查和監視。
這些斥候們不畏艱險,深入阿克蘇姆邊境,將敵軍的兵力調動、部落動向等重要情報源源不斷地傳回王都,為劉備的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情報支持。
在阿克蘇姆方麵,卡萊布國王似乎將他的注意力和國力轉向了南方的阿拉伯半島和紅海貿易。
他似乎對北方的漢人采取了一種守勢,不再積極地向北擴張,而是專注於鞏固和擴大南方的貿易網絡。
然而,徐庶派出的細作們傳回的信息卻揭示了阿克蘇姆內部並不像表麵上那樣平靜。
關於王位繼承人的爭論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總督開始表現出離心傾向,他們對卡萊布國王的統治產生了質疑,甚至暗中謀劃著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些暗流湧動的跡象表明,南線的平靜或許隻是更大風暴前的醞釀,一旦時機成熟,這些潛藏的矛盾和衝突可能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帝國艦隊已揚帆西去,王國內政正深耕不輟。炎漢王國在經曆了初期的征戰與開拓後,進入了一個夯實基礎、積蓄力量的新階段。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這片大陸的最終歸屬,遠未到塵埃落定之時。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