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甘寧西征_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16章 甘寧西征(1 / 1)

天啟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炎漢王國的開拓與內治都進入了深水區。

西方,帝國的探索取得了裡程碑式的突破;國內,改革的陣痛也開始顯現。

甘寧帶領著龐大的西洋艦隊主力,勇敢地駛入了浩瀚無垠的“西海”——這片被後世稱為大西洋的廣闊水域。

他們的航程漫長而艱辛,曆時近兩個月,經曆了無數的風浪和挑戰。在這段艱難的航行中,艦隊依靠著先進的航海技術,以及全體船員堅定的意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成功地克服了重重困難。

在茫茫的大海上,艦隊遭遇了難以預測的風暴,船隻在狂風巨浪中搖擺不定,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被吞噬。不僅如此,他們還麵臨了迷航的危機,一度在無邊的海域中失去了方向。

在物資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淡水資源的短缺成為了艦隊生存的最大威脅。然而,甘寧和他的船員們憑借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和智慧,利用天體和格物院的最新導航儀,最終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經過長時間的航行,他們終於抵達了一片未知的海岸線。這片海岸線大致位於西非的塞內加爾至幾內亞灣一帶,對於甘寧和他的艦隊來說,這裡是一片全新的世界。

與之前韓濤發現的北部海岸不同,這裡的植被異常茂盛,熱帶雨林幾乎與海灘相連,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

氣候炎熱潮濕,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而蚊蟲的肆虐更是給登陸的船員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在這樣的環境下,甘寧展現出了他卓越的領導能力和戰略眼光。他仔細觀察了海岸線的地形,最終選擇了一處河口地帶作為登陸點。

這個河口地帶可能是岡比亞河或其他類似的大型河流的入海口,地勢相對開闊,有利於大規模的登陸行動。

更重要的是,這裡不僅有充足的淡水供應,而且河口地帶的地形為艦隊提供了一定的天然屏障,有利於防禦和建立臨時基地。

甘寧的這一決策,不僅為艦隊提供了必要的補給和休整的機會,也為後續的探險和可能的殖民活動奠定了基礎。

艦隊的船員們在登陸後,迅速展開了對周圍環境的探索和研究,他們記錄下了豐富的地理信息和生物種類,為帝國帶回了寶貴的海外知識。

而甘寧的艦隊,也成為了帝國曆史上第一個成功橫渡大西洋,並在西非海岸建立據點的海軍力量。

在登陸過程中,甘寧和他的部隊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當地土著的頑強抵抗。這些土著居民,可能是沃洛夫人、曼丁哥人等民族的先民,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堅定的守護意誌。

他們精通叢林生存之道,利用毒箭和長矛作為武器,在茂密的叢林中神出鬼沒,給登陸部隊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挑戰。

甘寧知道要想在這片土地上立足,必須首先確保部隊的安全。因此,他果斷下令建立一個堅固的營寨,以抵禦可能的攻擊。

他們利用強弩和火藥武器構築起一道防線,儘管火藥武器的使用被謹慎控製,以避免過早暴露軍事優勢,但這些先進的武器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擊退了土著的數次襲擊。

在確保了安全之後,甘寧決定以皇帝和帝國的名義,正式將這個新建立的據點命名為“新洛陽”。

這個名字不僅承載著對帝國輝煌曆史的致敬,更寓意著這裡將成為帝國在西洋的新都城,象征著帝國版圖的擴張和影響力的延伸。

為了鞏固這個新據點,甘寧立即組織起一支由精乾人員組成的建設隊伍。他們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建設工作,伐木築城,修建碼頭,開辟通往內陸的小徑。

這些工程不僅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更是為了確保物資的運輸和後續部隊的支援。甘寧深知,一個穩固的後勤保障是長期駐守和進一步擴張的基礎。

與此同時,甘寧還派出了數支探險隊,他們沿著河流向內陸進發,深入探索這片未知的土地。探險隊的任務是收集關於內陸地理、資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土著部落的情報。

這些信息對於製定未來的戰略計劃至關重要。探險隊在行進中遇到了各種挑戰,包括險峻的地形、惡劣的氣候以及可能的敵對勢力,但他們不畏艱險,勇敢地完成了任務,為帝國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探險隊帶回了令人振奮又警惕的消息:內陸存在著組織嚴密的部落聯盟,他們控製著黃金和食鹽的貿易,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初步的官僚體係可能指向加納帝國前身或類似政權)。這些“黑膚王國”的實力,似乎不亞於南方的阿克蘇姆。

甘寧意識到,僅僅一個沿海據點遠遠不夠。他一方麵加緊建設“新洛陽”,將其作為未來經略西洋的根本;另一方麵,則派出快船,將發現“新洛陽”及內陸強權的消息,分彆送往神州帝國本土和炎漢王國,請求更多的支持和指示。

就在甘寧於西洋建立“新洛陽”的同時,炎漢王國內部,劉備和徐庶推行的深度改革也開始觸及深層矛盾,引發了陣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土地兼並初現,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部分漢人官僚和早期移民中的有權力者開始利用權力和財富,兼並那些不適應新稅製或遇到天災人禍的普通農民包括漢移民和歸附土著)的土地,導致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出現不穩定因素。

文化衝突激化,由於王國強製推行漢話漢字、貶抑本地神靈的道教傳播,雖然成效顯著,但也引起了部分堅守傳統的本地貴族和祭司的暗中抵製。

一些地區出現了秘密集會,傳播不利於漢人統治的言論,甚至發生了小規模的騷亂。

官僚係統的磨合出現難題,新試行的“科舉取士”製度,雖然選拔出了一些人才,但也觸動了原有以軍功和歸附為基礎的貴族集團的利益。兩者在官場上明爭暗鬥,行政效率受到一定影響。

最嚴重的一次事件發生在三角洲南部的一個縣。一名漢人縣令在推行土地清丈時手段粗暴,激化了與當地部落民的矛盾,又恰逢瘟疫流行,最終釀成了數百人規模的暴動。亂民殺死了縣令,焚燒了官倉。

雖然暴動很快被張飛派去的駐軍平定,但此事給劉備和徐庶敲響了警鐘。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徐庶感歎道,“大王,我等推行王化,操之過切矣。”

劉備也從最初的震怒中冷靜下來:“若非元直提醒,朕幾忘昔日顛沛流離之苦。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不慎。”

他們迅速調整政策:放緩某些過於激進的同化措施,懲治了幾個兼並土地過於嚴重的官員,加強了對基層吏治的監察,並派遣醫官前往疫區救災,緩和了緊張局勢。改革在陣痛中繼續前行,但節奏變得更加穩健。

南疆塞依舊平靜,但張飛和徐庶的細作都察覺到阿克蘇姆王國內部的不尋常。

老國王卡萊布的健康狀況似乎出了問題,幾位王子圍繞繼承權的明爭暗鬥日益公開化。一些邊境地區的阿克蘇姆總督也開始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

“阿克蘇姆若生內亂,於我而言,是機遇,亦是風險。”徐庶分析道,“機遇在於,我可趁機鞏固南方,甚至……風險在於,若其陷入徹底混亂,邊境失控,各種流寇、亂兵將蜂擁而至,反而更難管理。”

劉備下令,南疆塞繼續保持最高戒備,同時加強對阿克蘇姆內亂情報的收集,靜觀其變。

西洋的基石已經打下,王國的內部在陣痛中磨合,而南方的變局似乎近在眼前。

炎漢王國,再次站在了曆史的十字路口。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凡間小天師 傳說之大探險 東方聖人京華錄 戀綜之神仙姐姐愛上我 重生之從村長到巔峰 鑒寶賭石王 驚鴻令:女裝戰神定河山 陪著藍星成長 破產公主的邊關重建日誌 邪修也有編製,我在戰忽局當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