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在王帳前上演了一幕奇景。凱爾特的德魯伊與隨軍的道士們聚集在一起,他們各自拿出自己的法器進行比較。
凱爾特德魯伊的水晶球在陽光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而隨軍道士的八卦鏡則反射出耀眼的光輝,兩者交相輝映,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張龍用鬆煙墨在絲綢上畫符時,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老祭司突然跪拜,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原來,墨跡滲化成的形狀,與他們崇拜的橡樹神紋完全相同,這似乎預示著一種神秘的聯係和共鳴。
周不疑在塞納河畔設立了一所庠序,旨在傳播知識和文化。首日便有三百蠻族子弟入學,他們對新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其中有個紅發孩童在臨帖時突然驚呼,他發現“永”字的斜鉤筆法,竟與他們部落祭祀的雷神紋如出一轍。
這個巧合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震驚,仿佛是命運的安排,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在這一刻交彙融合。
這些故事和場景,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描繪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信仰和文化交流。
霜降時節的高盧,不僅見證了自然界的更迭,也見證了人類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立冬前夜,格物院送來特殊禮物。
以塞納河急流為動力的鍛錘機,正晝夜不停地打造板甲。新淬火技術使鐵甲泛著幽藍波紋,被法蘭克人稱作“龍鱗甲”。
十一月大雪,黛水首次封凍。漢軍乘雪橇突擊敵寨,橇板下的鋼刃在冰麵刮出琴鳴。被圍的勃艮第王見狀,竟扔下戰斧讚歎:“東方人來後,連戰爭都變得優雅!”
臘月祭灶,歸順部落獻上百頭馴鹿。周不疑命在鹿角係紅綢,放歸山林。次年春分,鹿群帶回大批野馬——馬鬃間還沾著大西洋的鹽晶。
天啟二十六年元日,碧羅郡原巴黎)舉行藉田禮。
周不疑親手扶犁翻開凍土,犁尖驚起冬眠的青蛙。觀禮的蠻族首領紛紛效仿,有個酋長不慎犁出古羅馬銀幣,其上奧古斯都頭像與漢字“豐”字幾乎一樣。
三月的春天,鶯鳥的歌聲在比斯開灣的上空回蕩,然而,這裡的氣氛卻並不像春天那般溫暖和煦。
一場激烈的抵抗戰終於在海風中畫上了句號,最後的抵抗力量在比斯開灣的波濤中瓦解了。
疲憊不堪的士兵們,他們的身影在晨曦中顯得格外淒涼,他們乘著簡易的樺皮舟,向著不遠處的海島逃去。
這些小舟在海麵上搖搖晃晃,仿佛隨時都可能被大海吞噬,但它們還是頑強地向著海島前進。
隨著太陽從海平麵緩緩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仿佛為這些逃亡者指引著方向。
在這一刻,朝陽與海麵的交相輝映,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頑強和希望。
田遠,這位久經戰火洗禮的老將,但他的眼中依然保持著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在追殺潰兵的途中,他忽然指著不遠處的礁石群,興奮地對身邊的同伴說:“看!那像不像我們家鄉琅琊台的棋盤石?”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懷舊和向往,仿佛在這一刻,他暫時忘卻了戰爭的殘酷和艱辛。同伴們順著他的手指望去,隻見那些礁石在朝陽的映照下,確實呈現出一種奇特的幾何形狀,與他們記憶中琅琊台那著名的棋盤石有著驚人的相似。
琅琊台,位於遙遠的東方,是他們共同的故鄉,那裡有著他們童年的記憶和家族的傳說。
棋盤石是琅琊台的標誌之一,傳說中,那是古代智者下棋的地方,石麵上的紋路如同棋盤一般整齊。
每當夕陽西下,棋盤石在餘暉中顯得格外神秘,吸引著無數遊人前來觀賞。而今,這些士兵在異國他鄉的海島上,竟然發現了與家鄉如此相似的奇觀,這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了一絲慰藉。
田遠的話語勾起了大家對家鄉的思念,他們開始互相講述起關於琅琊台的種種故事,那些關於曆史、文化和家族的傳說。在這一刻,他們仿佛暫時遠離了戰爭的陰影,回到了那個和平寧靜的家鄉。
儘管他們知道,回到家鄉的路還很遙遠,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實現,但至少在這個清晨,他們的心靈得到了片刻的安寧和自由。
周不疑在崖頂刻石紀功時,海風送來遠船汽笛。那是從新洛城駛來的商船,滿載著要在歐羅巴試種的江南稻種。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