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七年小滿,漢軍翻越比利牛斯山南麓時,灼熱的焚風裹挾著橄欖花香撲麵而來。
羅馬時代的引水渠殘骸間,幾個牧羊人用陶笛吹奏著帶有安達盧西亞風情的曲調,笛孔間流淌出的竟是《采薇》的變奏。
“此間日照酷烈,恍若燧明。”劉巴以袖遮陽,眺望著在熱浪中搖曳的銀色橄欖林,“然其沃野千裡,可效河套舊例,設‘金城郡’。”
六月的陽光如同火爐一般炙烤著大地,漢軍的旗幟在格拉納達河穀的上空迎風飄揚。摩爾風格的宮殿廊柱下,隨軍文吏們正忙碌地清點著西哥特貴族們獻上的珍貴典籍。
這些典籍中,不僅記載了西哥特人的曆史和文化,還有著無數的智慧和知識。文吏們小心翼翼地翻閱著每一頁,生怕錯過了任何重要的信息。
他們知道,這些書籍將會成為唐漢王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為後世留下寶貴的遺產。
七月的流火季節,戰事在塔霍河畔陷入了膠著狀態。西哥特殘部與柏柏爾騎兵聯合起來,利用乾涸的河床作為天然的屏障,設下埋伏。
他們巧妙地隱藏在河床的沙石之間,等待著漢軍的到來。漢軍的將領們雖然經驗豐富,但麵對如此複雜的地形和狡猾的敵人,也不得不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指揮著部隊前進。
劉淵的重甲騎兵在這鬆軟的沙地上舉步維艱,他們的盔甲沉重,戰馬在沙地上每邁出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
而柏柏爾人的輕騎兵則如同沙暴一般來去無蹤,他們輕裝上陣,騎術高超,能夠在沙地上快速移動,發起突然的襲擊。漢軍的士兵們麵對這樣的對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被柏柏爾人的輕騎突襲所擊潰。
在這樣的戰局中,漢軍的將領們不斷地調整戰術,試圖找到突破敵軍防線的方法。他們知道,隻有通過智慧和勇氣,才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取得勝利。
而西哥特殘部和柏柏爾騎兵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策略,試圖利用地形和速度的優勢,給漢軍造成最大的傷害。雙方的較量,不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抗,更是智慧和策略的較量。
在一個寧靜的月夜,周不疑像往常一樣巡視著營壘,確保一切安全無虞。夜色如水,銀輝灑滿大地,他注意到哨兵們正利用銅盾反射月光,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傳遞著信號。
這一幕讓他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如果能改進這種傳遞信息的方法,將大大提高軍隊的效率和反應速度。
於是,周不疑召集了營中的工匠們,向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去研究。
他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構想,工匠們根據他的指示,開始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原型。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他們最終遠距離信號燈。
八月初的某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海麵的薄霧,照耀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時,一場決定性的轉折正在醞釀之中。
田遠率領著他的艦隊,乘著大西洋的湧浪,悄無聲息地接近了裡斯本的海岸。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突襲,旨在打破敵人的防線,為自己的國家贏得戰略上的優勢。
在那場激烈的海戰中,田遠的水師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如同海上的幽靈,迅速而精準地擊潰了迦太基的艦隊。
戰鬥結束後,勝利的水師士兵們在繳獲的迦太基戰船上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戰利品——滿載著羅馬時代繪製的潮汐圖。這些古老的圖紙記錄了無數代航海者對海洋潮汐規律的觀察和研究,是無價之寶。
劉巴,一位深謀遠慮的謀士,當他撫摸著這些珍貴的潮汐圖時,心中湧起了無限的思緒。
他深知這些潮汐圖對於海上航行的重要性,它們不僅能夠幫助航海者更好地掌握海洋的規律,規避風險,還能在未來的海戰中提供巨大的戰略優勢。
隨著戰爭的勝利,周邊的部落意識到了唐漢的強大,紛紛前來示好。
科爾多瓦學者獻出譯成拉丁文的《周髀算經》,卡斯提亞騎士爭相購買漢式馬鐙,連格拉納達的摩爾宮廷都派來使者,用《古蘭經》換走《易經》抄本。
這日金城郡府庫前出現奇景:猶太銀匠將太極圖鑄入燭台,吉普賽占卜師用蓍草替代塔羅牌。
當隨軍醫師演示拔火罐時,有個柏柏爾巫醫突然解袍——他背上灼燒的部落印記,竟與穴位圖完全吻合。
周不疑在瓜達爾基維爾河畔設譯館,開館當日便收到了五種語言的《禮記》注疏。
秋分前後,格物院的巧思再現光華。為應對乾旱,工匠建成“龍骨翻車”——以驢力驅動的連環水車,可將深井之水提至三十丈高地。
更妙的是“鳴沙弩”,箭矢掠過沙丘時發出的嗡鳴能擾亂敵馬,柏柏爾人稱其為“沙漠魔鬼”。
隨著季節的更迭,天氣逐漸轉冷,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危機。在這個寒冷的季節,北非的騎兵隊伍與海盜聯手,他們駕駛著快速的帆船,沿著蜿蜒的海岸線,悄無聲息地逼近。他們的行動隱秘而迅速,仿佛幽靈一般在海麵上穿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漢軍的烽燧台突然燃起了神秘的綠色火焰。這綠色的光芒在夜空中顯得格外詭異,它是由特殊的燃料點燃的,這種燃料中混合了銅粉。
銅粉在火焰中燃燒時,產生了這種不同尋常的顏色,使得烽火在百裡之外依然清晰可見,仿佛夜空中的信號燈,向遠方傳遞著緊急的信息。
烽燧台的守衛們緊張地注視著海麵,他們知道,這綠色的火焰不僅僅是一個警告,更是對即將到來的敵人的威懾。他們迅速地準備好了弓箭和滾石,隨時準備迎戰可能的登陸敵人。
與此同時,漢軍的將領們也在緊張地部署著防禦策略,調動著士兵們前往可能的登陸點進行防禦。由於他們提前做好了準備,經過一番苦戰,最終解決了危機。
天啟二十八年元日,直布羅陀海峽首次結冰。漢軍與歸順部落舉行冰上慶典,賽駱駝的蹄聲震碎薄冰。當周不疑將葡萄酒灑入冰洞祭祀海神,浮冰突然裂成如意形狀——原是格物院預先雕刻的冰爆術。
到了三月暮春時節,薩拉戈薩的抵抗力量終於在漢軍的猛烈攻勢下徹底瓦解。殘存的士兵們四散逃亡,他們疲憊不堪,拖著沉重的步伐,向著庇裡牛斯山脈深處的隱蔽之地逃竄。
楊春率領大軍追擊潰軍,忽然他激動地指著遠處的雪坡,興奮地說:“看!那雪坡的形狀,像不像我們祁連山北麓的月牙泉?”
眾人順著他的手指望去,隻見那雪坡在陽光的映照下,確實勾勒出了一道彎彎的弧線,宛如月牙泉那般美麗而神秘。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托萊多城堡,周不疑正忙於刻石紀功,記錄下他們這一路走來的輝煌戰績。
正當他全神貫注於石刻之時,一隻信天翁意外地飛臨城堡上空,它盤旋著,最終緩緩降落,帶來了遠方的消息。
信筒中裝著的,是從遙遠的東方泉州駛來的商船的信件。這些商船滿載著珍貴的貨物——江南地區的桑苗,它們將被運往伊比利亞半島,嘗試在那裡進行種植,以期開拓新的絲綢生產地。
這封信不僅帶來了家鄉的消息,也帶來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周不疑知道,這些桑苗的種植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與東方的貿易往來,甚至可能改變伊比利亞乃至整個歐洲的經濟格局。
他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充滿了期待。在托萊多城堡的石壁上,他刻下了這些桑苗的使命,以及對未來美好願景的憧憬。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