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年,初春。
建安城的柳樹剛剛抽芽,一封八百裡加急從北方鎮北港送至王府。周循在奏報中詳細描述了與北方瑪雅城邦聯盟的第二次交鋒,以及更重要的發現——通往東海大西洋)的航道線索。
與此同時,南方的徐晃也送來軍報:靖南堡以南三百裡,發現一個擁有發達青銅冶煉技術的奇穆王國,其城邦規模遠超印加部落聯盟。
王府議事廳內,炭火還未撤去,但氣氛已經如同戰場般緊張。
“王爺,”曹仁率先發言,手指在地圖上劃出兩條線,“北有瑪雅,南有奇穆,皆是勁敵。我軍若雙線作戰,恐力有不逮。”
法正卻持不同意見:“鎮北港初立,水師新勝,正當趁熱打鐵。若待瑪雅人恢複元氣,恐更難對付。”
劉曄沉吟道:“南方奇穆雖強,但其與印加世仇,我可借力打力。北方瑪雅跨海而來,其心必異,確應重點防範。”
曹植靜靜聽著眾臣爭論,目光始終停留在地圖上那片廣袤的未知領域。良久,他緩緩起身:
“傳令:成立南、北兩路經略使司。”
眾臣肅然。
“北路經略使,由周循擔任。”曹植的聲音在廳內回蕩,“統轄水師主力及陸軍一萬,以鎮北港為基地,繼續探索北海航道,相機與瑪雅人建立穩定關係。”
“南路經略使,由徐晃擔任。統轄陸軍一萬五千,以靖南堡為基地,向南推進,務必要在雨季前打通通往奇穆王國的通道。”
他看向曹仁:“子孝坐鎮定夷關,總攬西線,防範印加反複。”
最後對劉曄道:“國相統籌糧草軍械,確保兩路供給。”
詔令既下,整個唐漢王國如同精密的機械開始運轉。
北路,鎮北港。
周循站在新落成的都督府望樓,看著港口內帆檣如林。二十艘主力戰艦已經完成整備,正在做最後的補給。
林弘快步登上望樓:“都督,瑪雅使者又來了。這次的態度……謙恭了許多。”
來的還是上次那個瑪雅貴族,但這次他卸去了所有象征武力的飾物,隻穿著一件簡單的白色棉袍。
“強大的鄰居,”通過通譯,瑪雅使者說道,“我們的大祭司希望能與你們和平共處。我們願意開放三個港口供你們貿易,分享北海的海圖,隻有一個條件——”
“不得在聖海域內捕獵鯨魚。”
周循與林弘對視一眼。這個條件出乎意料的簡單。
“我們可以答應。”周循道,“但我們要派使者前往你們的都城。”
使者猶豫片刻,最終點頭:“可以。不過路途遙遠,要穿越雨林,翻越群山。”
三天後,一支由二百人組成的使團從鎮北港出發。使團正使是毛玠的兒子毛宗,通曉外交;副使是林弘的侄子林遠,擅長航海;同行的還有二十名精通各業的學者。
臨行前,周循特意交代:“此去不僅要建立邦交,更要詳細了解瑪雅的曆法、建築、文字,特彆是他們的航海技術。”
南路,靖南堡。徐晃的推進則顯得艱難許多。
南方的雨林比北部更加茂密,沼澤遍布,毒蟲橫行。更麻煩的是奇穆人在叢林中設下的重重防線。
“將軍,前鋒又損失了三十多人。”副將渾身泥濘,左臂還插著一支吹箭,“這些奇穆人太熟悉地形,我們根本找不到主力決戰。”
徐晃看著地圖上標記的一個個傷亡點,眉頭緊鎖。傳統的漢軍戰法在雨林中處處受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