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十四年,八月。建安城,王府議事廳。一幅巨大的山海輿圖懸掛中央,其上清晰地標注著已知的世界:神州、唐洲、明洲、炎洲、靈洲,以及遠在重洋之外的商洲。
“王爺,商漢王周不疑有信至。”劉曄呈上一卷用蠟封好的絹書。
曹植展開細讀,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周不疑在信中詳述了他在“商洲”歐洲)的進展。
他利用羅馬帝國內部陷入混亂、軍閥爭位之機,已在其邊陲——不列顛尼亞行省britannia)及高盧gau)部分地區——建立了穩固的據點。
他正效仿故漢舊事,與當地部落首長結盟,傳播華夏教化,並利用羅馬軍團無暇北顧的時機,穩步擴張。
“好一個周不疑!”曹植將信傳給眾臣,“他在羅馬人的臥榻之側酣睡,使其如芒在背。如此一來,羅馬人縱有巨艦千艘,亦不敢儘數派來新大陸與我爭鋒。”
徐晃從南方發回的軍報印證了這一判斷:近年來,羅馬巡邏艦隊的規模明顯縮小,頻率也大不如前。
“王爺,此乃天賜良機。”曹仁進言,“我軍當向南、向西,全力開拓雨林與高原,將疆土連成一片。”
曹植走到輿圖前,目光掃過廣袤的唐洲,最終搖了搖頭。
“子孝之言,雖合兵家之理,卻非治國之長策。我等登陸已近十載,拓地萬裡,然新附之民,其心未穩。科拉部落之餘孽,仍在深山蠢蠢欲動。當務之急,是深耕,而非廣種。”
他隨即頒布了名為“固本培元”的新政:
軍事上:各軍鎮轉入守備,精練士卒,淘汰老弱。水師重點保障建安、鎮北、靖南三大核心港口與內陸的漕運暢通。
政治上:由鐘繇、董昭主持,將行之有效的《唐漢新律》與各部落習慣法融合,製定《永業令》,明確土地、水源、礦藏之權屬,平息爭端。
文化上:在各郡縣廣設“蒙學堂”,無論漢夷,八歲以上童子皆須入學,習漢字、學算術、明禮義。
經濟上:由毛玠統籌,修建貫通東西的“安第斯馳道”,連接沿海與高原,促進貨殖流通。
在新政策實施的一年時間裡,其成效顯著,令人矚目。境內曾經頻繁發生的衝突事件大幅度減少,社會秩序得到了顯著改善,人們的生活逐漸恢複了平靜。
與此同時,政府鼓勵開墾荒地的措施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荒蕪的土地被有效利用起來,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糧食產量翻了一番,為國家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隨著經濟的複蘇和稅收的增加,國庫逐漸充盈,財政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為未來的各項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
最讓曹植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在年末舉行的科舉考試中,數名土著子弟憑借他們對漢文的精通以及對部落事務的深刻理解,脫穎而出,成績斐然。
這些土著子弟不僅在文化知識上有著紮實的功底,而且在理解部落傳統和習俗方麵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們的表現不僅贏得了考官們的高度評價,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因此,這些優秀的土著子弟被委以重任,擔任了地方官吏的職位。
這些新任命的地方官吏,不僅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地方治理帶來了新的活力。他們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習俗,能夠更好地與民眾溝通,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同時,他們的上任也體現了朝廷對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尊重和包容,有助於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係,促進民族團結。
曹植深信,這些土著子弟的崛起,將會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實現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曹植格外注重與明漢王國趙廣的盟誼。他命世子曹苗親自執筆,與明漢世子保持書信往來,互通邊情,約定以中部地峽為界,互不侵擾,共禦外侮。
天啟二十五年,春。一個來自羅馬的龐大商船隊抵達建安港,其首領並非軍人,而是一位元老院的使者。
在朝天殿,使者獻上了精美的玻璃器、金銀幣和橄欖油,然後提出了他們的訴求:“偉大的唐漢王,羅馬願與貴國締結永世之好,開放所有港口。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貴國能勸說商洲的周漢王,停止對帝國北境部落的……支持。”
曹植與劉曄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周不疑在商洲的牽製戰略,已然奏效。
“使者此言差矣。”曹植溫和而堅定地回答,“商漢王與貴國北境部落之交涉,乃他邦之外務,孤不便乾涉。就如同孤不會過問,羅馬的軍團為何會出現在墨西哥灣一樣。”
他話鋒一轉,點到即止,隨即展顏笑道:“不過,唐漢與羅馬之友誼,自當珍惜。孤願與貴國互通有無,共促繁榮。”
羅馬使者無功而返,但兩國間的商貿航線卻因此更加緊密。
在這個寧靜的夜晚,曹植獨自一人登上了望海樓的頂層。他站在那裡,目光穿過夜色,俯瞰著腳下燈火輝煌的建安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城中家家戶戶的燈光如同繁星點點,映照出一片祥和的景象。而遠處,大海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寧靜而深邃,仿佛在訴說著無儘的故事。
“父王在看什麼?”一個稚嫩的聲音打破了夜的寧靜,世子曹苗輕手輕腳地走到了曹植的身邊。
曹植微微一笑,目光依舊凝視著遠方的大海,緩緩地回答道:“我在看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同時也在思考這和平之下潛藏的波瀾。”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羅馬人不會甘心失去他們的霸權,周不疑在商洲的壓力隻會越來越大。我們腳下的這片新土,雖然看似穩固,實則根基尚淺。”
他轉身,目光灼灼地看著兒子,仿佛要將這些話語深深地烙印在曹苗的心中:“苗兒,記住。開拓需憑勇力,但守成則需智慧。未來十年,唐漢要做的不是開疆拓土,而是要將腳下的土地,變成鐵打的基業。”
曹植的聲音在夜風中回蕩,他繼續說道:“待到我們兵精糧足,文化昌盛,萬民歸心之時,無論來自東方還是西方的挑戰,都將不足為懼。”
“我們要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過上更加富足和安寧的生活。我們要讓唐漢的旗幟,飄揚在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文明,成為後世傳頌的典範。”
曹植深吸了一口氣,仿佛是在感受著海風中帶來的曆史的重量。他深知,自己肩負著的不僅是國家的未來,還有無數子民的希望和夢想。
他輕輕地拍了拍曹苗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苗兒,你將來也會成為這個國家的領導者。你要記住,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征服,而在於守護。守護我們的人民,守護我們的土地,守護我們的文化。”
曹苗聆聽著父親的話語,心中湧動著一股莫名的激動和責任感。他知道,自己將來的路還很長,但此刻,他願意跟隨父親的腳步,為了唐漢的明天,為了這片土地的未來,不懈努力。
海風拂過,帶著新生土地的氣息。年輕的世子似懂非懂,卻將父親的話深深印入心中。唐漢王國的未來,將在這一“固本培元”的戰略下,走向一個全新的階段。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