磑磑ai),通“皚皚”,潔白的樣子。枚乘《七發》:“白刃磑磑,矛戟交錯”。
我將為您全麵解析枚乘《七發》中“白刃磑磑,矛戟交錯”這一名句,並深入探討這篇開創性漢賦的豐富內涵。後附《七發》全文。
《七發》名句解析與全文鑒賞
《七發》是漢賦形成的標誌性作品,以其宏大的結構、絢麗的辭藻和深刻的諷喻意義,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全新的文體——“七體”。賦中“白刃磑磑,矛戟交錯”的戰爭場麵描寫,展現了枚乘對貴族生活弊病的深刻洞察與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選文原文及注釋
以下是“白刃磑磑,矛戟交錯”的詳細解析:
原文片段注釋現代翻譯
白刃磑磑磑磑(aiai):同“皚皚”,潔白光亮的樣子,此處形容刀劍鋒利雪亮。雪亮的刀刃閃閃發光,
矛戟交錯矛:長柄直刺兵器。戟:結合戈與矛功能的複合兵器。交錯:交叉錯雜。長矛和大戟交錯密布。
上下文補充:
“白刃磑磑,矛戟交錯。收獲掌功,賞賜金帛。”
——這段描繪了盛大的田獵場景:刀光劍影,兵器林立,獵後論功行賞,展現了一幅充滿尚武精神的壯闊畫麵。
全文概覽與創作背景
作品結構與內容
《七發》是一篇結構嚴整、寓意深遠的賦作,全文通過八主客問答,以七件事啟發太子:
1.第一段:序言,寫吳客探問楚太子病情
2.第二段:論音樂之美
3.第三段:論飲食之精
4.第四段:論車馬之盛
5.第五段:論巡遊之樂
6.第六段:論田獵之壯包含“白刃磑磑”名段)
7.第七段:論觀濤之奇
8.第八段:論要言妙道
創作背景
曆史語境:西漢初年,隨著社會經濟的恢複,諸侯王貴族生活日益奢侈腐化。文帝、景帝時期,諸侯王勢力膨脹,宮廷貴族沉溺於聲色犬馬,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諷諫目的:《七發》明顯帶有諷喻貴族社會的創作意圖。枚乘作為吳王、梁王的文學侍從,目睹了諸侯貴族縱情聲色的生活狀態,借賦作進行委婉勸誡。
思想淵源:作品深受戰國縱橫家言辭技巧和楚辭浪漫主義風格的影響,同時又融入了黃老道家養生思想和儒家治國理念。
故事寓意與思想內涵
“白刃磑磑”的深層寓意
在“田獵”這一發中,“白刃磑磑,矛戟交錯”不僅是壯麗場麵的描繪,更蘊含多重深意:
1.對尚武精神的呼喚
與前幾發中的聲色享樂形成鮮明對比,田獵代表著陽剛、勇武的生命力量
通過軍事化的狩獵場麵,暗示貴族應從奢靡生活中覺醒,重拾勇武精神
2.對生命活力的激發
針對楚太子“久耽安樂,日夜無極”導致的萎靡狀態,田獵的緊張刺激是一劑精神良藥
刀光劍影的場麵意在震動太子的感官,激發其內在生命力
3.向“要言妙道”的過渡
田獵雖比聲色享樂更高一層,但仍是物質層麵的治療
為最後“要言妙道”的精神療法做鋪墊,形成從物質到精神的遞進
《七發》的整體思想架構
《七發》構建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案:
層次;內容;治療效果;象征意義
物質層麵;聲、色、味、遊;刺激感官;低級欲望
行為層麵;田獵含戰爭場麵);激發活力;勇武精神
自然層麵;觀濤;震撼心靈;自然力量
精神層麵;要言妙道;根本治愈;真理智慧
這種“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結構設計,體現了枚乘對人性與治療的深刻理解。
枚乘生平事跡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著名的辭賦家。
生平經曆
時期經曆與成就
初仕時期曾任吳王劉濞的郎中文學侍從),以文才著稱
諫吳王時期察覺吳王有反意,上書《諫吳王書》委婉勸止,未被采納
轉仕梁國離開吳國,投奔梁孝王劉武,成為梁園文學集團核心人物
七國之亂吳楚七國反叛時,再次勸諫吳王,顯示出政治遠見
晚年榮寵漢景帝欣賞其文才,任命為弘農都尉,但辭官不就
武帝征召漢武帝即位後,以“安車蒲輪”征召入京,途中去世
文學成就與曆史地位
1.漢賦開創者:枚乘的《七發》是漢大賦形成的標誌性作品,奠定了漢賦鋪陳揚厲、勸百諷一的基本風格。
2.“七體”創始人:《七發》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獨特的“七體”,後世如傅毅《七激》、張衡《七辯》、曹植《七啟》等皆仿其體,形成蔚為大觀的“七林”。
3.承前啟後:上承屈原、宋玉的楚辭傳統,下啟司馬相如、揚雄的漢大賦輝煌,是辭賦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作品流傳:除《七發》外,尚有《上書諫吳王》、《上書重諫吳王》等文傳世,《漢書·藝文誌》記載有“枚乘賦九篇”。
政治遠見與人格魅力
枚乘不僅以文才著稱,更以其政治洞察力聞名。在吳王劉濞勢力鼎盛時,他就預見到其反叛必敗的命運,兩次上書勸諫,雖未被采納,但顯示出超越常人的政治智慧。他寧願辭去高官,也要保持獨立人格,這種精神境界在《七發》的“要言妙道”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總結
“白刃磑磑,矛戟交錯”不僅是《七發》中描繪田獵場麵的精彩之筆,更是枚乘為萎靡貴族開出的一劑精神良方。通過從聲色享受逐步上升到精神境界的七重啟發,枚乘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治療體係,展現了他作為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