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7節 毐ǎi,“毐,士之無行者”和嫪毐其人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7節 毐ǎi,“毐,士之無行者”和嫪毐其人

第2章 第7節 毐ǎi,“毐,士之無行者”和嫪毐其人(1 / 1)

毐,ai,品行不正的人。《說文·母部》:“毐,士之無行者。”

人名。戰國秦時有嫪ao)毐。

這涉及一個在中國曆史上因一個人而變得臭名昭著的漢字。下麵將為您詳細解析《說文解字》中對“毐”字的解說,並深入探討其背後的曆史故事和現實意義。

《說文解字》原文及翻譯

原文:

《說文·毋部》:“毐,士之無行者。從士從毋。賈侍中說:秦始皇母與嫪毐淫,坐誅,故世罵淫曰嫪毐。”

白話翻譯:

毐,是指士人中那些沒有德行、行為不端的人。這個字由“士”和“毋”組成。賈侍中指許慎的弟子賈逵)有這樣一種說法:秦始皇的母親趙姬)與嫪毐私通,事情敗露後嫪毐被誅殺,所以後世就用“嫪毐”來罵人,代指淫亂之徒。

【關鍵點解析】

1.字形結構:“從士從毋”。“士”在古代指成年男子,尤其是有身份、有操守的男子;“毋”表示禁止、不要。二字結合,意為“士人不應有的行為”,直接定義了此字的道德批判色彩。

2.注意:不是“氏之無行者”,雖然與通行版本“士之無行者”有一字之差,不可忽視。從字義上看,“士之無行者”在邏輯和曆史上都更為貼切,因為“士”代表一個社會階層,強調其道德墮落,而“氏”則更側重於家族姓氏。

創作背景與“毐”字的曆史汙名化

《說文解字》是東漢經學家許慎的著作,旨在係統分析漢字的本義、字形和字源。而“毐”字,是漢字中一個因特定曆史人物而被徹底“汙名化”的極端案例。

幕後主角:嫪毐

“毐”字之所以被賦予如此負麵的含義,完全是因為戰國末年一個名叫嫪毐的秦國權臣。

身份:原為呂不韋的門客,後受呂不韋引薦入宮,成為秦始皇之母趙太後的男寵。

事跡:他與太後私通,權勢熏天,自稱秦始皇的“假父”繼父)。後來因叛亂失敗被車裂處死,他與太後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處死。

影響:由於他的行為在當時被視為極度敗壞倫常、禍亂朝綱,其名字“嫪毐”便成了淫亂、奸佞的代名詞。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引用其弟子賈逵的說法,正是為了說明這個字在當時的實際使用語境——它已經從一個普通的貶義字,變成了一個與特定醜聞緊密相連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罵名。

作者許慎生平介紹

許慎約公元58年-約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郡召陵縣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

身份與成就:他是漢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被尊稱為“字聖”。

代表作:《說文解字》——這是中國第一部係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它首創了部首檢字法,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治學精神:許慎處於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爭論的時代。他為了糾正當時學者對儒家經典的穿鑿附會,決心從文字本身入手,探究古人造字的原意,從而著成《說文解字》,奠定了中國文字學的基礎。

現實意義與啟示

“毐”字及其背後的故事,至今仍能給我們帶來多方麵的思考:

1.對個人品行的警示:“士之無行者”的定義,是對所有掌握知識、權力或資源的“士”的深刻警示。它提醒我們,才能必須與德行相匹配。一個人無論地位多高,一旦行為失德,便會身敗名裂,遺臭萬年。這與當今社會強調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觀不謀而合。

2.語言與文化的關聯:“毐”字是語言受社會文化事件影響的鮮活例證。一個漢字因為一個曆史人物而被賦予了強烈且持久的負麵色彩,這展示了語言的生命力和曆史文化的沉澱。

3.權力與道德的永恒課題:嫪毐的故事是權力與道德關係的一個反麵教材。它揭示了當權力缺乏有效監督,當個人私欲無限膨脹時,會帶來多麼可怕的後果。這對於任何時代的公共治理和個人修養,都具有鏡鑒意義。

4.文字學的價值:通過《說文解字》對“毐”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到,研究古文字不僅是學術工作,更是解讀曆史、理解古代社會觀念的一把鑰匙。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影視囤貨:從任務中攢夠生存底氣 穿越之我帶著係統混編製 天柱說明書一個穿越者獲七件神物 代碼:燼 網遊:國一煉金師核平交易所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