啽an,【啽囈yi)】說夢話。《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
我們來一起深入解析《列子·周穆王》中的這句關於夢境的經典描述。
一、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並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出自《列子·周穆王》篇中一個著名哲學寓言——“古莽之國”的片段。要理解這句話,需要將其置於上下文中。
原文選段節選):
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國。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
……中間省略另一國家“阜落之國”的描述)
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使使之勤,晝則呻呼而即事,夜則昏憊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夢為國君。居人民之上,總一國之事。遊燕宮觀,恣意所欲,其樂無比。覺則複役。人有慰喻其劬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晝夜各分。吾晝為仆虜,苦則苦矣;夜為人君,其樂無比。何所怨哉?”
尹氏心營世事,慮鐘家業,心形俱疲,夜亦昏憊而寐。昔昔夢為人仆,趨走作役,無不為也;數罵杖撻,無不至也。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尹氏病之,以訪其友。友曰:“若位足榮身,資財有餘,勝人遠矣。夜夢為仆,苦逸之複,數之常也。若欲覺夢兼之,豈可得邪?”尹氏聞其友言,寤其役夫,減己思慮,疾並少間。
二、注釋
·眠中:睡覺的時候。
·啽囈anyi):說夢話。
·呻呼:呻吟,呼喊。
·徹旦:徹夜,直到天亮。
·息:停止。
三、翻譯
尹氏)在睡夢之中夢見自己成為奴仆,被驅使打罵),不停地說夢話、呻吟、呼喊,直到天亮才停止。
四、作品及作者介紹
·《列子》:又名《衝虛真經》,是道家經典之一。其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旨在闡發道家思想,如清靜無為、順應自然、萬物齊一等。其書真偽莫辨,普遍認為是魏晉時期的偽書,托名於戰國時期的列禦寇,但其中保存了許多古老的傳說和哲學思想,文學和思想價值極高。
·列子列禦寇):戰國時期鄭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衝虛真人”。他的思想上承老子,下啟莊子,主張虛靜、無為,順性體道。
五、周穆王介紹
周穆王,姓姬名滿,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在曆史上,他以喜愛巡遊、征伐而著稱。《穆天子傳》記載了他西行至昆侖山會見西王母的傳奇故事,塑造了一個充滿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君主形象。在《列子》中,周穆王更多地是作為一個故事的引子或聆聽者出現,通過他的經曆來引出並探討一係列關於夢境、虛實、感知的哲學問題。
六、此句寓意
“眠中啽囈呻呼,徹旦息焉”這句描述,是整個寓言的點睛之筆,其核心寓意在於:
1.精神與現實的平衡:尹氏白天過度勞心於世事,精神消耗巨大,導致夜晚的夢境成為一種補償和宣泄。他的夢話和呻吟,是其內心焦慮、恐懼和疲憊在潛意識層麵的直接反映。這揭示了人的精神世界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連的,一方的過度失衡必然會導致另一方的劇烈反彈。
2.苦逸之複,數之常也:這是尹氏朋友給出的解釋,也是全文的核心哲理。意思是“勞苦與安逸相互轉化,是自然的規律常理)”。尹氏白天享儘榮華逸),夜晚就在夢中承受勞苦苦);而老役夫白天勞累苦),夜晚就在夢中享受極樂逸)。這體現了道家物極必反、陰陽平衡的思想。
3.對“真實”的質疑:《列子》通過“古莽之國”和尹氏、役夫的故事,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我們如何確定自己所經曆的是真實的?如果夢境中的感受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如此真切,那麼我們憑什麼斷定“清醒”時的世界就是唯一的真實?這為後文“莊周夢蝶”式的哲學思辨埋下了伏筆。
七、結合現實論述
這個古老的寓言在現代社會有著極其強烈的映照,我們可以從多個層麵進行解讀:
1.對現代人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的警示
尹氏的形象是現代許多“工作狂”或高壓職場人士的縮影。他們白天精神高度緊張,忙於處理各種事務,即使到了晚上,大腦也無法得到真正的休息。“眠中啽囈呻呼”在現代醫學看來,正是焦慮、失眠、睡眠障礙的典型症狀。這警示我們,如果長期忽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忽視精神壓力的疏導,我們的身心會通過夢境甚至疾病的方式提出“抗議”。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必須關注內心的“役夫”,為他減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2.對虛擬與現實界限的思考
在互聯網時代,這個寓言有了新的解讀維度。很多人白天是普通的上班族或學生如同“役夫”),但夜晚在網絡遊戲、社交媒體、虛擬社區中,他們可能扮演著呼風喚雨的角色如同“國君”)。這種身份的切換,與尹氏和役夫的夢境何其相似。這促使我們思考:當虛擬世界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越來越“真實”,我們是否也會像“古莽之國”的居民一樣,開始混淆虛擬與現實的邊界?我們該如何平衡兩個世界的自我,避免陷入精神上的分裂?
3.對認知局限性的自省
寓言挑戰了我們關於“真實”的傲慢認知。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清醒時的感知是唯一真實的。但列子提醒我們,每個人的認知都受限於自身的狀態和環境。正如“古莽之國”的人以夢為真,以醒為妄。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繭房和認知偏見中,常常將自己看到的局部真相當作全部。這教導我們,在麵對不同觀點和現象時,應保持一份謙遜和開放,意識到自己認知的局限性,避免陷入“唯我獨真”的狹隘。
總結而言,《列子》通過這一生動描繪,不僅探討了深刻的哲學問題,更為我們提供了一麵鏡子,映照出當代人在快節奏、高壓生活下可能麵臨的精神困境。它穿越千年的智慧,提醒我們尋求內心的平衡,審視生活的真實,關照精神的健康。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