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1節1 案àn,“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11節1 案àn,“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

第3章 第11節1 案àn,“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1 / 1)

案an,有短腳盛食物的木托盤。《史記·田叔列傳》:“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

我們來全麵解析《史記·田叔列傳》中“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這一典故。

一、原文、注釋及翻譯

1.原文

《史記·卷一百四·田叔列傳第四十》中記載:

會陳豨反代,漢七年,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

2.注釋

·會:恰逢,正趕上。

·陳豨反代:陳豨在代地造反。陳豨是劉邦的部將,後被封為陽夏侯,因叛亂被殺。

·漢七年:指漢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

·高祖:漢高祖劉邦。

·趙王張敖:張耳之子,張耳死後,張敖嗣位為趙王,並且是劉邦長女魯元公主的丈夫,即劉邦的女婿。

·案:古代一種有足的木製托盤,用來端送食物。

·自持案:親自端著食案。這是一種非常謙卑、侍奉人的舉動。

·食:食物。

·禮恭甚:禮儀非常恭敬。

·箕踞:一種極其無禮的坐姿。古人席地而坐,標準的坐姿是雙膝跪地,臀部坐在腳跟上。“箕踞”則是臀部直接坐在地上,兩腿像簸箕一樣向前伸開。在古代,這被視為對對方極大的輕蔑和侮辱。

3.翻譯

恰逢陳豨在代地造反,漢高祖七年,劉邦親自率軍前去征討,途中經過趙國。趙王張敖親自端著食案為劉邦進獻食物,態度和禮儀都極為恭敬。然而,劉邦卻伸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坐著箕踞),並大聲辱罵他。

二、故事介紹

這個故事是“貫高謀反”事件的導火索。

背景:

張敖的父親張耳是劉邦的舊友,張敖本人也娶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從輩分和關係上看,他們既是君臣,也是翁婿。然而,劉邦出身市井,性格傲慢,尤其喜歡在過去的部下和晚輩麵前耍威風。

事件經過:

劉邦在征討陳豨的途中,下榻在女婿張敖的趙國。儘管張敖以臣子和女婿的雙重身份,極儘恭敬之能事——甚至親自為嶽父兼皇帝端盤子送飯——但劉邦非但沒有領情,反而覺得理所當然,甚至變本加厲。他采用“箕踞”這種極具侮辱性的姿態,並對張敖破口大罵,態度極其惡劣。

後續影響:

張敖性格懦弱,忍氣吞聲。但他手下的國相貫高、趙午等一批老臣卻義憤填膺。他們覺得自己的君主受到了奇恥大辱,於是密謀刺殺劉邦,為張敖雪恥。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貫高謀反案”。雖然張敖極力勸阻,且最終陰謀敗露,張敖也因此被廢黜王位,但貫高在酷刑之下堅持證明張敖並不知情,保住了張敖的性命。這一係列驚天動地的事件,其根源就在於劉邦這次無禮的“箕踞罵之”。

三、寓意分析

這個簡短的故事蘊含著多重深刻的寓意:

1.尊嚴的敏感性與權力傲慢的代價:

對於位居人臣之極的趙王張敖而言,他所能奉獻的最高誠意就是“自持案進食”的謙卑。然而,劉邦的傲慢徹底踐踏了這份尊嚴。這告訴我們,無論地位高低,人的尊嚴都有其不可觸碰的底線。當權者的傲慢劉邦的箕踞)可能在不經意間結下深仇大恨,引發巨大的政治動蕩,甚至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

2.“禮”的形式與實質:

張敖的行為是“禮”的極致表現,但這並未換來對等的尊重。這說明,如果“禮”隻存在於形式,而缺乏內心的真誠尊重,那麼它就脆弱不堪。人際關係尤其是上下級關係)的和諧,不能僅靠下位者的單方麵恪守禮節,更需要上位者的尊重與反饋。

3.性格決定命運與曆史的偶然性:

張敖的隱忍和貫高的剛烈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張敖性格剛強一些,或許會當場有所反應;如果貫高等人不是如此重義輕生,或許此事就過去了。正是這種性格的錯位,導致了一個小小的無禮舉動,最終演變成一場未遂的弑君大案。這體現了曆史進程的偶然性,往往由一些細微的個人行為和性格所驅動。

四、結合現實論述

這個故事對於今天的職場、社會乃至國際關係,都有著極強的鏡鑒意義。

1.在職場與管理中:尊重是領導力的基石

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就好比故事中的劉邦。如果管理者認為員工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對下屬辛勤的工作成果不屑一顧,甚至公開批評、羞辱,那麼他正在重蹈劉邦的覆轍。

·正麵案例:一位優秀的領導,會注意到員工的努力,哪怕是一句“辛苦了”、“做得很好”,都能像春風化雨,極大地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員工的忠誠度。這就相當於對“張敖自持案進食”的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反麵案例:而一個傲慢的領導,則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輕則導致優秀人才流失,重則可能像貫高事件一樣,引發內部的激烈衝突或惡意破壞。權力的傲慢是組織內部最昂貴的成本之一。

2.在人際交往中:善待他人的善意

在平級的人際交往中,道理亦然。當朋友或伴侶為我們付出時這相當於他們的“自持案進食”),我們應當心懷感激,而不是視為理所當然。單方麵付出的關係注定無法長久。尊重和感恩,是維係一切良好關係的紐帶。

3.在國際關係與文化交流中:平等與相互尊重

將這個層麵放大,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一個強大的國家如同劉邦代表的中央政權),在處理與盟友或夥伴如同趙國)的關係時,如果一味展現傲慢姿態,忽視對方的核心尊嚴與關切,即便對方表麵上恭敬從命,內心也必然積壓不滿,為未來的衝突埋下伏筆。真正的軟實力和長久的影響力,來源於平等相待和相互尊重。

結論:

“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這一曆史片段,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史實記錄。它是一個關於尊嚴、權力、尊重與衝突的永恒寓言。它警示我們:無論身處何等高位,都應保持謙遜與敬畏,尊重每一個為你付出的人。因為踐踏尊嚴的代價,往往遠超乎想象。在當今社會,這份古老的智慧依然提醒著我們,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高效的團隊乃至和平的世界,都必須始於最基本的——相互尊重。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 重生在1995,地球儀變異了 我的異界後援團 兩次啟靈失敗?那是你沒見識! 清冷聖女:修真界高懸於天的聖光 開局退婚的我,終究還是無敵了 男人被甩自述:背水一戰 混沌龍血:廢柴少主的逆襲 萬人嫌每天都在純愛文裡艱難求生 權力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