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0節3 謷ào,“謷乎大哉,獨成其天”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10節3 謷ào,“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第5章 第10節3 謷ào,“謷乎大哉,獨成其天”(1 / 2)

謷ao傲),高大的樣子。《莊子·德充符》:“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關於《莊子·德充符》中“謷乎大哉,獨成其天”的解讀,我們將從原文脈絡、字詞釋義、思想背景、哲學意蘊及現實啟示等方麵展開分析。

一、原文脈絡與注釋翻譯

原文選段上下文節選):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而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泛然而若辭。寡人醜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今哀駘它未言而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謂才全?”

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郤,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是之謂才全。”

曰:“何謂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麵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其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闉跂支離無脤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甕盎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注釋:

·謷ao):本文中意為高遠、遼闊、超然之貌,與《呂氏春秋》中表“毀謗”的用法截然不同。

·獨成其天:獨自成就與天道合一的境界。“天”指自然本性、宇宙大化。

·德不形:德性內蘊而不外露。

·才全:心性圓滿,能順應一切變化。

·天鬻:自然的養育。“鬻”通“育”。

翻譯:

孔子說:)“聖人)具備人的形貌,但沒有常人的偏執之情。有人的形貌,所以能與人共處;沒有常人的偏執之情,所以是非不會侵擾其身。渺小啊,那些人為的執著)使人屬於‘人’的範疇;崇高而偉大啊,他獨能與自然天道合為一體!”

二、創作背景與核心思想

1.戰國時期的“德”之辨:

莊子生活於戰國中期,諸子對“德”的理解各異。儒家強調“仁義之德”,莊子則將其提升至宇宙論高度,提出“天德”——一種超越世俗規範、與道合一的內在圓滿性。

2.《德充符》的批判主旨:


最新小说: 緬北:強迫臣服 天地翻覆 文娛:北電攝影係大導演 射雕之我為仙帝,當鎮壓此世 混沌奪天訣 葬神之夜 鎏金歲月:妯娌大戰 嬌軟女配被困瘋批修羅場強製掠奪 七零軍婚換嫁高冷軍官後兩胎六寶 緬北歸來:複仇的她致命太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