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ao,深奧,含蓄。《宋史·蔡元定傳》:“遂與對榻講論諸經奧義,每至夜分。”
《宋史·蔡元定傳》中記載的“遂與對榻講論諸經奧義,每至夜分”,描繪了南宋大儒朱熹與蔡元定亦師亦友、惺惺相惜的動人故事。這句簡短的話語背後,是一段關於學術傳承、思想碰撞與真摯友誼的千古佳話。
故事原文與背景
據《宋史·蔡元定傳》記載,蔡元定字季通,號西山)自幼聰穎,博覽群書。當他聽說同鄉朱熹在學術上享有盛名時,便前往拜訪求教。
【原文】
聞朱熹名,往師之。熹叩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遂與對榻講論諸經奧義,每至夜分。
詞句詳解
·遂:於是,就。
·與:和他),指朱熹與蔡元定。
·對榻:榻是古代一種狹長而低的坐臥用具。指兩人床榻相對,形容親密無間、朝夕相處。
·講論:講解討論。
·諸經奧義:諸,眾多;經,儒家經典;奧義,深奧的含義。
·每至夜分:每,常常;至,到;夜分,夜半。
【現代翻譯】
朱熹)於是和蔡元定)對著床榻,講解討論各種儒家經典的深奧義理,常常到半夜。
人物與著作介紹
1.蔡元定:朱門領袖與多學科的巨擘
蔡元定11351198),南宋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他天賦極高,八歲能作詩,十歲便能日記數千言。其父蔡發曾授以二程《語錄》、邵雍《經世》、張載《正蒙》,並告訴他:此孔孟正脈也。他一生不涉仕途,不乾利祿,潛心學問。儘管朱熹視其為老友,他仍堅持執弟子禮。
蔡元定學識淵博,於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尤其精擅天文、地理、樂律、曆數、兵陣之說。朱熹曾讚歎: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慶元黨禁中,他被誣為朱熹左右羽翼,貶謫湖南道州,最終病逝貶所。
2.朱熹與蔡元定的合作
朱熹與蔡元定亦師亦友,關係密切。他們曾在建陽西山與雲穀山之間懸燈相望,夜間以燈為號,傳遞學術疑難,次日往來商討。蔡元定是朱熹重要的學術合作者與協作者,朱熹疏釋《四書》、撰寫《易傳》、《詩傳》、《通鑒綱目》等,皆與蔡元定往複參訂;而《易學啟蒙》一書,更是由蔡元定起稿。
3.主要著作
蔡元定著述宏富,涵蓋多個領域。其主要著作包括《律呂新書》、《皇極經世指要》、《易學啟蒙》起稿)、《八陣圖說》等。這些著作體現了他在理學、象數學、樂律學、軍事學等方麵的精深造詣。
核心寓意與深刻啟示
對榻講論至夜分的場景,其意義遠超一個簡單的勤學故事:
1.亦師亦友的知音之交:朱熹與蔡元定的關係,是學問上相互砥礪、人格上相互敬重的典範。他們超越了簡單的師徒名分,展現了思想碰撞的愉悅與學術合作的深度。
2.對的執著探究:他們的講論不止於文字表麵,而是直指經典的——那些深藏於文本背後的宇宙、人生與心性的根本道理。這體現了宋儒格物致知、窮理儘性的學術精神。
3.學術傳承與創新的縮影:這一場景,是宋代書院文化中師生間質疑問難、教學相長的生動體現。正是這種自由、深入、平等的學術交流,為理學的勃興注入了活力。
現實聯係與論述
這段曆史佳話,對於今天的學術研究、知識學習與個人成長,仍具有深刻的啟示:
·對學術研究與團隊合作的啟示:
·珍視學術知音:在分工細密的今天,重大問題的突破更需要跨領域、深層次的協作。朱熹與蔡元定這種超越名分、追求真理的協作模式,提醒我們珍視那些能激發我們思想火花、敢於質疑並提出創見的夥伴。
·營造深度交流的學術氣場對榻夜分象征著一種摒棄功利、全身心投入的研討狀態。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更需要創造能夠沉潛往複、從容商量的慢學術環境,而非僅僅追求論文產出數量。
·對個人學習與成長的啟示:
·追求的專注與熱愛:這種不計時間的投入,源於內在的求知熱情。它提醒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才能擁有持之以恒的動力。
·勇於探究: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習慣於淺層閱讀。蔡元定與朱熹對的探求,激勵我們沉下心來,精讀經典,力求透徹理解,把握事物的根本規律。
·對教育理念與師生關係的啟示:
·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朱熹不以師長自居,而是將蔡元定引為。這啟示我們,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師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探索未知。
·重視學術傳承中的言傳身教:蔡元定不僅學問淵博,其人格亦堪稱典範。他被貶道州後,仍寫信訓誡子弟: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這種言傳身教、德學並重的傳統,在今天依然珍貴。
總結:遂與對榻講論諸經奧義,每至夜分不僅是一段曆史記錄,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象征著對真理的虔誠、對學問的摯愛以及對知音的珍視。在當今時代,這種精神依然激勵著我們在求知路上深耕不輟,在協作中相互啟發,在傳承中勇於創新。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