隩ao,通“奧”,深。《國語·鄭語》:“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申、呂:薑姓諸侯。)
我們終於來到了“隩”字在古籍中另一個頗具深意的用法。這句出自《國語·鄭語》的話,展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語境和含義。
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話並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春秋時期一位偉大謀士——史伯,對時局進行精辟分析的一段論述。其完整的背景是“史伯為桓公論興衰”。
周幽王時期,擔任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鄭國的開國君主)預感到天下將亂,於是向周朝的大史官史伯)請教避難之所與未來之勢。他問史伯:周王室將會衰敗嗎?
史伯的回答詳細分析了周幽王統治的種種弊端,並預言了西周必將滅亡。在談到未來的政治格局時,鄭桓公問:“那周王朝如果衰敗,哪些諸侯會興盛起來呢?”《國語·鄭語》:“薑、嬴其孰興?”)史伯在分析中提到了薑姓的齊國,並由此引申出與齊國同宗的申國、呂國,說出了我們討論的這句話: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那些成就了天地般大功業的人,他們的子孫後代沒有不顯赫的,虞、夏、商、周就是這樣。)
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
申國和呂國正當強盛,他們深愛太子,【他們的立場和力量】也必定是可以想見的了。)
注釋及翻譯
·申、呂:兩個薑姓的諸侯國。申國是周幽王王後申後)的娘家,太子的外祖父家。
·方:正當,正在。
·強:強盛。
·其:代詞,指申國和呂國。
·隩:音yu。此處的“隩”通“奧”,意為“深”、“深厚”。“隩愛”即“深愛”、“厚愛”。
·太子:指周幽王與申後所生的太子宜臼後來的周平王)。
·亦必可知也:也一定是能夠推知的。
翻譯:
更何況)申國和呂國正國力強盛,他們又深愛著太子,那麼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政治鬥爭中,他們會采取的行動以及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著作介紹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彆體史書,記錄了西周中期至春秋末期約公元前990年至公元前453年)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重要人物、言論和史事。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故又名《春秋外傳》。其特點是以記“言”為主,通過貴族士大夫的諫言、議論來反映曆史事件,文風古樸,思想深刻,富含政治智慧。
典故背景
1.周幽王亂政:周幽王寵愛褒姒,廢黜了原配申後以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這一舉動嚴重破壞了宗法製度,引發了巨大的政治危機。
2.外戚勢力的角色:被廢的申後是申侯的女兒,太子宜臼是申侯的外孫。在宗法社會中,外戚母族、妻族)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尤其在涉及儲君廢立時,其利益與立場至關重要。
3.史伯的預言:史伯的分析洞察了人性的弱點和政治的聯動機理。他明確指出:
·實力因素:申、呂是“方強”的諸侯,擁有乾預中央政事的軍事能力。
·情感與利益因素:由於血緣關係,他們對太子有著“隩愛”。這種愛,既是親情,也關乎他們自身家族在未來權力格局中的地位太子登基,他們就是尊貴的國戚)。
·邏輯推論:因此,當太子被廢,利益受損時,實力強大的申、呂絕不會坐視不管。史伯的預言後來果然應驗:申侯聯合繒國和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導致了西周的滅亡。隨後,諸侯們擁立原太子宜臼為王,即為周平王,開啟了東周時代。
寓意
1.情感是政治的重要變量:這句典故深刻地揭示了在冷冰冰的權力算計之外,情感尤其是血緣親情)是驅動曆史發展、影響政治決策的強大而深刻的力量。“隩愛”這種深厚的情感,足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2.實力與動機的結合:它指出了判斷一個政治實體會如何行動的兩個關鍵維度:能力“方強”)與意願“隩愛”)。二者缺一不可。一個有實力的行為體,一旦有了強烈的動機,就必然會在關鍵時刻采取行動。
3.見微知著的洞察力:它頌揚了一種基於人性、血緣和利益關係的深刻洞察力。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從看似孤立的現象太子被廢)中,預見到其必然引發的連鎖反應。
結合現實論述
這個典故所蘊含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的政治、商業乃至人際關係的分析中,依然極具價值:
1.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分析:
·分析任何國際衝突或聯盟的形成,都不能隻看國家實力,還必須考量其曆史淵源、文化聯係和情感傾向。例如,在分析俄烏衝突時,除了軍事經濟實力,也必須考慮烏克蘭與西方各國在曆史、文化和價值觀上的“隩愛”之情,這種情感深刻地影響著各國提供援助的意願和力度。同樣,分析兩個國家的關係時,其領導人之間的私交、國民之間的曆史情感無論是親善還是仇恨),都是重要的分析變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商業競爭與並購策略:
·在商戰中,分析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或合作夥伴時,也要看其“隩愛”所在。一家公司可能“方強”財力雄厚),但它是否會介入某個市場爭奪?這取決於它對這個市場或相關技術是否有“隩愛”——即深厚的戰略興趣和長期投入的決心。在並購家族企業時,收購方必須考慮到創始人對其企業如同“隩愛太子”般的情感,這種情感價值往往遠超財務估值,是談判成敗的關鍵。
3.組織管理與團隊建設: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要看到員工的“方強”工作能力),更要懂得識彆和培養員工的“隩愛”。即員工對團隊、對項目、對公司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認同感。這種“隩愛”是忠誠度、歸屬感和自發奉獻精神的源泉,是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核心。反之,如果傷害了核心員工的這種“隩愛”之情,即使他們“方強”,也可能選擇離開,甚至成為強大的對手。
4.家庭教育與個人決策:
·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隩愛”是本能,但需要智慧來引導。過度的“隩愛”可能變為溺愛,反而不利於子女的成長。從個人角度看,我們做重大決策時,也應審視自己內心的“隩愛”——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熱愛什麼?這種深厚的情感會主導我們的人生方向。違背內心真正的熱愛去追求外在的“強盛”,往往難以持久和幸福。
總結而言,“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這句古老的政治預言,提醒我們一個永恒的道理:在任何複雜的係統中,無論是國家、組織還是家庭,都不能忽視情感和關係紐帶的巨大力量。理性的實力分析必須與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相結合,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更明智的決策。它告訴我們,驅動世界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利害計算,還有那些溫暖而強大的“隩愛”之情。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