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0節5 把bǎ,“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10節5 把bǎ,“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第1章 第10節5 把bǎ,“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1 / 1)

把ba,量詞,束,把。《三國誌·吳書·陸遜傳》:“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敕:命令。)

關於《三國誌·吳書·陸遜傳》中“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這一記載,背後是三國時期一場決定天下格局的經典戰役。下麵我將為您全麵解讀這個典故。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節選):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

關鍵詞注釋:

·敕:命令。

·茅:茅草,乾燥易燃。

·拔之:攻克蜀軍營地。

·一爾勢成:一旦火勢形成。

·張南、馮習:蜀漢將領,劉備伐吳時的前線指揮官。

白話翻譯:

陸遜)於是命令士兵每人手持一把茅草,用火攻攻克蜀軍營地。一旦火勢形成,便率領所有軍隊同時發動總攻,斬殺蜀將張南、馮習以及胡王沙摩柯等人,攻破蜀軍四十多座營寨。

二、典故背景:夷陵之戰

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役。

·戰前形勢: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劉備為複仇並奪回戰略要地,親率大軍伐吳。

·戰略對峙:陸遜臨危受命,麵對蜀軍銳氣,采取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堅守不戰達半年之久。

·戰術轉折:時值盛夏,蜀軍疲憊、鬥誌鬆懈,且營地多為木柵結構,依山林紮營。陸遜捕捉到這一天賜良機,發動火攻。

·曆史意義:此戰徹底粉碎了蜀漢東出的希望,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最終格局,也讓年輕的陸遜一戰成名,成為東吳的柱石之臣。

三、核心寓意與智慧

1.等待時機,後發製人

陸遜麵對劉備的複仇大軍,展現了超凡的耐心。他不為一時的挑釁和內部的壓力所動,像一位優秀的獵人,靜靜等待獵物露出破綻。這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於先發進攻,而在於在關鍵時刻的精準一擊。

2.善用地利,以弱勝強

火攻的成功,極大地依賴了對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巧妙運用。當時蜀軍營地綿延於山林之間,時值酷暑,天乾物燥。陸遜將自然之力化為己用,實現了戰術上的最大化效益。

3.團結協作,集腋成裘

“各持一把茅”這個命令極為精妙。它意味著成功不依賴於某個個體的神勇,而是依賴於成千上萬士兵嚴格執行命令所形成的整體合力。每一把茅草單獨看微不足道,但彙聚起來卻能形成燎原之勢。

4.打破常規,出奇製勝

在冷兵器時代,火攻、水攻都是需要特定條件才能施展的“奇謀”。陸遜打破了正麵對抗的常規思維,找到了破解蜀軍連營之策的鑰匙。

四、現實啟示與論述

陸遜的火攻之策,對於今天的我們,無論是在職場、商業競爭還是個人成長上,都有著深刻的啟示。

1.在職場與團隊管理中

·“一把茅”的協作精神:一個項目的成功,就像一場火攻,需要團隊中每個成員都儘職儘責地完成自己的“一把茅”任務。領導者要善於將大目標分解為小任務,並激勵團隊成員高效執行。

·“待機而動”的耐心:在職業發展中,遇到強大的對手或複雜的局麵時,貿然行動往往適得其反。應像陸遜一樣,先鞏固自身、積累實力,等待對方出現失誤或市場出現機會時,再全力出擊。

2.在商業競爭中

·差異化競爭火攻思維):麵對強大的市場領導者,正麵“拚價格”、“拚資源”往往是下策。聰明的競爭者會尋找對方的“易燃點”——可能是未被滿足的客戶需求、對手的業務短板或技術的變革節點,然後集中資源進行突破。

·案例:在智能手機市場初期,蘋果沒有在功能上與諾基亞等巨頭硬碰硬,而是用觸摸屏和ios生態係統這把“火”,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3.在個人成長與解決問題上

·善用“杠杆借力”: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成功需要善於借助外部力量。這“外部力量”可以是你的知識分析工具)、人脈合作夥伴),也可以是時代趨勢如ai技術)。找到關鍵支點,就能用更少的力氣解決更大的問題。

·培養戰略耐心:無論是學習一門新技能還是攻克一個難題,急於求成往往會導致失敗。我們需要的是陸遜那樣的定力,沉下心來打好基礎,等待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總結而言,“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傳奇,更是一種深刻的思維模型。它教導我們:在競爭中,要善於觀察、耐心等待、團結力量,並抓住關鍵時機,用智慧而非蠻力,去贏得決定性的勝利。這種古老的東方智慧,曆經千年,依然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熠熠生輝。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藍星第一社死戰神 重生1989從閩南菜園子開始 讓你去婦科當醫生,你卻去泡妞? 異世法師冒險手冊 都有係統了,道侶多點很正常吧 雜役?我是你祖宗 斬妖除魔:我能吸收道行 囚禁我的魔主天天想喂我 小子修仙傳 你一個築基,讓我大乘期自廢修為